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数据库第六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笔记
6 数据库技术基础
主要考点
1、DBMS的功能和特点
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3、数据模型
4、E-R图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 1、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数据抽象:
- (1)物理层:描述数据在存储器中是如何存储的。
- (2)逻辑层:描述数据库中存储什么数据以及这些数据间存在什么关系。
- (3)视图层:描述整个数据库的某个部分。
- 3、三级模式:
- (1)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 (2)概念模式:也称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只涉及型的描述,不涉及具体的值。
- (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 4、两级映象:模式/内模式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
- 5、数据的独立性:
- (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它是指当数据库的内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
- (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它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变化后,用户程序也可以不修改,但是,为了程序能够正确执行,需要修改外模式/模式之间的映像
数据模型
- 1、什么是数据模型?就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概念数据模型和基本数据模型。
- (1)概念数据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强调其语义表达功能,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交流的语言,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这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是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
- (2)基本数据模型:是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用于DBMS的实现。目前常用的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 2、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 (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
- (2)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操作规则。
-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E-R模型
- 实体-联系(E-R)方法是概念模型中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直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然后用非常直观的E-R图来表示数据模型。
- 1、实体
- 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可以区别于其他对象的“事物”或“物体”,每个实体由一组特性(属性)来表示,其中的某一部分属性可以唯一标识某个实体,如职工号。
-
2、联系
-
(1)两个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
-
1)一对一(1:1):一个班长只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