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详解与Warp Scheduler

SM详解与Warp Scheduler,合理块和线程的数量对GPU利用率非常重要 - 知乎 (zhihu.com)icon-default.png?t=O83Ahttps://zhuanlan.zhihu.com/p/670063380流式多处理器(Streaming Multiprocessor,SM)

假如一个SM最大只能存储1024个线程的信息,但一个SM可以拥有超过1024个线程。

那么这时在SM内存的warp线程的调度单元就是Warp Scheduler。

一个SM的CUDA core会分成几个warp(即CUDA core在SM中分组),由warp scheduler负责调度。尽管warp中的线程从同一程序地址,但可能具有不同的行为,比如分支结构。

一个SM同时并发的warp是有限的,因为资源限制,SM要为每个线程块分配共享内存,而也要为每个线程束中的线程分配独立的寄存器,所以SM的配置会影响其所支持的线程块和warp并发数量。

 CUDA编程模型与GPU的映射关系

在CUDA编程模型中,计算任务是以thread和thread block和grid的形式进行组织的。

我们通常会将计算任务切分成多个可并行的子块,交给多个thread block计算。在thread block内部,我们再将任务进一步划分成多块,由每个thread计算。

GPU硬件也是采用了分层次的组织方式,被划分成多个SM,每个SM内部又有多个CUDA Core。CUDA thread和thread block最终是运行在CUDA Core和SM上面。

一个Grid可以包括多个SM,也可以访问Global Memory和Constant Memory。

一个Block只能在一个SM中,且一个SM包含多个Block,Block可以访问Shared Memory。

一个Block中有多个Thread,而一个Thread只能访问Registers或local Memory。

总结

GPU利用率是指GPU资源的占用情况,其中SM是GPU中的可独立计算单元,将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小部分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SM并行执行,从而加快计算速度。

Warp Scheduler是SM内存的线程调度单元,负责为每个线程块分配共享内存和为每个线程束中的线程分配独立的寄存器。

CUDA编程模型以thread、thread block和grid的形式组织计算任务,运行在CUDA Core和SM上面,CUDA编程与GPU硬件之间存在着一定映射调度关系。

由于硬件和调度在使用中资源的限制,是的一个SM中可执行的线程块的数量有限,此外还应保证一个grid应该需要有足够多的线程块。

因此,合理设计线程块和warp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才能充分利用GPU资源,提高计算性能。

 

