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家乐,谢伟,李习保.技术封锁与并购:基于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J/OL].科学学研究,1-22[2024-04-23].https://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40409.001.
关键词:技术封锁;;企业并购;;资源冗余;;融资约束;;文本分析
摘要:要探讨中国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策略和措施,首先需要了解技术封锁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机制。本文以2016-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技术封锁指标,实证检验技术封锁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论表明:技术封锁减少企业并购次数。企业拥有的非沉淀性冗余增强技术封锁对企业并购决策的负向影响,而沉淀性冗余对技术封锁与企业并购关系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封锁通过增加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并购决策。本文通过揭示技术封锁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拓展影响这一关系的边界条件,为技术封锁的结果研究补充文献支撑。同时,本文将文本分析的方法引入技术封锁的度量,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2]刘景康,陈虹枢,金茜茜,等.科研合作网络演化机制研究:以光刻领域为例[J/OL].科学学研究,1-23[2024-04-23].https://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40229.003.
关键词:科研合作网络;;知识网络;;随机行动者模型;;网络动态演化
摘要: 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复杂科学技术创新的组织与协调吸引了大量学者开展研究。深入理解科研机构间合作关系的动态演化机制是进一步组织与优化合作创新的基础问题之一。本研究以科研合作网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随机行动者模型,重点分析了科学研究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与影响其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具体地,本文构建了2011年—2022年光刻领域科研合作网络和知识要素共现网络,在分析网络拓扑特性影响合作关系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创新主体所持有的知识要素特征对网络动态演化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光刻领域的科研合作网络呈现核心机构数量减少而合作关系日益紧密的演化趋势。知识邻近性、知识多样性以及合作网络的三元传递性对创新主体间合作关系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而知识组合机会以及机构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与新合作关系的建立负相关。同时,较高的知识相似度降低了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成本,进而增加了机构合作关系形成的可能。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为进一步组织及协调科研合作网络提供了参考。
[3]叶杨,陈强远,赵浩云,等.人才政策如何影响人才流动?——基于2002-2021年3308项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OL].科学学研究,1-24[2024-04-23].https://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40226.001.
关键词:人才政策;;政策量化;;人才流动;;条件Logit
摘要:基于“人才争夺战”的背景和区域人才政策的视角,利用自然语言分析(NLP)、文本挖掘等方法整理出2002-2021年中国3308项地方性人才政策的量化数据,设计得到“多地区-多政策”维度下的人才政策量化标准、流程与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体微观数据,考察了城市人才政策对人才流动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人才政策综合得分的提高能够显著增加该城市被人才选择的概率。从城市视角来看,较小规模城市、非省会城市人才政策的作用更为明显。从个体特征来看,高学历、高收入以及25-54岁中、青年人才群体对人才政策综合得分的变动更为敏感。2.具体到引育留用四类政策环节上,不同地理区域城市所出台的人才政策在各政策环节的实际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沿海城市、南方城市的引才、留才和用才环节政策均能显著影响人才流入,而内陆地区育才、用才环节政策作用不明显,北方地区仅留才环节政策能够产生效果。3.具体到奖励型、保障型、发展型三类政策工具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人才群体对各类政策工具的偏好也有所不同。就年龄而言,35岁以下人才群体对生活补贴、薪酬待遇等短期性、补贴型的内容变动较为敏感,而35岁及以上人才群体则相对更关心子女入学与个人职业发展等保障型与发展型政策。就不同类型人才而言,创新创业人才对金融支持、创新载体建设等发展型政策的变化十分关注,而企业经管人才更关心生活补贴与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等奖励型政策。农村实用人才则更看重保障型政策,如户籍政策等。
[4]郝凯冰.基于三维框架的我国科技伦理治理政策分析[J/OL].科学学研究,1-16[2024-04-23].https://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40202.005.
