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广域网新技术发展研究

摘 要

广域网络是支持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核心信息基础设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演进已经比较成熟。随着信息系统应用场景与业务的创新发展,广域网需要全面支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应用、视频自媒体等各种新应用的需求。研究提出了广域网领域的智能网络服务操作系统、可重构网络架构、内容路由、网络切片、分段路由、网络内生安全等主要新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架构、技术体制等,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内容目录

0 引 言

1 广域网应用新需求

1.1 云网融合

1.2 可编排与可调节性

1.3 确定性

1.4 安全性

2 广域网新技术发展

2.1 智能网络服务操作系统

2.2 可重构网络架构

2.3 新型的内容路由

2.4 其他相关网络技术

3 结 语

引 言

广域网作为实现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的最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各国通过几十年的共同努力,早已构建成了一张遍布全球、服务优良、性能卓越的广域网络,能够将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信息瞬间传遍全球。近10年来,广域网相关的技术发展快速,如光传输全面进入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时代,单波速率超过400 Gb/s,交换容量达数百Tb/s、接口速率达100 Gb/s的高性能路由交换设备已全面商用。随着传输技术、路由交换技术、接口技术、协议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各项技术和指标逐渐接近物理极限,广域网技术也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多样化、信息应用场景复杂化等需要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广域网应用新需求

