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分析
一、问题定义
1.1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仓库管理变得愈发重要。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库存准确性低、订单处理效率慢等。为了提高仓库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库存管理,设计和实施一个仓库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1.2项目目标
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企业进行仓库的管理,优化进货调货策略,解决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物资种类众多,订货、管理、发放渠道各有差异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以及企业人库单、出库单、库存单等单据发生量大、关联信息多,查询与统计方式不同单据、报表种类繁多,各个部门管理规格不统一而产生的信息重复传递等问题。能够实现对库存的实时跟踪和管理,快速而准确地处理客户订单,优化仓库内部的物流流程,并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无缝集成。此外,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易于操作,同时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该系统作为企业物资出人库管理的重要工具,协助管理人员保证生产过程中物流畅通,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致力于设计出以商品管理、出人库管理、查询管理及用户管理等功能需求为基础的仓库管理系统,提高了仓库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以往入出存流程繁琐、杂乱、周期长的弊端和出入库管理及库存管理中的漏洞,节约了管理开支,增加了企业收入。
1.3定义
要设计和实施一套仓库管理系统以提高仓库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库存管理问题:如何有效地追踪、管理和优化仓库中的物料和商品库存,以确保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最小化库存成本。
2.订单处理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处理客户订单,包括订单的接收、分拣、打包和发货等环节,以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3.物流管理问题:如何优化仓库内部的物流流程,包括货物的入库、出库、货架管理等,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仓库操作效率。
4.数据准确性问题:如何确保仓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准确、实时,以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的库存偏差、订单错误等问题。
5.系统集成问题:如何与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如ERP系统)进行无缝集成,确保仓库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协同工作。
6.用户培训问题:如何进行全面的用户培训,使仓库管理员和相关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新的仓库管理系统,提高系统的使用效果。
7.系统安全性问题:如何确保仓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保护、权限管理、防范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等方面。
8.系统监控与维护问题:如何建立完善的系统监控和维护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过明确定义的这些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发仓库管理系统,以解决实际业务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1.4需求和期望
1.提高运营效率: 实现实时库存追踪、快速订单处理,以提高仓库运作效率。
2.降低库存成本: 通过库存优化和成本核算,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风险。
3.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通过订单处理优化和订单状态实时更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4.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 确保系统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决策制定和运营管理。
5.系统灵活性和扩展性: 确保系统具备灵活的配置选项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
二、系统可行性研究
2.1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1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A.功能要求;
1)用户模块:用户注册,用户登陆,用户授权,用户绑定,用户信息管理、查看;
2)出入库记录:入库记录,出库记录,出入库时间记录,商品入库来源记录,商品出库订单记录;
3)出入库统计:周、月、年各商品总入库情况统计,各类商品总出库情况统计;
4)库存查看:对当前企业仓库所有商品的库存进行查看;
5)个人中心:账户信息查看,账户密码修改,账户设置,用户反馈,使用手册;
6)管理中心:管理员app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查看用户反馈,使用者统计管理;
B.性能要求:
1)保障app各功能正常运行;
2)保障app的流畅度,不会出现卡顿,报错,闪退等影响用户体验的状况;
3)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不泄漏等。
C.输出要求:
1)输出企业当前各商品的库存,以及企业各商品日、月度、年度的出入库统计情况;
2)输出企业出入库统计结果;
3)保证数据完整、详细,简便,快速,实时;
4)能够以数据表单以及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
D.输入要求:
1)企业在进行商品出入库时需要通过系统的扫描以及记录;
2)企业的注册信息、企业的个人信息等,保证数据输入正确有效,具有合法性和规范性。
E.处理要求: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并辅之以叙述。
F.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1)保护企业信息不泄漏;
2)企业库存调度仅企业内部可查看;
3)管理员可查看企业反馈意见,使用者名单。
G.完成期限:
2个月
2.1.2目标
A.降低开发成本;
B.提高处理速度,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C.保障代码逻辑性,可读性,降低后期维护难度;
D.完善用户管理,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