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3DFFT处理(测距、测速、测角)

回波3DFFT处理(测距、测速、测角)

本文主要针对TI 毫米波雷达的测距、测速、测角的基本方法——3DFFT处理进行简单介绍,并提供MATLAB处理程序,分析3DFFT处理结果。

1、测距、测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毫米波雷达测距主要是通过检测回波时延来计算目标距离;测速是通过检测目标运动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来计算目标速度。TI的毫米波雷达采用LFMCW(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体制,其发射信号与回波示意图如上图所示。

(1)回波信号为发射信号的时延复本,而回波时延与差拍频率成线性关系,通过差拍频率即可计算回波时延,从而计算出目标距离(注意差拍频率包含了多普勒频移,测距时需要减去多普勒频移fd)。

(2)当目标运动时,回波信号不仅仅是发射信号的时延复本,还具有一定的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效应)。通过提取多普勒频移fd即可计算出目标速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测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毫米波雷达测角的原理是相位法测角,如上图所示,回波到达不同RX天线的有d*sin(theta)的波程差(d为RX天线间距,theta为回波入射角度),导致不同RX天线的回波信号具有不同的相位差,通过提取RX相位差即可计算出目标角度。

因此,目标距离、速度、角度测量的问题则转化为频率估计的问题。

3、3DFFT处理

频率估计方法有很多,工程上主要采用FFT运算。针对毫米波雷达测距、测速、测角处理,工程上可采用3DFFT处理。将回波数据排列成3维矩阵(n_samples*n_chirps *n_RX),如下图所示,3DFFT即在3个维度上做3次FFT运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距离FFT

对回波每一个chirp作1DFFT,得到距离-脉冲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速度FFT

对距离FFT的结果在chirp维作1DFFFT,得到距离-多普勒图。提取2DFFT的峰值即可得到目标的差拍频率和多普勒频率。

(3)角度FFT
对多个RX的2DFFT结果在天线维作1DFFT,得到距离-多普勒-方位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MATLAB程序

