一.批量归一化和残差网络
- 批量归一化
对输入的标准化(浅层模型)
处理后的任意一个特征在数据集中所有样本上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
标准化处理输入数据使各个特征的分布相近。
批量归一化(深度模型)
利用小批量上的均值和标准差,不断调整神经网络中间输出,从而使整个神经网络在各层的中间输出的数值更稳定。 - 对全连接层进行批量归一化
3.对卷积层做批量归一化
位置:卷积计算之后、应⽤激活函数之前。
如果卷积计算输出多个通道,我们需要对这些通道的输出分别做批量归一化,且每个通道都拥有独立的拉伸和偏移参数。 计算:对单通道,batchsize=m,卷积计算输出=pxq 对该通道中m×p×q个元素同时做批量归一化,使用相同的均值和方差。
4.预测时的批量归一化
训练:以batch为单位,对每个batch计算均值和方差。
预测:用移动平均估算整个训练数据集的样本均值和方差。
残差网络
深度学习的问题:深度CNN网络达到一定深度后再一味地增加层数并不能带来进一步地分类性能提高,反而会招致网络收敛变得更慢,准确率也变得更差。
残差块(Residual Block)¶恒等映射:
左边:f(x)=x
右边:f(x)-x=0 (易于捕捉恒等映射的细微波动)在残差块中,输⼊可通过跨层的数据线路更快 地向前传播。
在残差块中,输⼊可通过跨层的数据线路更快 地向前传播。
ResNet模型卷积(64,7x7,3)
批量一体化
最大池化(3x3,2)残差块x4 (通过步幅为2的残差块在每个模块之间减小高和宽)全局平均池化全连接In [9]:
稠密连接网络
主要构建模块:稠密块(dense block): 定义了输入和输出是如何连结的。
过渡层(transition layer):用来控制通道数,使之不过大。
主要构建模块:
稠密块(dense block): 定义了输入和输出是如何连结的。
过渡层(transition layer):用来控制通道数,使之不过大。
二.凸优化
优化与深度学习
优化与估计
尽管优化方法可以最小化深度学习中的损失函数值,但本质上优化方法达到的目标与深度学习的目标并不相同。
优化方法目标:训练集损失函数值
深度学习目标:测试集损失函数值(泛化性)
优化在深度学习的挑战
1.局部最小值
2.鞍点
3.梯度消失
局部最小值
鞍点
梯度消失
凸性
凸性的性质:
1.无局部最小值
2.与凸集的关系
3.二阶条件
限制条件
三.梯度下降
一维梯度下降
- 学习率
- 局部最小值
多维梯度下降
自适应方法
随机梯度下降
随机梯度下降参数更新
动态学习率
四.图标检测基础
目标检测和边界框
边界框
锚框
目标检测算法通常会在输入图像中采样大量的区域,然后判断这些区域中是否包含我们感兴趣的目标,并调整区域边缘从而更准确地预测目标的真实边界框(ground-truth bounding box)。不同的模型使用的区域采样方法可能不同。这里我们介绍其中的一种方法:它以每个像素为中心生成多个大小和宽高比(aspect ratio)不同的边界框。这些边界框被称为锚框(anchor box)。我们将在后面基于锚框实践目标检测。
生成多个锚框
交并比
标注训练集的锚框
输出预测边界框
在模型预测阶段,我们先为图像生成多个锚框,并为这些锚框一一预测类别和偏移量。随后,我们根据锚框及其预测偏移量得到预测边界框。当锚框数量较多时,同一个目标上可能会输出较多相似的预测边界框。为了使结果更加简洁,我们可以移除相似的预测边界框。常用的方法叫作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
然后我们运行MultiBoxDetection函数并设阈值为0.5。这里为输入都增加了样本维。我们看到,返回的结果的形状为(批量大小, 锚框个数, 6)。其中每一行的6个元素代表同一个预测边界框的输出信息。第一个元素是索引从0开始计数的预测类别(0为狗,1为猫),其中-1表示背景或在非极大值抑制中被移除。第二个元素是预测边界框的置信度。剩余的4个元素分别是预测边界框左上角的x和y轴坐标以及右下角的x和y轴坐标(值域在0到1之间)。
实践中,我们可以在执行非极大值抑制前将置信度较低的预测边界框移除,从而减小非极大值抑制的计算量。我们还可以筛选非极大值抑制的输出,例如,只保留其中置信度较高的结果作为最终输出。
五.图像风格迁移
样式迁移
如果你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也许接触过滤镜。它能改变照片的颜色样式,从而使风景照更加锐利或者令人像更加美白。但一个滤镜通常只能改变照片的某个方面。如果要照片达到理想中的样式,经常需要尝试大量不同的组合,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模型调参。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将某图像中的样式应用在另一图像之上,即样式迁移(style transfer)[1]。这里我们需要两张输入图像,一张是内容图像,另一张是样式图像,我们将使用神经网络修改内容图像使其在样式上接近样式图像。图9.12中的内容图像为本书作者在西雅图郊区的雷尼尔山国家公园(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拍摄的风景照,而样式图像则是一副主题为秋天橡树的油画。最终输出的合成图像在保留了内容图像中物体主体形状的情况下应用了样式图像的油画笔触,同时也让整体颜色更加鲜艳。
方法
图9.13用一个例子来阐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样式迁移方法。首先,我们初始化合成图像,例如将其初始化成内容图像。该合成图像是样式迁移过程中唯一需要更新的变量,即样式迁移所需迭代的模型参数。然后,我们选择一个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来抽取图像的特征,其中的模型参数在训练中无须更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凭借多个层逐级抽取图像的特征。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某些层的输出作为内容特征或样式特征。以图9.13为例,这里选取的预训练的神经网络含有3个卷积层,其中第二层输出图像的内容特征,而第一层和第三层的输出被作为图像的样式特征。接下来,我们通过正向传播(实线箭头方向)计算样式迁移的损失函数,并通过反向传播(虚线箭头方向)迭代模型参数,即不断更新合成图像。样式迁移常用的损失函数由3部分组成:内容损失(content loss)使合成图像与内容图像在内容特征上接近,样式损失(style loss)令合成图像与样式图像在样式特征上接近,而总变差损失(total variation loss)则有助于减少合成图像中的噪点。最后,当模型训练结束时,我们输出样式迁移的模型参数,即得到最终的合成图像。