关键词:科技伦理;;科技伦理治理;;政策工具;;政策分析
摘要:完善科技伦理治理政策体系是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的必要前提。以1999年至2022年我国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科技伦理治理相关45项政策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科技伦理治理政策外部属性分析发现,政策力度时序演变在2001年、2007年、2020年呈现三个波峰,政策颁布部门类型形成“纵向协调-横向协作”立体结构,政策发文数量以卫生管理部门发文数占比43%居首。构建科技伦理治理过程(X)-政策工具(Y)-政策客体(Z)三维的政策内容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基于单维分析发现科技伦理治理过程维度聚焦于科技伦理监管的政策文本数量以占比48.2%居首,政策工具维度以系统变革工具35.2%、权威工具占比34.2%居前,政策客体维度以科技机构为占比52.3%为主。科技伦理治理过程维度与政策工具维度(X-Y)二维分析发现监督管理、反馈改进环节综合运用了五类政策工具,举报披露仅运用激励工具、象征与劝诫工具两类政策工具;科技伦理治理过程维度与政策客体维度(X-Z)二维分析发现教育咨询、监督管理、调查处理阶段均覆盖了各类政策客体,举报披露阶段面向政策客体缺乏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科技机构的精准要求。三维交互分析发现政策文本分布不均衡,在举报披露阶段(X子维度)-政策工具(Y)-政策客体(Z)的文本分布密度较低。提出完善科技伦理治理政策体系为规范科技创新秩序提供制度遵循、构建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特色的科技伦理治理联动落实机制、建立基于科学数据数智化平台的科技活动全过程监管链支撑政策实施效能等建议。
[5]王少.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术不端治理的妨碍及对策[J/OL].科学学研究,1-10[2024-04-23].https://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40203.003.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学术不端治理;;学术不端定义;;著作权
摘要:学术不端治理以学术不端定义为起点,生成式人工智能从著作权和学术研究两个层面重塑学术不端定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学术创作的技术逻辑可以分解为问题理解、数据分析、文献总结与文本生成四个步骤,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每一步骤中均可能对学术不端治理造成妨碍。为排除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术不端治理的妨碍,学术不端治理主体需要将学术不端治理推向政策手段与技术手段并重的新阶段,一要在技术上将防范学术不端的智能部件嵌入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中,二要在政策上加强管控生成式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文本,三要结合政策手段与技术手段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学术不端行为成型。
[6]陈升,刘子俊,张楠.数字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及治理政策导向[J].科学学研究,2024,42(01):10-20.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30922.002.
关键词: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文本分析;;治理策略;;T-TOE分析框架
摘要: 大数据时代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蕴含着技术革命的契机,也可能带来潜在的社会风险。通过对公众评论文本分析总结并超越文本进行理论推演,可以全面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本研究基于Reddit平台中以ChatGPT为主题的公众评论文本,结合LDA模型、情感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建构的T-TOE分析模型,探讨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研究发现,公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关注广泛,涉及运行机制、运用领域等6个主题。不同主题下公众关注程度不同,最关注技术变革和人机互动两个主题。根据情感分析,公众总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保持乐观,特别是对其可能带来的技术变革。随后根据T-TOE分析模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连接不同技术,但具有内生风险;能够提高组织效能,但会产生互动错位,能够实现智能交互,但会导致价值分裂。为此本研究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7]柯迪,贾西猛,李园园,等.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对芯片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市级《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J/OL].科学学研究,1-17[2024-04-23].https://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30830.001.
关键词: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芯片技术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分析
摘要:芯片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基石,相关技术创新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然而关于政府如何引导芯片技术创新的研究却较为匮乏。基于注意力理论,以2013-2021年全国28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对芯片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能够显著提高芯片技术创新水平;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对芯片创新的积极影响在市场化环境好的地区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地方财政透明度正向调节了政府注意力配置强度对芯片创新产出的影响。通过替换因变量、PSM检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等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合理配置注意力资源,促进区域芯片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8]王伟,李莹,刘海王,等.科学方法论对公众科学参与意愿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24,42(03):469-483.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30417.002.
关键词:公众科学;;研究方法;;文本描述;;文本挖掘;;参与意愿
摘要: 科学方法论是指导科研活动开展的方法体系,本文探究了科学方法论对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从理论推演和实验介入两个维度对公众科学项目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划分,具体为归纳法与演绎法,以及探索法与利用法,形成2X2的研究方法论体系。以1,970个公众科学项目为研究语料,采用文本挖掘方法进行文本分类。以参与人数和融资金额为因变量构建计量模型,估计研究方法论的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科学项目采用归纳-利用式研究方法占比最大(33%),而演绎-探索式研究方法占比最小(20%)。但是,从研究方法论的效果上看,演绎式研究以及探索式研究分别比归纳式研究和利用式研究具有显著优势;从2X2象限的比较上看,演绎-探索式研究方法比其他三类方法具有显著优势。进一步地,发起人身份、学科分类、融资目标和社交参与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文扩展了公众科学研究方法及其绩效评价理论,为公众科学发起人制定有效的研究方案提供了实践参照。
[9]高峰,夏孝瑾,贾蓓妮,等.基于最小颗粒解构的科研诚信政策演化研究[J/OL].科学学研究,1-19[2024-04-23].https://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30222.001.
