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概念
-
因果图是一种简化了的逻辑图,能直观地表明输入条件和输出动作之间的因果关系。
-
因果图法需考虑输入条件的相互制约及组合关系;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依赖关系。
-
因果图法是从用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结果),它适合于检查软件的输入条件涉及的各种组合情况,最终生成的是判定表。
二、原因
-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疏忽了。利用因果图梳理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三、价值
-
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软件功能有关的输入组合上,使用因果图来辅助设计测试用例,很适合描述多种输入条件的组合。根据输入条件的组合、约束关系和输出条件的因果关系,分析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
四、基本符号
-
Ci表示原因
-
Ei表示结果
-
因果图一般以左侧为原因,右侧为结果
-
各结点表示状态,可取“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1、恒等
-
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
Ci=0,则Ei=0;Ci=1,则Ei=1。
2、非
-
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
Ci=0,则Ei=1;Ci=1,则Ei=0。
3、或
-
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均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4、与
-
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5、与非
-
若几个原因中有1个或更多不出现,则结果出现;若所有原因均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6、或非
-
若所有原因全部不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其中有1个或更多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五、约束条件
-
输入4种,输出一种

从原因方面考虑主要有4种约束条件:
1、互斥
-
a、b两个原因不会同时出现,最多只有一个出现。
2、包含
-
a、b、c三个原因至少有一个出现。
3、唯一
-
a、b两个原因必须有一个出现,且仅有一个出现。
4、要求
-
a出现时b必定出现。
从结果方面考虑主要有1种约束条件:
5、屏蔽
-
a出现时,b必定不出现;a不出现时,b则不确定。
六、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的步骤
1、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原因(输入)和结果(输出或状态的变化)
2、分析程序规格说明描述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3、标明约束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为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七、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示例
1、例题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或“*”,第二个字符必须是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出信息M1,如果第二个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2。
2、解题
(1)在明确了上述要求后,可以明确地将原因和结果分开
原因:
-
C1--第一个字符是“#”
-
C2--第一个字符是“*”
-
C3--第二个字符是个数字
结果:
-
a1--给出信息M1
-
a2--修改文件
-
a3--给出信息M2
(2)生成因果图
-
10含义为:满足第一个字符必须是“#”或“*”的任意一种情况。
-
C1和C2是互斥的关系。

-
中间节点:一般都是根据分析需求得到的一个中间结果,可以使因果图变得清晰明了,防止多个条件和结果之间发生交叉,使得因果图更方便转换成判定表。详情可参考因果图分析法_是李黏黏鸭的博客-CSDN博客_因果图法
(3)将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4)设计测试用例
-
最左边两列,原因C1和C2同时为1不可能,排除掉,根据判定表可设计出6个测试用例

八、考点
1、因果图法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