读取内容图像和样式图像¶
首先,我们分别读取内容图像和样式图像。从打印出的图像坐标轴可以看出,它们的尺寸并不一样。
预处理和后处理图像¶
下面定义图像的预处理函数和后处理函数。预处理函数preprocess对输入图像在RGB三个通道分别做标准化,并将结果变换成卷积神经网络接受的输入格式。后处理函数postprocess则将输出图像中的像素值还原回标准化之前的值。由于图像打印函数要求每个像素的浮点数值在0到1之间,我们使用clamp函数对小于0和大于1的值分别取0和1。
抽取特征¶
我们使用基于ImageNet数据集预训练的VGG-19模型来抽取图像特征 [1]。
为了抽取图像的内容特征和样式特征,我们可以选择VGG网络中某些层的输出。一般来说,越靠近输入层的输出越容易抽取图像的细节信息,反之则越容易抽取图像的全局信息。为了避免合成图像过多保留内容图像的细节,我们选择VGG较靠近输出的层,也称内容层,来输出图像的内容特征。我们还从VGG中选择不同层的输出来匹配局部和全局的样式,这些层也叫样式层。在“使用重复元素的网络(VGG)”一节中我们曾介绍过,VGG网络使用了5个卷积块。实验中,我们选择第四卷积块的最后一个卷积层作为内容层,以及每个卷积块的第一个卷积层作为样式层。这些层的索引可以通过打印pretrained_net实例来获取。
在抽取特征时,我们只需要用到VGG从输入层到最靠近输出层的内容层或样式层之间的所有层。下面构建一个新的网络net,它只保留需要用到的VGG的所有层。我们将使用net来抽取特征。
给定输入X,如果简单调用前向计算net(X),只能获得最后一层的输出。由于我们还需要中间层的输出,因此这里我们逐层计算,并保留内容层和样式层的输出。
下面定义两个函数,其中get_contents函数对内容图像抽取内容特征,而get_styles函数则对样式图像抽取样式特征。因为在训练时无须改变预训练的VGG的模型参数,所以我们可以在训练开始之前就提取出内容图像的内容特征,以及样式图像的样式特征。由于合成图像是样式迁移所需迭代的模型参数,我们只能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调用extract_features函数来抽取合成图像的内容特征和样式特征。
定义损失函数
下面我们来描述样式迁移的损失函数。它由内容损失、样式损失和总变差损失3部分组成。
内容损失
与线性回归中的损失函数类似,内容损失通过平方误差函数衡量合成图像与内容图像在内容特征上的差异。平方误差函数的两个输入均为extract_features函数计算所得到的内容层的输出。
自然地,样式损失的平方误差函数的两个格拉姆矩阵输入分别基于合成图像与样式图像的样式层输出。这里假设基于样式图像的格拉姆矩阵gram_Y已经预先计算好了。
损失函数
样式迁移的损失函数即内容损失、样式损失和总变差损失的加权和。通过调节这些权值超参数,我们可以权衡合成图像在保留内容、迁移样式以及降噪三方面的相对重要性。
创建和初始化合成图像
在样式迁移中,合成图像是唯一需要更新的变量。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简单的模型GeneratedImage,并将合成图像视为模型参数。模型的前向计算只需返回模型参数即可。
训练
在训练模型时,我们不断抽取合成图像的内容特征和样式特征,并计算损失函数。
六.图像分类案例
获取和组织数据集
比赛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包含 50,000 图片。测试集包含 300,000 图片。两个数据集中的图像格式均为PNG,高度和宽度均为32像素,并具有三个颜色通道(RGB)。图像涵盖10个类别:飞机,汽车,鸟类,猫,鹿,狗,青蛙,马,船和卡车。 为了更容易上手,我们提供了上述数据集的小样本。“ train_tiny.zip”包含 80 训练样本,而“ test_tiny.zip”包含100个测试样本。它们的未压缩文件夹名称分别是“ train_tiny”和“ test_tiny”。
- 图像增强
- 导入训练集
- 定义模型
ResNet-18网络结构:ResNet全名Residual Network残差网络。Kaiming He 的《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获得了CVPR最佳论文。他提出的深度残差网络在2015年可以说是洗刷了图像方面的各大比赛,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多个比赛的冠军。而且它在保证网络精度的前提下,将网络的深度达到了152层,后来又进一步加到1000的深度。
狗品种的识别
我们尝试确定120种不同的狗。该比赛中使用的数据集实际上是著名的ImageNet数据集的子集。
整理数据集
图像增强
处理数据
定义模型
定义训练函数
在完整数据集上训练模型
对测试集分类并提交结果
七.GAN
Throughout most of this book, we have talked about how to make predictions. In some form or another, we used deep neural networks learned mappings from data points to labels. This kind of learning is called discriminative learning, as in, we’d like to be a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photos cats and photos of dogs. Classifiers and regressors are both examples of discriminative learning. And neural networks trained by backpropagation have upended everything we thought we knew about discriminative learning on large complicated datasets.