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举电路与电荷泵原理及其区别与联系

上篇讲到了电荷泵电路的实现和工作原理,有一个常用功能与电荷泵有异曲同工之妙---开关电源中的自举功能。当DCDC电源采用NMOS作为开关上管时,那么需要自举电路将上管的栅极电压“举”上去,才能保证上管稳定持续导通(原因在上篇已解释,不赘述)。

那么这个自举电路是怎么实现的?与电荷泵电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本文将主要解答这两个问题。由于同步和异步BUCK的实现原理在IC内部略有差异,将第一个问题分成同步和异步分别讲解。

一、同步DCDC 自举电容电路工作原理

下图是一个同步BUCK  BQ25895 内部部分电路框图

  1. Cboot充电过程:内部LDO输出一个Vregn电压,驱动下管Q3导通。此时Vregn电源通过D1二极管,到BTST管脚,Cboot到SW管脚,再到下管Q3这条路径给自举电容Cboot电容充电。由于这个充电路径中只有二极管、Cboot、MOS,如果忽略二极管和MOS的导通压降,充电完成时,Vcboot=Vregn,电压上正下负。
  2. 驱动上管导通过程:Cboot充满电后,下管Q3关闭。由于Cboot直接并联至上管Q2的GS上,电容电压不会突变为Vregn,Vregn>Vgs(th),所以可以通过合理的时序控制可以使上管Q2稳定导通,给外部电感和输出电容充电。

周而复始,就可以实现上下管的稳定导通,从而实现DCDC的稳定输出。

二、异步DCDC 自举电容电路工作原理

下图是一个异步BUCK  LMR16006 内部部分电路框图。

异步BUCK的充电路径基本与同步类似,红色路径为Cboot的充电路径。

主要区别:由于异步下管使用的是二极管,且方向与充电路径相反,无法提供理想的充电路径,所以BUCK内部会集成一个MOS(红圈位置)用于Cboot的充电,同时会增加一个二极管防反,避免续流过程(绿色箭头回路)流经该MOS

三、自举电路与电荷泵电路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通过电荷泵和自举电路的工作原理的了解,可以发现其共同点和差异点如下。

共同点:

     1)基本原理:都是运用了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特性,通过切换开关进行合理的时序控制,实现期望的功能;

     2)都可以用于NMOS的开启控制;

区别:

     1)实现过程

电荷泵通过电源、电容及开关时序控制通过电荷的传递和分配,实现电压的倍增,过程和实现相对复杂;自举电路通过电容充电后将电压搬移至VGS实现开关的开启,过程相对简单

     2)应用场景

电荷泵可以实现较高的输出功率,适合的场景更广泛,比如产生升压、负压、NMOS控制;自举电路一般输出电流较小,常见用于开关电源NMOS控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