目前信息系统向着全面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1.Lightware Terminal Equipment -- 光端机 2.Line Terminatinig Equipment -- 线路终接设备 3.Long Term Evolution -- 3GPP长期演进 3GPP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 Evolution)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到20MHz多种带宽。 LTE项目内容介绍 LTE(Long Term Evolution)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LTE的主要技术特征 3G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2][3]: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HSDPA);上行链路2.5(bit/s)/Hz,是R6HSU-PA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ms,C-plan<100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LTE的网络结构和核心技术 3GPP对LTE项目的工作大体分为两个时间段: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为SI(StudyItem)阶段,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为WI(WorkItem)阶段,完成核心技术的规范工作。在2007年中期完成LTE相关标准制定(3GPPR7),在2008年或2009年推出商用产品。就目前的进展来看,发展比计划滞后了大概3个月[1],但经过3GPP组织的努力,LTE的系统框架大部分已经完成。  LTE采用由Node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减少了RNC节点。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如图1所示,也叫演进型UTRAN结构(E-UTRAN)[3]。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B(eN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eNB一层构成。eNB不仅具有原来Node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等。Node B和Node B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UTRAN结构的重大修改。 LTE的营运发展 按用户数量和市值计算,中国移动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此前,英国沃达丰、日本NTT DoCoMo、美国AT&T和Verizon等世界最主要电信运营商已经决定采用LTE技术,此次中国移动加入,将大力推动LTE技术发展,LTE在后3G时代也将延续2G时期GSM的主流地位。   沃达丰CEO阿伦·萨林(Arun Sarin)昨日在巴塞罗那的移动世界大会表示,该集团将与中国移动和Verizon携手推进LTE技术,LTE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   目前,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DMA,均从HSPA演进至HSPA+,进而到LTE;二是CDMA2000沿着EV-DO Rev.0/Rev.A/Rev.B,最终到UMB;三是802.16m的WiMAX路线。这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WiMAX次之。   LTE是由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华为等世界主要电信设备生产商开发的技术,CDMA阵营的阿尔卡特朗讯和北电网络也有投入。CDMA近年来日渐失势,阿尔卡特朗讯已经在上周冲减了37亿美元与CDMA技术标准相关的资产,并将和日本NEC建立研发LTE的合资公司。   由于美国高通公司在3G时代占据了技术的核心专利,LTE阵营处心积虑搞OFDM绕开高通主要技术,可以肯定高通的地位会比3G时代有所削弱;同时,尽管高通的UMB技术乏有问津,该公司在巴塞罗那也宣布将于2009年推出多模LTE芯片组,高通在该领域仍将保持收益。   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到20MHz多种带宽。   LTE的研究,包含了一些普遍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如等待时间的减少、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和覆盖的改善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无线接口和无线网络架构的演进同样重要。考虑到需要提供比3G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未来可能分配的频谱,LTE需要支持高于5MHz的传输带宽。 我来完善词条 期待词条更完善 相关词条: TDD-LTE FDD-LTE VOLTE Altera VocalTec VocalTec Internet Phone 自定义分类: 3G、移动通信、4G、LTE 参考资料: http://www.c114.net/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通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近来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因此成为国际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 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功进行了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观察到了光子极化量子态和量子纠缠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来建立水下及空海一体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这种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可以被读出并转化为光子纠缠以进行进一步的传输和量子操作。该实验成果完美地实现了长程量子通信中亟需的"量子中继器",向未来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 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创举,他们的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将通信距离从先前的数百米记录一步跨越到16公里。此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再次创造了新纪录,他们将通信距离扩大到了97公里,横跨中国的一个湖泊。报告发表在预印本网站上。研究人员在海拔约4000米的青海刚察湖上完成了这次自由空间信道量子实验,他们不是在湖这边发射光子,然后让它在湖对岸重新出现,而是利用量子纠缠--即两个量子态互相影响的粒子--在新地点重新创造出相同的量子比特。他们在四个多小时内向97公里外远距传输了1100多个光子。将量子通信距离延长到100公里意味着可以从地面与卫星进行通信,全球范围的量子通信正在变成现实。 量子信息因其传输高效和绝对安全等特点,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IT技术的支撑性研究,并成为全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领域。基于我国2001年以来在量子纠缠态、纠错、存储等核心领域的系列前沿性突破,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力争在2015年左右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 中国量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 中国量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电技术研究所黄永梅等组成联合团队,于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实验证明,无论是从地面指向卫星的上行量子隐形传态,还是卫星指向两个地面站的下行双通道量子纠缠分发均可行,为基于卫星的广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学原理检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高损耗的地面成功传输100公里,意味着在低损耗的太空传输距离将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上解决了量子通讯卫星的远距离信息传输问题。已量子通讯卫星核心技术的突破,也表明未来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具备技术可行性。 