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学习笔记记录

1.思维导图

2.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实践基础:中央的革命实践和建设的实践

2.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萌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5-1927年)

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斗争中形成

        该时期形成的文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反对本本主义(为中国革命新道路提供了哲学论证)

走向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遵义会议以后到抗日战争时期,也称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继续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且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文献: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的建设的重大关系的思想;关于坚定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思想。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系统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规定了是党指挥枪的原则(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其中包括: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用四面出击;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个个击破的策略,并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与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与政治教育。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备注:《改造我们的学习》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就是我们去研究。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如何做到实事求是?(三个坚持)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群众路线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 

      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独立自主: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如何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6辨析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全是对的;

     毛泽东的思想表示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有对有错。

小结: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多为选择题)

3.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对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和阶级矛盾

      近代中国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决定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备注:帝国主义指的是外国侵略势力;

                 封建主义指的是本国的封建势力,如清政府、北洋军阀等;

                 官僚资本主义指的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指的是创办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企业家;

                 官僚主义(bureaucracy)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是基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华民族找到出路 ;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以及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

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主力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同盟军)

备注: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一方面革命性,另一方面,软弱性和妥协性)

3.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领导权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2)领导权取得的条件

     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与政治教育

     (3)领导权实现的关键: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4)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t(5)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强大的革命武装

     (6)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3.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备注: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一次革命论“: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反帝反封建反资产阶级),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的联系,忽视了两者的区别。

      ”二次革命论“: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犯”右倾“错误。(又称为万里长城论)

3.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备注: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做主是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但这种保护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家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科学的: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即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大众的: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4.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赣南闽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陕北:《战争和战略问题》

4.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具体国情+特殊国情)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内无民族制度、外无民族独立、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良好的群众的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

4.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民主革命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4.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统一战线经历的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武装斗争

       为什么进行武装斗争?内无民族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武装斗争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开展武装斗争的经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备注: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4.5三个法宝之间的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原则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外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备注: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

4.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理论意义:解决了在一个以 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实践意义

     世界意义: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4.7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5.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840-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时期

        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

        1976-1978年:两年徘徊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年党的八大:标志进入了新时代

5.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

5.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特点

 经济特点:五种经济成分;两种过渡;主要三种(523)

 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两种过渡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主要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特点:

       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

      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备注:资产阶级在不同时期均具有两面性,

     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一面是革命性,另一面是软弱性和妥协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一面是剥削工人,另一面是接受工人阶级和党的领导

5.2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12月形成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备注:一化三改又称一体两翼

5.3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

      第一,中国应当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的。

      第二,1949-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也开始实行了(一是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二是开始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三是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三,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已经成为必要。

     第四,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工业为例,1949-1952年,国营经济从33.9%上升到50%,私营经济从62.7%下降到42%。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5.4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三大改造

       农业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手工业手工业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资本主义工商业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因素;个别企业的公司合营,半社会主义性质;全行业的公司合营,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一,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

         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

         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第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司合营,全行业的公司合营

5.5为什么采用和平赎买的方式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收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第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

      第三,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5.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5.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备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5.8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6.1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

       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开始探索)

       十大关系: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后五条讲,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6.2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党在八大前后,特别使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做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使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使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备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明确提出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协调发展

 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两步走(体系→现代化)

      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陈云三主体,三补充

     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体制:两参一改三结合(鞍钢宪法)

6.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制度基础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6.5如何正确看待毛主席时期的建设

      良好的开局——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间出现波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后面进行及时调整 ——1961年的八个方针,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

  备注:需要和纲要第九章结合在一起回答

 7.邓小平理论

 7.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7.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

      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

      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

      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

备注: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1982-1987年理论轮廓的形成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1987-1992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如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

      1992-1997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7.3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和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理论的精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第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内涵的新概念,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社会性质: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处在初级阶段)

      十五大:基本特征

      十九大:两个没有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备注: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立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总结: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党的根本政治原则:独立自主

       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人民

    (中国革命胜利或者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5)“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6)改革开放理论

         如何理解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所谓第二次革命,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同革命一样,就目的而言,都是为了 。

        备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的。

        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要点: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优势所在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7.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7.5总结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

      备注: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发展动力——改革

         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战略步骤——三步走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条件

世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党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8.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讲话,第一次提出并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要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贯彻要求(完整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体系)

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础和前提)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点、归宿)

8.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8.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8.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

基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9.科学发展观

9.1科学发展观的的形成过程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

2012年,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9.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3精神实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9.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

9.5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17
    点赞
  • 8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学习MATLAB时,编写学习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您记录重要的概念、语法和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步骤。以下是一些关于编写MATLAB学习笔记的建议: 1. 组织结构: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分节来组织您的学习笔记。将不同的主题分成单独的部分,并使用子标题来进一步细分内容。 2. 内容概要:在每个部分或子标题下,写下该主题的概要。这样可以帮助您回顾和理解该主题的关键点。 3. 示例代码和输出:对于每个主题,包括一些示例代码和相应的输出结果。这有助于您理解和演示具体的MATLAB语法和功能。 4. 问题与解答:如果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或问题,将其记录下来,并在笔记中提出并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您深入思考并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 5. 笔记补充:除了基本概念和语法外,您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笔记,如最佳实践、编程技巧、常见错误等。这些额外的笔记可以提供更多的实用信息和提示。 6. 参考资料:在您的学习笔记中,包括引用的参考资料,如教程、文档、书籍或网站链接。这样,您可以随时回顾并深入研究相关的主题。 7. 总结和复习:在学习笔记的结尾,添加一个总结部分,回顾和总结您学到的重点和关键概念。此外,定期复习您的学习笔记也是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好方法。 以上是关于编写MATLAB学习笔记的一些建议。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并祝您在MATLAB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