关键词:政策最小颗粒;;解构;;科研诚信;;政策演化;;构建主义
摘要:开展科研诚信政策体系演化研究,有助于认知政策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对提升科研诚信治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针对科研诚信政策演化研究的内容空白和方法缺憾,提出政策最小颗粒解构方法及三种基本结构,并运用构建主义对政策解构进行理论阐释,设计出基于政策最小颗粒解构的政策体系演化分析框架,以国家层面55份科研诚信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科研诚信政策发展历程、政策重点、政策前沿、政策空白域、政策架构演化和演进趋势进行了一体分析。研究显示,科研诚信政策体系按照“萌芽阶段-基础布局阶段-联动推进阶段-系统拓展阶段”依次演进,形成包含“责任分工、信息记录、惩戒措施、制度规定、伦理治理”5大主题、195个政策最小颗粒在内的政策体系架构。进一步规范调查处理、科研诚信关口前移、强化信用信息使用、进一步破除“唯论文”、进一步明确惩戒措施、深化伦理治理、压实主体责任、加快市场化信用机构建设、开展信用专业人才培养、确保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等11个方面将是未来政策演进方向。
[10]李崇茂,陈泽长.学术文献与政策文本是否相互影响?——特定术语下“能源-水”关联领域的面板VAR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3,41(07):1173-1185.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21122.001.
关键词:政策文本;;学术术语;;面板VAR;;关键词共现网络;;“能源-水”关联
摘要:学术研究对政策文本制定是否产生影响及如何影响?政策文本是否引导学术研究的焦点和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关注和量化分析。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能源-水”关联是该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学术术语是分析学术文献与政策文本关系的可行途径,利用关键词共现网络提取学术论文中的特定学术术语。将2000-2021年间“能源-水”关联领域的学术文献、中央政策文本、地方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变量,构建面板VAR模型验证研究假设。实证结果显示:(1)当学术文献与政策文本同时关注该领域(即学术文献与政策文本同时出现特定学术术语),学术文献与中央政策文本之间、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文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互影响;(2)当学术文献的最初关注时间早于政策文本(即特定学术术语首先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此后逐渐进入政策文本),学术文献与中央政策文本产生显著的正向相互影响、地方政策文本对学术文献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以学术知识为前端的循证决策模式推动相互影响程度的加深;(3)学术术语的传递周期较长,所有显著的变量关系均表现出一阶滞后正向冲击快速增强、长期正向影响逐渐减弱的动态特征。
[11]谷丽,梁茜,贺敬辉.知识产权治理主体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全过程视角[J].科学学研究,2023,41(10):1854-1863+1886.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20906.004.
关键词: 知识产权治理;;治理主体;;相互作用机制;;全过程视角
摘要: 由知识产权管理向知识产权治理转型的探索,既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实践中的需求牵引,也是知识产权治理理论中需要突破的瓶颈,而知识产权治理首当其冲的是治理主体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问题。本研究从过程管理视角出发,将知识产权治理分为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四个环节,通过政策文本以及多案例扎根分析,挖掘知识产权治理主体在各个环节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治理的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各环节之间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嵌套的,知识产权治理主体在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及相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这种异质性是动态变化的。
[12]付琳,张东雨,闫昊本,等.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中国碳减排政策工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3,41(03):435-443.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20627.001.