2013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高维量子信息存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史保森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携带轨道角动量、具有空间结构的单光子脉冲在冷原子系综中的存储与释放。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中国应用 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量子通信基于量子信息传输的高效和绝对安全性,成为近几年来国际科研竞争中的焦点领域之一。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于2010年7月启动建设,投入经费6000多万元。经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历时1年多的努力,项目建成后试运行,各项功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项目2012年3月29日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30日正式投入使用。 具有46个节点的量子通信网覆盖合肥市主城区,使用光纤约1700公里,通过6个接入交换和集控站,连接40组"量子电话"用户和16组"量子视频"用户。此刻主要用户为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军工企业及科研院所,如合肥市公安局、合肥市应急指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第三人民医院及部分银行网点等。 合肥量子通信网的建成使用,标志着我国继量子信息基础研究跻身全球一流水平后,在量子信息先期产业化竞争中也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刻,我国北京、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城域量子通信网也在建设之中,未来这些城市将通过量子卫星等方式联接,形成我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近年来,随着以科大国盾量子系列产品为代表的量子通信基础设备日臻成熟,一批面向应用平台开发并致力于探索商业化推广量子安全通信服务的企业不断涌现,神州量子、苏州科达、中经量通、中创为、九州量子、基点量子等就是这样的开拓者。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把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国家,据了解,量子通信不仅可以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的国家级保密通信,还可以用于涉及秘密数据、企业机密、包括政府金融、电信、保险、证券、银行、工商、财政等领域和部门,而如果技术又正好成熟,未来应用市场前景将异常广阔。 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量子信息因其传输高效和绝对安全等特点,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IT技术的支撑性研究,并成为全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领域。基于我国近10年来在量子纠缠态、纠错、存储等核心领域的系列前沿性突破,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力争在2015年左右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电技术研究所黄永梅等组成联合团队,于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实验证明,无论是从地面指向卫星的上行量子隐形传态,还是卫星指向两个地面站的下行双通道量子纠缠分发均可行,为基于卫星的广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学原理检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高损耗的地面成功传输100公里,意味着在低损耗的太空传输距离将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上解决了量子通讯卫星的远距离信息传输问题。”研究组成员彭承志介绍说,量子通讯卫星核心技术的突破,也表明未来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具备技术可行性。[1]
第一章:需求分析 1.1项目背景 1.2用需求分析 1.3信息点分布 第二章:总体设计 2.1设计原则与思路 2.2设计目标 2.3网络拓扑图 2.4 IP地址规划 2.5 VLAN划分 第三章:详细设计 3.1核心层设计 3.2汇聚层设计 3.3接入层设计 3.4数据中心设计 3.5互联网接入设计 第四章:设计方案技术 4.1冗余与负载均衡设计 4.2路由设计 4.3网络安全设计 4.4网络管理与维护设计 4.5虚拟专用网 4.6在网络中部署QoS 4.7可扩展性设计 第五章:网络设备选型 第六章:总结与鸣谢 医院网络设计方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1页。 医院网络设计方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1页。 前言 大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单机单用户应用阶段,到部门级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从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从局限在医院内部应用,发展到区域医疗信息化应用尝试。 近几年,随着以"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各地医院纷纷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权威机构对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显示,以费用和管理为中心的全院网络化系统应用已经超过了80%。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电子病历、全院PACS、无线查房、腕带技术、RFID、万兆网络、服务器集群、数据虚拟容灾等先进的系统和网络技术已经开始应用。 医院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优化就诊流程,减少患者排队挂号等候时间,实行挂号、检验、交费、取药等一站式、无胶片、无纸化服务,简化看病流程,杜绝"三长一短"现象,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现在中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关口。2009 年新医改方案公布,方案中把信息技术明确的列为支持医改成功实现的八个主要支柱之一,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面临从未有过的机遇与挑战。方案还明确要求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实现医疗信息的整合、共享和交换,以缓解医疗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系统分割独立、连续性和协调性差,业务流程不统一等问题。 医疗行业信息化正在走向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减少医疗差错,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医疗服务的创新,如何将分散的医疗资源整合,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的方向。 锐捷网络作为国内领先的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始终致力于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过去的几年中,锐捷网络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域专注研究、探索、实践,不断完善产品及解决方案,使之服务于全国数百家大中型医院及医疗服务机构,定制的方案、可靠地产品、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支持。 医院网络设计方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2页。 医院网络设计方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2页。 