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杯基础练习——矩阵乘法(矩阵的幂)

目录

一、题目

二、代码

三、小细节

 


一、题目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N阶矩阵A,输出A的M次幂(M是非负整数)
  例如:
  A =
  1 2
  3 4
  A的2次幂
  7 10
  15 22

输入格式

第一行是一个正整数N、M(1<=N<=30, 0<=M<=5),表示矩阵A的阶数和要求的幂数
接下来N行,每行N个绝对值不超过10的非负整数,描述矩阵A的值

输出格式

 输出共N行,每行N个整数,表示A的M次幂所对应的矩阵。相邻的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

输入样例

2  2

1  2

3  4

输出样例

7    10

15  22

 

 

二、代码

#include<stdio.h>
//先定义一个矩阵类型的结构体,里面封装一个二维数组 
typedef struct matrix{
	 int arr[30][30];
}MatRix;
int main(){
	MatRix a,b,c;
	int N,M,i,j,z,k;//N,M分别为阶数与所要求的幂数。其余变量均为循环变量 
	scanf("%d%d",&N,&M);
	//矩阵的初始化 
	for(i=0;i<N;i++)
	   for(j=0;j<N;j++)
	      scanf("%d",&a.arr[i][j]);
	b=a;
	 //根据所要求的幂数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幂为0,任何矩阵的0次幂等于一个同阶的单位矩阵 
	if(M==0){
		for(i=0;i<N;i++){
			for(j=0;j<N;j++){
				if(i==j)
				  printf("1 ");
				else
				  printf("0 ");
			}
			printf("\n");
		}
	}
	//幂为1,它的幂即为本身 
	else if(M==1){
		for(i=0;i<N;i++){
		   for(j=0;j<N;j++){
		   	  printf("%d ",a.arr[i][j]);
		   } 
		   printf("\n");
	    }
	}
	//一般情况下得幂 
	else{
	    //最外层循环以幂数为限制条件,因为矩阵的m次幂,一共要计算M-1次。故循环变量Z从1开始 
		for(z=1;z<M;z++){
			for(i=0;i<N;i++){
				for(j=0;j<N;j++){
					c.arr[i][j]=0;
					for(k=0;k<N;k++){
						//两个矩阵相乘特点:前一个矩阵的列数等于后一个数的行数,即k 
						c.arr[i][j]+=a.arr[i][k]*b.arr[k][j];
					}
				}
			}
			a=c;//保存上一次矩阵计算的值,然后以该值进行下一次的计算 
	    }
	    for(i=0;i<N;i++){
	    	for(j=0;j<N;j++){
	    		printf("%d ",c.arr[i][j]);
	    	}
	    	printf("\n");
	    }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watermark,type_d3F5LXplbmhlaQ,shadow_50,text_Q1NETiBA5rex6JOd4pma,size_20,color_FFFFFF,t_70,g_se,x_16

db218570e0354d13a46e4901c56d49ad.png

三、小细节

代码中我没有直接定义三个二维数组,而是用结构体封装了二维数组 ,再去定义三个结构类型的变量,有人肯定纳闷了,这不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吗?差别是有的,请对比下面两个代码片段:

代码1:使用结构体

//最外层循环以幂数为限制条件,因为矩阵的m次幂,一共要计算M-1次。故循环变量Z从1开始 
		for(z=1;z<M;z++){
			for(i=0;i<N;i++){
				for(j=0;j<N;j++){
					c.arr[i][j]=0;
					for(k=0;k<N;k++){
						//两个矩阵相乘特点:前一个矩阵的列数等于后一个数的行数,即k 
						c.arr[i][j]+=a.arr[i][k]*b.arr[k][j];
					}
				}
			}
			a=c;//保存上一次矩阵计算的值,然后以该值进行下一次的计算 
	    }

代码2:直接使用二维数组

//最外层循环以幂数为限制条件,因为矩阵的m次幂,一共要计算M-1次。故循环变量Z从1开始 
		for(z=1;z<M;z++){
			for(i=0;i<N;i++){
				for(j=0;j<N;j++){
					c[i][j]=0;
					for(k=0;k<N;k++){
						//两个矩阵相乘特点:前一个矩阵的列数等于后一个数的行数,即k 
						c[i][j]+=a[i][k]*b[k][j];
					}
				}
			}
			for(i=0;i<N;i++){
				for(j=0;j<N;j++){
					a[i][j]=c[i][j];
				}
			}
	    }

 对比可以发现,当一次矩阵计算完毕,要保存上一次计算的值时,利用结构体的优势是两个同类型之间可以直接赋值,连带结构体里的全部成员;而利用二维数组的话则不能直接赋值,还要进行二重循环遍历,逐一赋值。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这二重循环所耗费的时间是巨大的!

 

 

 

 

 

 

 

  • 3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ricl.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