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径移动无线信道中,接收信号包括两个或多个延迟不同的信号副本(differently delayed copies, 由于路径长度不同)以及不同的多普勒频移(Doppler frequency shifts, 因移动引起)。需要注意的是,直达信号路径(视线信号,line of sight, LOS)可能会被诸如建筑物等大型物体完全遮挡,形成所谓的阴影效应(shadowing effect)。这种效应会导致信号水平的缓慢波动,被归类为大尺度衰落(large-scale fading),其特性本质上不同于多径信号的相消叠加所导致的小尺度衰落。由于阴影效应引起的大尺度衰落通常服从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 statistics),并发生在几十米的范围内。而由多径传播引起的小尺度衰落通常服从瑞利分布(Rayleigh statistics)。
1. 小尺度衰落的成因
小尺度衰落是由于多径传播导致的信号叠加现象。
- 是否是相同信号?
- 是的,是相同信号(同一个原始信号)在不同路径上传播后到达接收端,但因为路径不同,存在以下差异:
- 延迟(Delay):每条路径的传播距离不同,导致到达时间不同。
- 相位(Phase):路径的长度差异使信号的相位在叠加时有所不同。
- 幅度(Amplitude):由于反射、散射或绕射的损耗,不同路径的信号幅度也不同。
- 是的,是相同信号(同一个原始信号)在不同路径上传播后到达接收端,但因为路径不同,存在以下差异:
叠加方式
- 相干叠加(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 如果多径信号到达时的相位差接近零,它们会增强接收信号的幅度。
- 相消叠加(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 如果多径信号到达时的相位差为 18 0 ∘ 180^\circ 180∘,它们会互相抵消,导致接收信号的幅度下降。
总结
小尺度衰落的核心在于相同信号的多径延迟叠加,加上相位的差异,导致信号的快速随机波动。
2. 大尺度衰落的成因
大尺度衰落是由信号在宏观环境中的传播特性决定的,包括路径损耗、阴影效应和多普勒效应。
-
路径损耗(Path Loss):
- 信号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幅度的下降遵循路径损耗公式,通常表现为:
P r ∝ 1 d n , P_r \propto \frac{1}{d^n}, Pr∝dn1,
其中 d d d 是传播距离, n n n 是路径损耗指数。
- 信号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幅度的下降遵循路径损耗公式,通常表现为:
-
阴影效应(Shadowing Effect):
- 由于大型障碍物(如建筑物、山丘)遮挡直达路径(LOS),信号会进一步衰减,导致信号功率随距离出现波动。
-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 如果发射机、接收机或反射体之间存在相对速度,信号频率会发生偏移(多普勒频移),进一步影响信号强度。
总结
大尺度衰落的核心在于路径损耗和环境遮挡(阴影效应),以及相对运动引起的频率变化,导致信号平均功率缓慢变化。
3. 关键对比
属性 | 小尺度衰落 | 大尺度衰落 |
---|---|---|
成因 | 同一信号多径传播后的叠加(相位、幅度、延迟差异) | 路径损耗、阴影效应、相对运动(多普勒效应) |
延迟/路径 | 延迟是路径差异的结果,信号叠加导致快速波动 | 延迟本身对幅度下降影响小,路径长度和障碍是主因 |
多普勒效应 | 一般影响小,但快速运动时可能导致信号波动 | 多普勒频移显著,影响信号平均幅度 |
波动性质 | 快速随机波动,幅度和相位都变化 | 缓慢波动,幅度变化为主 |
4. 提问总结
-
小尺度衰落是否是相同信号叠加?
- 是的,是相同信号,只是由于多径路径的不同导致了延迟、幅度和相位的差异,最终叠加时造成快速波动。
-
大尺度衰落是路径和多普勒的原因导致幅度下降?
- 是的,路径损耗(距离)、阴影效应(LOS遮挡)是主要因素,而多普勒效应通常进一步引入频率和幅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