<think>我们正在讨论GPU架构中的warp scheduler如何获取指令并分配给线程。根据引用[1][2][3],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关键点: 1. 指令来源:warp scheduler从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中获取指令。每个线程束(warp)有自己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当warp被调度时,warp scheduler会根据该warp的PC获取指令。 2. 指令分配:由于一个warp包含32个线程,且所有线程执行相同的指令(SIMT模型),因此warp scheduler一次获取一条指令,然后分配给该warp的所有32个线程。每个线程使用自己的数据执行这条指令。 3. 执行机制:指令被发射到执行单元(如ALU、FPU、Load/Store单元等)。根据引用[2],执行单元的数量有限,所以一个warp的32个线程可能需要多个周期才能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例如,只有4个FPU时,32个浮点运算需要8个周期)。 4. 调度过程:warp scheduler会监控warp的状态(如是否就绪、是否有数据依赖等),选择可以执行的warp发射指令。引用[3]提到,调度器从指令缓冲(instruction buffer)中选择就绪指令发射,并读取寄存器文件中的源操作数。 5. 资源限制:引用[4]指出,寄存器使用量会影响一个SM上同时驻留的warp数量。如果每个线程使用过多寄存器,可能导致一个warp都无法完全驻留,从而影响调度。 具体步骤: - 步骤1:warp scheduler检查当前分配给该SMwarp,找出状态为“就绪”(即没有等待数据依赖、内存访问完成等)的warp。 - 步骤2:从就绪的warp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取决于调度器设计),根据其PC从指令缓存中取出指令。 - 步骤3:将指令解码并发射到相应的执行单元。同时,从寄存器文件中读取该指令所需的操作数(每个线程有自己的寄存器值)。 - 步骤4:执行单元并行处理该指令(但受限于硬件资源,可能需要多个周期)。 - 步骤5:指令执行完成后,更新warp的状态(如PC指向下一条指令),并可能触发新的调度周期。 注意:由于SIMT的特性,一个warp内的所有线程必须执行相同的指令。如果遇到分支(如if-else),会导致warp内部分线程执行不同路径,此时warp scheduler会串行化执行不同路径(称为分支分歧,divergence),直到所有线程重新合并到同一路径。 数学表达:假设一个warp执行指令$I$,对于每个线程$i$($i=0,1,\dots,31$),执行操作: $$ \text{output}_i = I(\text{input}_i) $$ 其中,$\text{input}_i$是线程$i$的私有数据(存储在寄存器或本地内存中)。 引用[2]中的例子说明:如果一条指令需要32次浮点运算,但只有4个FPU,则需要8个周期完成(每个周期处理4个线程的运算)。在此期间,warp scheduler可以发射其他不冲突的指令(如内存访问指令)以隐藏延迟。 总结:warp scheduler从指令缓存中获取指令,分配给整个warp(32个线程),并管理指令发射到执行单元的过程。其核心是SIMT执行模型和硬件资源的动态调度。</think>### Warp Scheduler 的指令获取分配机制 在 GPU 架构中,warp scheduler(线程束调度器)是指令执行的核心控制器。其工作机制可分为指令获取和指令分配两个关键阶段,具体流程如下: #### 一、指令获取机制 1. **指令来源** warp scheduler 从 **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 获取指令。当 warp 被激活时: - 程序计数器(PC)指向该 warp 下一条待执行指令地址 - 通过 SM 的 **指令获取单元(Instruction Fetch Unit)** 从 L1 指令缓存加载指令[^1][^3] - 若指令未命中缓存,则从全局内存经 L2 缓存加载(增加延迟) 2. **指令缓冲** 获取的指令暂存于 **指令缓冲区(Instruction Buffer)**: - 每个 warp 有独立的指令缓冲区(通常 2-4 条指令容量) - 缓冲区保存已解码的微操作(micro-op),减少重复解码开销 - 调度器优先选择缓冲区中 **就绪指令(Ready Instruction)**[^3] 3. **就绪状态检测** 指令就绪需满足: $$ \text{Ready} = (\text{操作数就绪}) \land (\text{无结构冲突}) \land (\text{无数据依赖}) $$ 其中结构冲突指执行单元占用(如 FPU 繁忙)[^2] #### 二、指令分配机制 1. **调度策略** warp scheduler 采用 **双发射(Dual-Issue)策略**: - 每时钟周期选择 1-2 个就绪 warp(依架构不同) - 优先级:`无停滞 warp > 内存访问 warp > 计算密集型 warp`[^2] - 示例:若有 4 个就绪 warp,调度器按 `Round-Robin` 轮询发射 2. **执行单元分配** 指令分配到执行单元时存在资源约束: - 每个 warp 的 32 线程共享执行单元 - 数学表达:设 FPU 数量为 $N_{\text{FPU}}$,则完成 32 线程浮点运算需: $$ \text{Cycles} = \left\lceil \frac{32}{N_{\text{FPU}}} \right\rceil $$ 例如 $N_{\text{FPU}}=4$ 时需 8 周期(见图示)[^2] 3. **寄存器操作** 指令执行时同步访问寄存器文件: - 源操作数从 **寄存器文件(Register File)** 读取 - 结果写回目标寄存器 - 寄存器数量限制并发 warp 数(影响占用率)[^4] #### 三、执行流程示例 ```mermaid graph TD A[Warp激活] --> B[PC指向指令地址] B --> C{指令在L1缓存?} C -- 是 --> D[从指令缓存加载] C -- 否 --> E[经L2缓存加载] D & E --> F[存入指令缓冲区] F --> G{Warp Scheduler检查就绪状态} G -- 就绪 --> H[发射到执行单元] G -- 未就绪 --> I[等待下一周期] H --> J[执行单元处理] J --> K[更新PC/寄存器] ``` #### 四、关键优化因素 1. **占用率(Occupancy)** 最大化活跃 warp 数量可隐藏延迟: $$ \text{Occupancy} = \frac{\text{活跃Warp数}}{\text{SM支持的最大Warp数}} $$ 受限于寄存器/共享内存用量[^4] 2. **分支分歧(Branch Divergence)** warp 内线程执行不同路径时,调度器需串行化处理,显著降低效率 3. **内存访问连续性** 连续内存访问可合并为单一事务,减少内存单元等待[^3] #### 总结 warp scheduler 通过指令缓存获取指令,基于就绪状态和硬件资源约束调度 warp 到执行单元。其核心是 **SIMT(单指令多线程)** 模型:同一 warp 的 32 线程严格同步执行相同指令,但处理私有数据。优化需关注占用率、分支效率及内存访问模式[^1][^3][^4]。 --- ### 相关问题 1. 如何计算 GPU 中 SM 的最大占用率? 2. 分支分歧(Branch Divergence)对 warp 执行效率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3. 在 CUDA 编程中,哪些方法可以优化内存访问以减少 warp 停顿? 4. 寄存器溢出(Register Spilling)如何影响 warp scheduler 的性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