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电流检测方法有:①霍尔传感器、②电流互感器、③TMR电流传感器、④电阻法、⑤罗氏线圈法。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量程问题:
需要考虑电流峰值,根据电流峰值设置量程的上限,一般上限设置为峰值的2倍。量程的选取会影响精度,量程选取过大会降低检测精度,量程选取过小会导致容易触发过流保护。
2.精度问题:
影响采样精度的两个因素:
①AD的输入电压范围有关
②AD的分辨率
为保证采样精度,需要选择合适的输入电压范围,并提高AD分辨率是最好的。
3.运放问题
在电流检测中,运放对信号的处理至关重要,但运放会对精度带来以下问题:
①零漂问题:目前大多数放大电路中的运算放大器均是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而直接耦合式放大电路的各级的Q点是相互影响的,由于各级的放大作用,第一级的微弱变化,会使输出级产生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运放没有输入,输出口有一个微小电压。
②温度问题:温度问题实际上仍是零漂问题,不同温度情况下,运放的零漂严重程度不同。温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4.电气隔离问题:
电气隔离可以起到以下两点作用:
①保障设备安全:当电路出现异常、雷击浪涌、高压冲击等伤害,如果负载与前一级进行了电气隔离,可对负载电路起保护作用
②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电气隔离可以去除两个电路之间的接地环路,可以阻断共模、浪涌等干扰信号的传输,可以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霍尔传感器、电流互感器、罗氏线圈法、TMR电流传感器法具有天然的隔离特性。
对于电阻采样法,通常采用隔离运放或者调制器的方法进行电气隔离,具体使用的方法有一下几种:
①线性光耦隔离
②通过采样芯片实现隔离:
a、国产芯片解决方案:纳芯微公司开发的针对高压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检测的NSi13xx系列隔离采样芯片;
b、外国芯片解决方案:AVAGO(安华高科技)推出的ACPL-C87BT 采样隔离芯片。
③通过隔离放大器实现隔离(隔离放大电路=运放+线性光耦)。
5.采样延迟问题:
电流采样到驱动开关管,中间存在7个延迟源:
延迟类型 |
PWM死区时间插入 |
到预驱的光耦隔离 |
预驱开关延迟 |
IGBT开关时间 |
放大器延迟 |
低通滤波器延迟 |
ADC延迟 |
这些延迟叠加在一起,会造成以下问题:
①实际输出PWM波形滞后于MCU计算预期输出的PWM波;
②IGBT短路耐受时间只有10us左右,延时的叠加会占用保护时间;
③采样时间窗口问题(电流值波动、开关频率提高、死区和滤波时间都会导致电流采样窗口时间缩短)。
6.干扰问题:
①磁场干扰:这个在霍尔传感器、电流互感器、TMR电流传感器、罗氏线圈法上尤为明显;
②运放差模干扰、共模干扰。
7.CPU识别问题
电流采样,都需要把电流信号转换成一个正弦电压波,,进而被CPU检测,考虑到CPU的IO口只能识别0~3.3V或0~5V信号,因此需要将电压信号进行调理:包含幅值和正负的调整。
8.三相检测和两相检测
①当电机三相平衡时,两者没有区别。如果采用两相检测进行三相重构时,需要考虑采样窗口问题和高频状态下存在采样盲区问题:
(三相采样不存在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可以通过扇区确定哪一相的采样窗口小,从而通过Iv+Iu+Iw=0,把采样窗口小的那一相电流重新计算出来)两相采样,就必须直接使用采集出的电流值。为保证采样电流准确,必须保证采样窗口足够大,就需要对PWM发波进行调整。
产生三相不平衡的原因:
⑴输入三相电压不平衡
⑵电动机相间或匝间短路
⑶接线错误
⑷启动器接触不良,使电动机线圈局部断路
三相不平衡对控制性能影响:
如果三相电压不平衡,电机内就有逆序电流和逆序磁场存在,产生较大的逆序转矩,导致转矩脉动增大。同时由于电机三相电流分配不平衡,使某相绕组电流增大。
对保护的影响:
两相检测可能会导致缺相故障无法检测出来,无法触发过流、过压保护。
9.电阻采样额外需要主要的问题:
在大功率变频器中,电磁环境复杂,电阻采样不受磁场影响,同时,电阻采样的成本远低于霍尔传感器等采样方案,因此电阻采样应当引起我们的格外注意。
电阻采样法有一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电阻的选择:
电阻采样是通过采集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实现电流信号到电压信号的转换。因此,采样电阻必须足够小(一般不超过1欧姆)、精度足够高(一般在1%以内)、温漂足够小。
同时需要选取无感电阻,避免感抗分压。
②隔离设计:已在电气隔离部分提及。
③电阻测量方法:由于采样电阻非常小,焊料的电阻已经不能忽略,因此焊接后需要对采样电阻阻值重新测量,测量方法通常选用:开尔文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