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数据的四个分层:探索地图数据的奥秘
开篇: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个人博客!在这个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与地图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而地图背后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GIS数据的四个分层。地图层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层提供基础地理数据支持,要素层描述了具体地理要素,而几何属性层则定义了地理要素的形状。这四个层级相辅相成,构建了我们所见的各种地图类型。接下来,我将深入探索每个分层的奥秘,并分享一些有趣的案例和应用。让我们一起揭开地图背后的秘密,探索GIS数据的无限可能吧!
1.概念理解
要深入了解GIS数据,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四个分层:
地图层、数据层、要素层和几何属性层。见下图:
四层模型
如何理解:父层均为子层的容器,一层包含一层,类似于大鱼吃小鱼:
举例
术语:
地理数据 = 空间数据 + 非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即几何数据,描述坐标、形状的数据;也叫空间信息。例如:形状、坐标
非空间数据:即属性数据,描述与空间位置无关的一类数据。这类数据的特点是,如果脱离了地理位置也有它本身自己的含义
下面从GIS数据的两大类型(矢量、栅格)来详细讲解。
2.矢量数据的分层
2.1几何属性层
这是矢量数据的最底层,有两个类别:几何层或者属性层。信息可以分化成两个种属:几何的,属性的。
- 我们说表征位置信息的坐标数据(或者多个坐标构成的线、面),叫几何数据。
- 除了几何数据,都叫属性数据。
所以 地理数据=几何数据+属性数据
下面以一个geojson数据为例:
几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