采集数据设备:AWR1642+DCA1000EVM,测试场景为距离2m左右的三角锥目标(强散射金属目标)。

clear all;close all;clc;
%% 雷达参数(使用mmWave Studio默认参数)
c=3.0e8;  
B=768e6;       %调频带宽
K=30e12;       %调频斜率
T=B/K;         %调频周期
Tc=160e-6;     %chirp总周期
fs=10e6;       %采样率
f0=77e9;       %初始频率
lambda=c/f0;   %雷达信号波长
d=lambda/2;    %天线阵列间距
n_samples=256; %采样点数/脉冲
N=256;         %距离向FFT点数
n_chirps=128;  %每帧脉冲数
M=128;         %多普勒向FFT点数
n_RX=4;        %RX天线通道数
Q = 180;       %角度FFT
xx = 1;        %第xx帧
%% 读取回波数据
fname='C:\ti\adc_data.bin';
fid = fopen(fname,'rb');    
%16bits,复数形式(I/Q两路),4RX,1TX,有符号16bit,小端模式
sdata = fread(fid,xx*n_samples*n_chirps*4*1*2,'int16');    
sdata = sdata((xx-1)*n_samples*n_chirps*4*1*2+1:xx*n_samples*n_chirps*4*1*2);
%% 1642+DCA1000
fileSize = size(sdata, 1);
lvds_data = zeros(1, fileSize/2);
count = 1;
for i=1:4:fileSize-5
   lvds_data(1,count) = sdata(i) + 1i*sdata(i+2); 
   lvds_data(1,count+1) = sdata(i+1)+1i*sdata(i+3); 
   count = count + 2;
end
lvds_data = reshape(lvds_data, n_samples*n_RX, n_chirps);
lvds_data = lvds_data.';
cdata = zeros(n_RX,n_chirps*n_samples);
for row = 1:n_RX
  for i = 1: n_chirps
      cdata(row,(i-1)*n_samples+1:i*n_samples) = lvds_data(i,(row-1)*n_samples+1:row*n_samples);
  end
end
fclose(fid);
data_radar_1 = reshape(cdata(1,:),n_samples,n_chirps);   %RX1
data_radar_2 = reshape(cdata(2,:),n_samples,n_chirps);   %RX2
data_radar_3 = reshape(cdata(3,:),n_samples,n_chirps);   %RX3
data_radar_4 = reshape(cdata(4,:),n_samples,n_chirps);   %RX4
data_radar=[];            
data_radar(:,:,1)=data_radar_1;     %三维雷达回波数据
data_radar(:,:,2)=data_radar_2;
data_radar(:,:,3)=data_radar_3;
data_radar(:,:,4)=data_radar_4;
%% 3维FFT处理
%距离FFT
range_win = hamming(n_samples);   %加海明窗
doppler_win = hamming(n_chirps);
range_profile = [];
for k=1:n_RX
   for m=1:n_chirps
      temp=data_radar(:,m,k).*range_win;    %加窗函数
      temp_fft=fft(temp,N);    %对每个chirp做N点FFT
      range_profile(:,m,k)=temp_fft;
   end
end
%多普勒FFT
speed_profile = [];
for k=1:n_RX
    for n=1:N
      temp=range_profile(n,:,k).*(doppler_win)';    
      temp_fft=fftshift(fft(temp,M));    %对rangeFFT结果进行M点FFT
      speed_profile(n,:,k)=temp_fft;  
    end
end
%角度FFT
angle_profile = [];
for n=1:N   %range
    for m=1:M   %chirp
      temp=speed_profile(n,m,:);    
      temp_fft=fftshift(fft(temp,Q));    %对2D FFT结果进行Q点FFT
      angle_profile(n,m,:)=temp_fft;  
    end
end
%% 绘制2维FFT处理三维视图
figure;
speed_profile_temp = reshape(speed_profile(:,:,1),N,M);   
speed_profile_Temp = speed_profile_temp';
[X,Y]=meshgrid((0:N-1)*fs*c/N/2/K,(-M/2:M/2-1)*lambda/Tc/M/2);
mesh(X,Y,(abs(speed_profile_Temp))); 
xlabel('距离(m)');ylabel('速度(m/s)');zlabel('信号幅值');
title('2维FFT处理三维视图');
xlim([0 (N-1)*fs*c/N/2/K]); ylim([(-M/2)*lambda/Tc/M/2 (M/2-1)*lambda/Tc/M/2]);
%% 计算峰值位置
angle_profile=abs(angle_profile);
peak=max(angle_profile(:));
[row,col,pag]=ind2sub(size(angle_profile),find(angle_profile==peak));
%% 计算目标距离、速度、角度
fb = ((row-1)*fs)/N;        %差拍频率
fd = (col-M/2-1)/(M*Tc);    %多普勒频率
fw = (pag-Q/2-1)/Q;         %空间频率
R = c*(fb-fd)/2/K;          %距离公式
v = lambda*fd/2;            %速度公式
theta = asin(fw*lambda/d);  %角度公式
angle = theta*180/pi;
fprintf('目标距离: %f m\n',R);
fprintf('目标速度: %f m/s\n',v);
fprintf('目标角度: %f°\n',angle);

下图为2DFFT的结果(2m的目标),x轴为距离,y轴为速度,z轴为信号强度。通过谱峰搜索找到峰值下标,即可换算成对应的距离、速度信息。谱峰搜索也即是目标检测,一般采用CFAR(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恒虚警率)检测,上述程序仅计算了最大峰值的目标,可测单目标的情况。若要检测多目标的情况,需要进行CFAR检测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双雷达调频连续波雷达系统是一种用于测量目标距离和速度的雷达系统,其中包括两个雷达发射器和接收器。该系统使用调频连续波技术,即通过改变发射信号的频率来实现测量。 在MATLAB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双雷达调频连续波雷达系统的测距测速: 1. 定义雷达参数:包括雷达频率范围、发射波形、调制参数等。 2. 生成调频连续波信号:使用MATLAB中的波形发生器函数(如chirp)生成调频连续波信号。根据雷达参数设置发射信号的起始频率、终止频率和持续时间。 3. 发射信号的传播:将发射信号通过传输介质(如空气)发射出去,使其达到目标物体。 4. 目标回波接收:接收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即回波信号。使用接收器接收回波信号,并通过MATLAB进行采样。 5. 信号处理: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回波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 6. 距离测量:通过计算回波信号的时间延迟,即发射信号到达目标物体及回来的总时间,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距离。根据声速、传播时间和频率信息,利用声速公式计算目标的距离。 7. 速度测量:通过比较两个雷达发射器发送的连续波信号的相位差,可以获得目标物体的速度。通过计算相位差和雷达频率范围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速度。 8. 结果显示:使用MATLAB的图形界面可以展示测量结果,包括目标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总的来说,利用MATLAB编程实现双雷达调频连续波雷达系统的测距测速,需要定义雷达参数、生成调频连续波信号、接收目标回波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最后得到目标的距离和速度。这些步骤可以用MATLAB提供的函数和算法来完成。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mant 柒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