第一章 需求分析 1.1项目背景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为了认真贯彻卫生部召开的关于加快医卫系统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了解国际医疗信息化发展动态,吸收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医院信息化应用的管理水平,使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将逐步加快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本次院方新建了一栋6层的门诊大楼,我公司承担了新建大楼的内网部署,使之达到如今医疗系统对网络的普遍要求,网络整体高速稳定的运行,易于管理且安全可靠、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以及可扩展性等。此外还要求建立医院与社保、医保、银行机构、干保系统的VPN连接。 1.2用户需求分析 网络系统稳定性需求:能够保证整个网络的稳定、可靠,保证在单点故障的情况下不会对整个网络造成冲击,保证核心、骨干设备在出问题的时候能够无缝的恢复或切换。 网络传输性能需求:能够通过有效的网络带宽控制技术和服务质量保证技术,来满足医院对于不同数据传输的需要。 网络系统安全性需求: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核性。关键设备必须有备份系统且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控制和防御网络病毒的攻击。 网络系统管理维护需求: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网络中的异常流量,有效的控制网络设备,及时的对异常网络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且操作简单、方便管理与维护。 (5)远程接入需求:能够为医院外部特殊用户提供安全保密的信息,实现高速安全的广域网数据传输。 1.3信息点分布 新建楼栋(6层门诊大楼)信息点分布如下表。 医院网络设计方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3页。 医院网络设计方案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3页。 层数 信息点数量 1楼 2楼 3楼 4楼 5楼 6楼 表1-1 新建门诊大楼信息点 第二章 总体设计 2.1 设计原则与思路 (1)先进性 世界上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所以,选购设备要充分注意先进性,选择硬件要预测到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软件要考虑开放性,工具性和软件集成优势。网络设计要考虑通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1.1需求分析的任务 2 1.1.1社会需求 2 1.2需求调查 3 1.2.1业务现状 3 1.2.2网络数据流量 3 1.2.3外部要求 4 第二章、功能要求 4 第三章、逻辑设计 5 3.1主干网 5 3.3广域网络 10 第四章、网络物理设计 12 4.1布线系统设计 12 4.2各设备间布线设计: 12 4.2.1光纤的选择: 13 4.2.2管理子系统的布线: 14 4.3中心设备室的选择: 14 4.3.1教师公寓设备间选择 15 4.3.2学生公寓1~3的设备间的选择 15 4.3.3教学楼设备间的选择 16 4.3.4办公楼设备间的选择 16 4.4布线系统:…………………………………………………………………16 4.4.1垂直子系统的布线: 16 4.4.2水平子系统的布线: 17 4.4.3设备间子系统的布线: 18 4.4.4工作区子系统的布线: 19 第五章、网络管理系统 19 5.1系统内部各种网络互连 20 5.2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 第一章、需求分析 1.1需求分析 根据CNNIC 2002年的最新调查结果来看,我国目前的上网总人口已达4580万,其中学生用户占了26 %,是最大的用户群。 另据华为公司市场部提供的资料,中国网民的普及率是1.2%,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 率是93%。目前87%学生在网吧上网,97%的学生用201校园卡打电话。同时,随着国家信 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而校园网建设则 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尤其是高校校园网建设。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它的 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校园网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是发展 的,它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为了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实 践的环境,这个环境离不开校园网。 2、校园网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所以校园网是 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3、校园网是学校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深入、全面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建立在校园网 上。 4、校园网提供了学校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学校应将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这也是学校信 息化的要求,做到了这一步,通过校园网去了解世界、在互联网上树立学校的形象都是 很容易的。 教育即未来。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工程,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和管 理手段;如何加深学生对于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理解与了解;如何造就同时具备传统和 信息双重文化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势必极大地推进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的革命性变革。 1.1.1社会需求 首先,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弄清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对学校的 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明确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其次,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 础上,确定学校Intranet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 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第三,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 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第四,确定技术设计的 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第五 ,规划安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1.2需求调查 1.2.1业务现状 学校拥有计算机上千台,但由于目前各个系都是自己组建自己的内部网络,采用的软件 平台、硬件平台和网络结构各不相同,因此随着学校网络发展和各个学校之间互连网络 的建成,现有的网络结构与水平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建设,主要表现在: 1、由于各网络应用系统是各系根据本系自己的教学、实验、工作的需求组建的,因而各 种信息既有大量的冗余,又有相互冲突。同时由于各套网络系统的开发单位不同,技术 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信息的规范化程度低,各部门信息无法共享,交互操作的难度很大 。 2、各系、各工作终端有自己的传输线路,传输速率不等,速率低且安全性、可靠性差, 不利于统一管理,随着工作终端的增多,此问题将日益突出。 3、由于当时组建网络时都是由本专业自己开发,因此存在多种机型,多种操作系统,多 种协议,网络异构等情况。所以很难实现资源共享、系统互访、统一管理,对于后期的 开发难度很大,这将影响实现办公自动化。 4、由于大部分系统没有实现客户/服务器模式。因此系统远程互访时,需要较大的带宽 。 5、由于校园内计算机之间对INTERNET都只能通过自己使用拨号网络方式连接,而目前学 校已经拥有了自己的INTERNET 网络出口与自己的IP地址。这使得这些优势资源大家不能实现共享。 6、随着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图象监控等业务的开展,校园网本身的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宋罗世家技术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