关键词:碳减排;;碳达峰;;政策内容量化分析
摘要: 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外部性,政府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气候政策能够为碳减排做出贡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以“1+N”政策体系作为支撑,但尚缺乏可执行且具有约束力度的政策工具支撑。运用政策内容量化分析方法,按照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的政策工具分类方式,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四大排放领域对我国碳减排政策进行了二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和工业领域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实施碳减排政策,建筑领域的碳减排政策高度倚赖需求型政策工具,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政策则以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并重。同时,我国碳减排政策工具在不同规制主体间的运用存在失衡,部分领域内部政策工具组合存在失衡或实施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最后,从坚持“能源生产端和消费端并重”,提高能源和工业领域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可执行度、提升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比例,研究制定建筑和交通领域碳减排的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等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思路。
[13]蔡中华,车翔宇,何浩东.中美贸易战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3,41(03):472-480.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20309.001.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研发投资;;战略增长期权理论;;文本挖掘
摘要:美国单方面发起的本轮贸易战,给中国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在微观层面上识别出感知到贸易战影响的A股上市公司,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中美贸易战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的企业显著增加了研发投资,这种倒逼效应在进行多种检验后保持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竞争程度能够正向调节这种倒逼效应,市场竞争越充分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倒逼效应越大。同时,中美贸易战对研发投资的倒逼效应在国有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以及处于受直接制裁行业更为明显。
[14]罗茜,王海燕,康志男.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焦点变迁与演进规律[J].科学学研究,2023,41(03):413-423+463.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20305.001.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产业政策;;政策变迁;;共词分析
摘要: 以2001-2020年中国国家层面颁布的93项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数量、政策发文主体和政策焦点的变迁过程与演变特征进行归纳梳理。研究发现,自2000年我国出台首项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文本以来,单年政策发文数量伴随纲领性政策颁布呈现阶段性爆发式增长;政策主体变化表现为自十二五以来参与主体更多元、府际合作更频繁,即中央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政府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依五年规划和政策焦点分布将政策阶段划分为从无到有追跑期、创新能力培养期、产业规律重视期、发展质量提升期;政策焦点变迁过程总体呈现为早期注重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与发展,中期关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和产业创新链向系统化完善,近期聚焦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发展。政策演变逻辑为政府治理理念随着对集成电路产业特征和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对已有政策体系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15]陈光.科技规划事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探索[J].科学学研究,2022,40(07):1192-1200.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20221.002.
关键词:科技规划;;事前评估;;指标;;方法
摘要:规划的高质量编制是其高质量实施的重要基础前提。事前评估不仅可作为提高科技规划编制质量的有效工具,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在我国科技规划的制定环节引入事前评估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和后续实施效率与效果,形成覆盖规划“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监测评估体系。本文在借鉴国外规划文本质量评估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事前评估试点经验,围绕外部有效性、内部有效性、过程合规性和预期风险等4个维度提出了科技规划事前评估的通用指标体系,并开发了相应的适用评估工具方法。上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工具方法的开发,对于开展其他领域发展规划的事前评估,也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16]何喜军,石安杰,武玉英,等.组态视角下基于TOE的可转化专利特征因果推断[J].科学学研究,2022,40(11):1979-1990.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20217.001.
关键词:可转化专利;;TOE框架;;组态分析;;因果推断
摘要: 从专利技术(T)、组织(O)、环境(E)三个维度构建可转化专利特征的TOE框架,利用LASSO和熵值法进行多维特征筛选与融合。结合NCA和fsQCA方法,探索专利可转化的必要条件和关键组态,揭示可转化专利形成的驱动模式和内在机理。通过燃料电池领域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可转化专利的形成是多维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三种驱动模式:专利价值和组织实力混合驱动、专利价值和组织合作混合驱动、组织实力驱动,专利多维特征与可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多重并发和多种方案等效的特点。同时,基于组态分析结果,构建了可转化专利形成的CDEF机理模型,即:满足各类技术需求是专利可转化的根本动因,专利价值高、组织实力强和多组织合作这三个核心条件,以及文本特征、供给环境这两个辅助条件的复杂交互构成了可转化专利形成的多元路径。
[17]马诗雯,王国豫.合成生物学隐喻的双重维度[J].科学学研究,2022,40(11):1929-1936.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11227.001.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隐喻;;认知;;价值判断
摘要:在合成生物学的叙事中,隐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隐喻以形象的语言和图式帮助公众理解合成生物学所涉及的复杂的学科内涵;另一方面,由于隐喻的特征,易于引起人们的误读、误解,进而影响公众对合成生物学的价值判断。文章借助对隐喻理论的解读,分析隐喻在合成生物学的公众认知和价值判断方面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指出在合成生物学隐喻的使用及其诠释之间存在的间距,是造成人的价值判断偏颇的主要原因。认识到隐喻在合成生物学叙事中发挥的双重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在科技传播中谨慎地使用隐喻。
[18]王黎萤,高鲜鑫,张迪,等.FTA知识产权规则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1,39(12):2149-2159.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1.12.002.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出口贸易结构
摘要: 为我国更好适应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参与双边、区域、多边贸易规则重构的挑战,本研究以亚太区域主要经济体之间所签订的明确包含知识产权规则且保护强度超出WTO框架下TRIPS所包含内容的63份自贸协定文本和联合国统计的126组贸易数据为对象,进行FTA知识产权规则保护强度测评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引力模型,针对FTA知识产权规则变革对国家出口产品贸易结构的影响作用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加强自由贸易协定文本中有关知识产权规则保护强度的条款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结构的提升不如发达国家明显。为此,本文提出我国政府面对FTA双边、多边贸易协定签订过程中,短期内应尽量削弱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加大带来的消极影响,长期内应积极制定政策倒逼各类出口优势产业关注自身知识产权建设,促使其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19]张亚峰,李黎明.专利价值再认识:大学专利转让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2,40(09):1608-1620.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11123.007.
