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SLIC算法实现

超像素由一系列位置相邻且颜色、亮度、纹理等特征相似的像素点组成的小区域。这些小区域大多保留了进一步进行图像分割的有效信息,且一般不会破坏图像中物体的边界信息,用少量的超像素代替大量像素表达图像特征,降低了图像处理的复杂度,一般作为分割算法的预处理步骤。

SLIC算法生成的像素块相对紧凑,领域特征容易表达;同时需要设置调整的参数少,操作简单,速度快,对于图像的紧凑度、轮廓保持拥有很好的效果;兼容灰度图和彩色图的分割。

代码如下:

import cv2 as cv

img = cv.imread("reba.jpg")
# 初始化slic项,region_size设置分割图片尺寸大小 ruler设置平滑因子
slic = cv.ximgproc.createSuperpixelSLIC(img,region_size=10, ruler=20.0)
slic.iterate(10)    # 设置迭代次数,迭代次数相对来说越大越好
mask_slic = slic.getLabelContourMask()  # 获取Mask,超像素边缘Mask==1
mask_inv_slic = cv.bitwise_not(mask_slic)  # 对mask_slic进行逻辑取反运算
img_slic = cv.bitwise_and(img, img, mask=mask_inv_slic)  # 在原图上绘制超像素边界
cv.imshow("img_slic", img_slic)
cv.waitKey(0)
cv.imwrite('./SLIC.jpg', img_slic)
cv.destroyAllWindows()

运行结果如下:

如果不懂代码可以尝试输出mask_slic和mask_inv_slic的图像,就明白了是怎么分割的了。

代码如下:

import cv2 as cv

img = cv.imread("reba.jpg")
# 初始化slic项,region_size设置分割图片尺寸大小 ruler设置平滑因子
slic = cv.ximgproc.createSuperpixelSLIC(img,region_size=10, ruler=20.0)
slic.iterate(10)    # 设置迭代次数,迭代次数相对来说越大越好
mask_slic = slic.getLabelContourMask()  # 获取Mask,超像素边缘Mask==1

# 显示mask_slic图像
cv.imshow('mask_slic', mask_slic)
cv.waitKey(0)
cv.destroyAllWindows()
mask_inv_slic = cv.bitwise_not(mask_slic)  # 对mask_slic进行逻辑取反运算

# 显示mask_inv_slic图像
cv.imshow('mask_inv_slic',mask_inv_slic)
cv.waitKey(0)
cv.destroyAllWindows()

img_slic = cv.bitwise_and(img, img, mask=mask_inv_slic)  # 对边界和原图进行与运算,在原图上绘制超像素边界
cv.imshow("img_slic", img_slic)
cv.waitKey(0)
cv.imwrite('./SLIC.jpg', img_slic)
cv.destroyAllWindows()

输出mask_slic图片如下:

 对mask_slic取反后的结果图片mask_inv_slic图像如下:

其实在我理解OpenCV实现SLIC算法的过程就是先对图像绘制出分割图像,在进行逻辑运算绘制在原图上,对原图实现SLIC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 4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 回答1: SLIC(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算法是一种用于图像分割的超像素分割算法,可以在MATLAB中使用。 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将图像分割为超像素区域,使得每个超像素区域中的像素具有相似的颜色特征和空间位置。SLIC算法的步骤如下: 1. 初始化:首先选择超像素的大小(即每个超像素的像素数),并将图像分割成初始化的超像素网格。初始化每个像素点的标签和中心位置。 2. 迭代更新:对于每个超像素,计算其周围2S×2S大小的邻域内所有像素点与其中心位置的距离,以及像素点的颜色距离。根据这两个距离计算超像素的相似度,并更新超像素中心位置为相似度最小的像素点位置。 3. 权重调整:对于每个像素点,重新计算其与超像素中心位置的距离和颜色距离,以进行上一步的调整。 4. 后处理:为了保证超像素之间的紧凑性和连续性,使用附加的步骤来合并或移除某些超像素。 使用MATLAB进行SLIC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为: 1. 读取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如灰度化、归一化等。 2. 设置超像素大小、迭代次数和超像素的紧凑性参数。 3. 初始化超像素的中心位置和标签。 4. 根据超像素的紧凑性参数,计算超像素的相似度。 5. 更新超像素的中心位置。 6. 根据更新后的中心位置,将像素点分配到对应的超像素。 7. 根据迭代次数,重复步骤5和6。 8. 进行后处理,如合并或移除某些超像素。 9. 可视化结果,显示超像素分割的图像。 总而言之,SLIC算法是一种在MATLAB中实现的用于图像分割的超像素分割算法。通过对图像进行初始化和迭代更新,可以得到具有相似颜色和空间位置特征的超像素区域。 ### 回答2: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SLIC(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算法实现超像素分割。SLIC算法是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方法,用于将图像分割为相似的超像素区域。 首先,SLIC算法需要设置超像素的大小,通常通过定义一个超像素的个数来控制。然后,算法在图像中随机选择一些初始超像素中心点,这些点会被用于初始化聚类过程。 接下来,算法会通过计算每个像素与每个超像素中心点的距离,将像素分配给最近的超像素。这个距离计算通常是基于欧几里得距离和颜色差异的结合。在此基础上,算法会调整超像素中心的位置,使得它们更接近被分配给它们的像素。 这个迭代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超过一定停止准则(如最大迭代次数),或者当超像素中心的位置不再变化为止。 最终的结果是图像被分割成了许多相似的超像素区域,其中每个像素都属于其中一个超像素。这种超像素分割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很有用,因为它可以减少计算量并提取出具有相似特征的图像区域。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内置的'vl_slic'函数来实现SLIC算法。这个函数接受输入参数,如图像、超像素大小和超像素个数,并返回超像素分割结果。 总之,SLIC算法是一种在MATLAB中实现超像素分割的方法,它通过迭代调整超像素中心的位置来得到最优的超像素划分结果。这个算法可以在计算机视觉中用于图像分析和处理任务。 ### 回答3: MATLAB中的SLIC算法是一种用于图像分割的超像素算法SLIC简单线性迭代聚类的缩写,它的目标是将图像分成紧凑而平滑的超像素。下面是关于MATLAB中SLIC算法的一些详细说明: 首先,需要调用MATLAB Image Processing Toolbox中的相关函数,例如`rgb2lab`用于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Lab颜色空间。 然后,根据用户指定的超像素数量,将图像均匀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中心点的位置将成为超像素的种子点。 接下来,通过计算种子点周围的5x5窗口内像素的Lab颜色和位置信息,得到每个像素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包括Lab颜色值和像素位置。 对于每个种子点,通过计算其周围窗口内所有像素与种子点特征向量之间的欧氏距离,将每个像素分配给最近的种子点。这一步称为超像素的分配。 接下来,进行超像素的更新。在分配过程中,每个像素可能被分配给不止一个种子点,那么需要选择最靠近的种子点。同时,计算每个种子点周围窗口内像素的平均位置和颜色,并将其作为新的种子点。 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到超像素达到稳定状态。 最后,根据分配给每个种子点的像素,可以通过给定标签来重新构建图像。可以使用MATLAB中的`label2rgb`函数将标签映射到颜色。 这就是MATLAB中SLIC算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图像的超像素分割,将复杂的图像分成简单的区域,有助于后续的图像分析和处理。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只会飞的猪️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