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出现,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让AI真正成为得力助手,却大有学问。7个使用DeepSeek的高级心法,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引。
一、AI适合标准化,不适合个性化
AI,尤其是像DeepSeek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在生成标准化内容方面表现卓越。往来公文、商业文档、合同草拟、通知书、使用说明书等文本,追求全面性与专业性,无需过多个性化表达,这些都是AI的用武之地。撰写此类文本时,如同编程,重点在于实现功能,而非追求形式上的美观。使用者只需将需求清晰传达,如写作目的、目标受众、期望风格等,AI就能高效产出内容。虽然AI生成的内容需要人工把关,但这种以AI为主、人为辅助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创作领域,AI也能发挥独特作用。以写小说为例,若涉及自身不熟悉的领域,如古代故事中的文言文书信、特定时期的生活场景等,AI可以提供帮助。它生成的内容虽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往往比创作者凭借自身知识写出的更具可信度。比如DeepSeek在古诗词创作方面展现出的高水平,能助力网络小说提升诗词质量,使故事更加生动真实。不过,创作的核心仍应是创作者本人,AI只是辅助工具,不能主导整个创作过程。因为读者渴望看到的是创作者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表达,这是AI无法替代的。
二、AI能填补空白,不能保证准确
AI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填补知识空白,为创作者提供灵感和参考,但它生成的内容存在准确性问题。有些创作者会让AI将简单的意思扩展成长文档,再让AI提取关键信息,这种做法效率低下且容易偏离原意。在文学创作中,细节是作品的灵魂,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在字里行间展现独特魅力。以《金瓶梅》为例,它对明朝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这是作者独特经历和风格的体现。若这些内容由AI生成,作品就会失去灵魂。对于创作者来说,AI生成的内容应作为灵感来源,需根据自身风格和需求进行筛选和修改,不能直接使用。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依靠AI生成内容难以脱颖而出,只有创作者独特的表达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三、AI能做智囊团,不能代替真人
AI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快速阅读大量信息,总结要点并提出处理建议。在电子邮件应用中,AI可以在开头概括邮件内容,并给出处理建议,就像古代内阁为皇帝处理奏折时的“票拟”。在决策过程中,AI可以充当智囊团的角色,先对收到的文件、信息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建议,决策者再根据这些建议进行判断和决策,最后由AI完成正式回复。在医疗领域,对于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患者,AI凭借其对医学知识的快速检索和分析能力,给出的诊断建议可能比当地医生更具参考价值。然而,AI终究不能完全代替真人。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除了依据检验报告和医学知识,还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自身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这是AI目前难以做到的。所以,AI虽然可以辅助决策,但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思考和判断。
四、AI能提供建议,不能替你决策
尽管AI功能强大,但“幻觉”问题一直是其短板。AI可能会在不了解真实情况时,给出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的信息。为了更好地利用AI,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比较旧的、标准的、一般专家都知道的信息,AI通常能给出可靠的答案,可以直接询问;对于过去一两年新出现的公开信息,如新闻时事、新上市的药品等,由于这些信息可能未被纳入AI的训练数据,直接询问容易导致AI产生“幻觉”,此时需要让AI联网搜索或使用“深入调研”功能,并查看原始资料进行核实;而对于发生在本地的、AI事先不可能知道的信息,必须由使用者亲自提供。在日常决策中,关键信息往往来自后两类,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AI时,不能盲目相信其给出的建议,而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随着AI理解能力的提升,提供准确、全面的相关信息变得愈发重要,就如同警察破案需要四处搜集线索一样,我们为AI提供的信息越丰富,它给出的建议就越有价值。
五、AI不能取代你思考,更不能取代你的亲身体验
阅读和学习是为了完善自身认知,对大脑进行“编程”,这需要亲身体验和深入思考。AI生成的书籍摘要,虽然能快速呈现书籍的大致内容,但无法替代人们阅读原著时的感悟和思考。碳基神经元的编码需要强烈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往往来自阅读过程中的共鸣和深入思考,这是“摘要体”无法提供的。在教育领域,AI可以辅助孩子学习,但前提是孩子本身具有学习主动性。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AI的作用有限,甚至可能会扩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因为学习本质上是大脑的体验过程,需要学习者主动探索和思考,AI无法替代这一过程。所以,在学习和知识获取方面,我们不能过度依赖AI,而应注重自身的思考和实践。
六、AI能角色扮演,但不能取代独立意志
AI的“泛化”能力使其能够举一反三,将一种说法应用到不同场景中。例如,它可以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解释概念,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其含义,还能将概念应用到不同领域。以AI算命为例,它不仅能根据出生时间和地点匹配生辰八字,还能将八字理论与选大学、选专业等现代场景相结合,这种能力是人类算命先生难以企及的。虽然算命本身不科学,但AI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将理论应用于具体场景的能力值得关注。在其他领域,我们也可以利用AI的这一特性,如让它扮演论文审稿人、不同派别的学者,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多元的意见和建议。然而,我们必须明确,AI只是根据预设的程序和算法进行模拟,它没有独立意志,所有的回答都是基于训练数据和输入的提示语生成的,不能将其观点视为绝对权威。
七、AI最大的问题:它不是你
AI擅长角色扮演,能模拟各种人物与我们对话,甚至在对话中给出看似合理的建议和观点。但我们不能将AI当作真实的人或权威信息来源。在网络上,有人将DeepSeek推荐的书籍、对事件的评论当作可靠信息引用,甚至将ChatGPT的判断作为研究数据使用,这是不合理的。AI的回答具有随机性和临时性,同样的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它的所有输出都是基于程序设定和学习算法,只是在尽力迎合人类的期待,而非真正的思考和判断。当AI扮演女友或男友与我们互动时,那些嘘寒问暖的话语只是程序设定的结果,并非真实情感的表达。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合理利用AI的优势,同时不盲目依赖它。
AI作为强大的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可能。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其价值,我们需要深入理解AI的特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这7个高级心法,从不同角度阐述了AI的优势与局限,为我们在AI时代更好地利用技术提供了指导。我们应在尊重自身独特性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合理借助AI的力量,实现效率的提升和个人的成长。在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持续探索如何与AI更好地协同工作,让AI成为推动我们进步的有力伙伴,而不是取代我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