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on high-res images has gone from useless to human-level (with some caveats) in just 5-6 years. We will spare you another spiel about all the other discriminative tasks where deep neural networks do astoundingly well.But there is more to machine learning than just solving discriminative tasks. For example, given a large dataset, without any labels, we might want to learn a model that concisely captu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ata. Given such a model, we could sample synthetic data points that resembl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raining data. For example, given a large corpus of photographs of faces, we might want to be able to generate a new photorealistic image that looks like it might plausibly have come from the same dataset. This kind of learning is called generative modeling.Until recently, we had no method that could synthesize novel photorealistic images. But the success of 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discriminative learning opened up new possibilities. One big trend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has been the application of discriminative deep nets to overcome challenges in problems that we do not generally think of as supervised learning problems. Th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language models are one example of using a discriminative network (trained to predict the next character) that once trained can act as a generative model.In 2014, a breakthrough paper introduc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 Goodfellow.Pouget-Abadie.Mirza.ea.2014, a clever new way to leverage the power of discriminative models to get good generative models. At their heart, GANs rely on the idea that a data generator is good if we cannot tell fake data apart from real data. In statistics, this is called a two-sample test - a tes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ether datasets X={x1,…,xn}X={x1,…,xn} and X′={x′1,…,x′n}X′={x1′,…,xn′} were drawn from the same distribution.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most statistics papers and GANs is that the latter use this idea in a constructive way. In other words, rather than just training a model to say “hey, these two datasets do not look like they came from the same distribution”, they use the two-sample test to provide training signals to a generative model. This allows us to improve the data generator until it generates something that resembles the real data. At the very least, it needs to fool the classifier. Even if our classifier is a state of the art deep neural network.
八.DCGAN
DCGAN architecture has four convolutional layers for the Discriminator and four “fractionally-strided” convolutional layers for the Generator.The Discriminator is a 4-layer strided convolutions with batch normalization (except its input layer) and leaky ReLU activations.Leaky ReLU is a nonlinear function that give a non-zero output for a negative input. It aims to fix the “dying ReLU” problem and helps the gradients flow easier through the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