关键词:专利价值;;指标;;专利转让;;大学专利
摘要: 高价值专利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认识、科学评价专利价值是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手段。从保护范围、创新水平、主体特征、时间因素等方面系统回顾、梳理了有关专利价值的客观指标。利用手动收集的1704项大学转让专利,用转让价格测量价值,实证分析了相关指标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发现专利价值是内生的。整体上,权利要求数、专利文献页数、海外同族专利数、独立权利要求字数、专利寿命对专利价值有显著的影响,发明人数量、专利审查时间、专利引用信息、是否与企业合作没有表现出与专利价值的显著相关性。分别以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为临界值进行逻辑回归发现,真正高价值的专利不仅具有法律意义上的高质量,技术上的高水平是其高价值的重要基础。
[20]王伟,郭丽环,周飞,等.背书人社会角色对众筹科学融资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21,39(10):1736-1747.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10826.001.
关键词:众筹科学;;背书;;背书人;;角色互补;;参与意愿
摘要: 众筹科学项目发起人和背书人具有各种社会角色,采用文本挖掘把背书人和发起人分别划分为4类社会角色:大学教授、工业界研究者、研究生、民间研究者。从角色加强和角色互补视角,把背书类型划分为4类:加强型背书、单互补型背书、多互补型背书、混合型背书。采用来自Experiment上的850个众筹科学项目及其1,243条背书文本为语料,分析结果表明约53%的背书人为大学教授,其次为工业界研究者和民间研究者。混合型背书比加强型背书、互补型背书的比例更大。发起人社会角色对背书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大学教授和工业界研究者偏好混合型背书;而学生则偏好多互补型背书;民间研究者偏好单互补型背书。从计量结果上看,背书人数量显著提升了众筹科学项目的参与人数和融资金额;大学教授和工业界研究者作为背书人比研究生和民间研究者作为背书人的吸引力大得多。角色互补有助于提升公众参与众筹科学研究。社会角色的背书优势比分析表明,职业研究者作为背书人对大学教授没有比较优势,而对其他社会角色的发起人具有显著比较优势;但是,业余研究者作为背书人对任何身份的发起人均没有比较优势。该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众筹科学研究中的社会角色理解,为众筹科学项目选择合适的背书人提供了实践参照。
[21]成全,董佳,陈雅兰.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原始性创新政策评价[J].科学学研究,2021,39(12):2281-2293.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10525.001.
关键词:原始性创新政策;;政策评价;;PMC指数模型;;主题分析
摘要:原始性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的源动力,是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我国一直把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作为新时代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本文围绕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2006-2019年间)国家出台的原始性创新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PMC指数模型与主题模型,从政策整体质量效果、指标分布态势和主题演化规律三个维度对我国原始创新政策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发现,在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家发布的原始性创新政策类型丰富、内容全面,以鼓励引导型政策为主,重点围绕创新资源供给政策工具展开,但在政策的监督评估、政策覆盖面和实施力度、引导创新成果转化作用等方面仍存在需要完善的空间。针对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家原始性创新政策的现存问题,为我国后续更加科学有效地制定与实施原始性创新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22]曾婧婧,黄桂花.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运行机制与关键症结[J].科学学研究,2021,39(12):2191-2200+2252.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10521.002.
关键词: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科研资助;;政策文本分析
摘要: "揭榜挂帅"作为2020年"十四五"规划中的新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在国家战略规划上得到了认可;在中央层面的实践带领下,各地结合已有的探索经验在科学技术领域大力开展揭榜挂帅制度,逐渐形成中央引领、全国效仿的态势。然而,对于揭榜挂帅在实践中的运行机制及关键要点学界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基于198份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对揭榜挂帅制度运行中的机制和关键症结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揭榜挂帅制度运行中形成了三个主要阶段和十个关键环节,并存在三个关键症结。具体来看,以项目选题、揭榜方和成果为核心,揭榜挂帅制度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开展,在各个环节的具体运行中有各自的特点;同时需要平衡三对关系,即揭榜项目政府定制与公开征集的关系、方案比拼与成果比拼的关系,以及揭榜方与揭榜项目之间的"一对一"与"多对一"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揭榜挂帅制度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