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核参数调整
- 调整 /proc/sys/vm/swappiness 以控制交换空间使用策略。
- 设置合适的 /proc/sys/kernel/sched_* 参数来优化CPU调度器。
- 通过sysctl.conf配置文件修改网络相关的内核参数,如TCP窗口大小、重传超时等。
- 开启路由转发
- TCP连接数
2. 磁盘 I/O优化
- 选择合适的I/O调度算法(例如:noop、deadline或cfq)。
- 使用
fstrim
定期进行TRIM操作以优化SSD性能。 - 对于高负载应用,考虑RAID配置提高数据存取速度和可靠性。
3. 内存优化
- 设置合理的swap空间大小以应对内存不足的情况。
- 调整
/proc/sys/vm/swappiness
参数以控制内存与交换空间的使用策略。 - 使用工具监控内存使用情况,避免内存泄漏,并适时释放无用内存。
4. 网络优化
- 配置高速网卡的中断亲和性(IRQ affinity)以减少CPU上下文切换。
- 调整网络连接超时、重传次数等TCP/IP参数。
- 使用高性能的负载均衡器或者代理软件优化多路访问。
5. 服务与进程优化
- 禁止不必要的启动服务,减少系统资源消耗。
- 对于数据库、Web服务器等关键服务,根据业务特点进行深度优化,比如MySQL的查询缓存、InnoDB缓冲池大小调整,Apache/Nginx的worker进程数和连接数优化。
- 限制非关键进程对系统资源的占用,通过nice值或优先级调整进程运行优先级。
- 使用cgroups进行资源隔离和限制。
6. 文件系统优化
- 选用适合特定工作负载的文件系统类型,比如ext4、XFS或Btrfs。
- 合理挂载选项,如noatime、nodiratime等以减少不必要的磁盘写入。
7. 安全与防火墙配置优化
- 禁用不必要端口和服务,仅开启必要的安全服务。
- 配置防火墙规则(iptables或firewalld)及SELinux策略以增强系统安全性。
8. 日志与监控
- 安装和配置日志管理系统,如logrotate进行日志切割,避免日志过大占用磁盘空间。
- 使用系统和应用程序监控工具(如top, htop, iostat, vmstat, sar, netstat等)定期检查系统状态,找出瓶颈并针对性优化。
9. LVM与文件系统扩展
- 使用LVM动态调整逻辑卷大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存储需求。
10. 软件升级与更新
-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内核和重要软件包以获取性能改进和安全修复。
11.虚拟环境优化
- 在虚拟机环境下,优化宿主机资源配置,调整虚拟机的CPU、内存、磁盘I/O权重。
12. 硬件兼容性检查
- 确认驱动程序是最新的,并且针对硬件做了最佳适配。
13. 时间同步
- 使用NTP服务保持系统时间与网络时间服务器同步。
14. 预读与缓存机制
- 利用readahead功能提前加载预期要访问的数据到内存中。
15. 启动脚本优化
- 减少开机启动时执行的无用服务和脚本,加快系统启动速度。
16. 热插拔与故障切换准备
- 配置多路径IO以支持存储设备冗余和故障切换。
17.能耗管理
- 在服务器环境中禁用ACPI和CPU节能模式以保证最大性能输出。
18. 进程优先级调整
- 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关键进程的优先级,避免资源竞争导致性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