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中枢免疫器官
-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 凶险
- 骨髓
- 法氏囊(禽)
-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 脾脏
- 淋巴结
骨髓
- 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 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
黄骨髓:含有大量脂肪组织,没有直接造血的功能,但是当红骨髓缺乏的时候(动手术,大出血),可以重新组成红骨髓
红骨髓:能够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
造血组织
- 基质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 细胞因子(IL4等)
- 造血干细胞(HSC)
血窦
毛细血管中的一种,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造血干细胞(HSC)
- 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是体内所有血细胞的共同祖先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cDC是经典树突状细胞
pDC是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造血干细胞和免疫缺陷病
- 免疫缺陷病(IDD)
- 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因先天发育不全或者后天因素所致的确实或者功能不全而导致的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 原发性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SCID)
造血干细胞移植
- 骨髓移植
- 患者先接受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以清楚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的克隆细胞
- 回输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 记忆性B细胞再次活化后,迁移至骨髓,并分化为成熟浆细胞,持续分泌抗体
胸腺
-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 胸腔纵隔的上部,胸骨后方,分为左右两叶
- 老年期猥琐,导致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
胸腺的结构和细胞组成
- 胸腺细胞
- 不同分化阶段的未成熟T细胞
- 胸腺基质细胞TSC
- 胸腺上皮细胞(TEC)
- 树突状细胞(DC)
- 巨噬细胞(M)
- 成纤维细胞等
胸腺细胞相当于学生,胸腺基质细胞相当于老师,学校里还是学生居多
皮质
- 由85%-90%未成熟T细胞组成
- 含有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DC等细胞
- 浅皮质:胸腺上皮细胞可包绕胸腺细胞—胸腺抚育细胞
- 深皮质:体积较小的皮质胸腺细胞
髓质
- 大量胸腺上皮细胞
- 疏散分布的较成熟的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DC
- 胸腺小体(哈索尔小体)–聚集的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排列而成,胸腺结构的重要特征
胸腺微环境
- 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因子组成
- 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
- 作用方式包括
- 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
- 细胞因子:SCF.IL-1,IL-2I,L-6,IL-7,TNFα,GMCSF,趋化因子等
- 胸腺肽类:胸腺素,胸腺肽,胸腺生成素细胞外基质
- 细胞-细胞相互接触
- 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
胸腺肽
- 连续诱导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的各个阶段
- 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
- 临床上常用从小牛胸腺发现并提纯的小分子多肽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场所
-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主要是αβ+细胞.经过选择性发育形成成熟的T细胞
- 免疫调节
- 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不仅调节T细胞的分化成熟,也对外周免疫器官和细胞有调节作用
- 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
- 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阴性选择清楚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建立了自身免疫耐受性
B:bone 骨髓发育而来
T:Thymus 胸腺发育而来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 成熟淋巴细胞(T,B细胞)定居以及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战场,以及免疫细胞聚集的酒吧)
- 淋巴结
- 脾脏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
- 结构最完整的外周免疫器官
- 人体全身约500-600个
- 容易收到微生物或其他抗原异物侵入的部位
- 浅表部位位于凹陷隐蔽处
- 如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
- 内脏淋巴结多位于器官门附近
- 如肺门淋巴结
- 如肺门淋巴结
淋巴结结构
- 皮质区
- 浅皮质区©
-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
- 髓质区(M)
浅皮质区
- B细胞居留地,非胸腺依赖区(和胸腺没有关系)
- 淋巴滤泡
中间黄色的就是淋巴滤泡
- 初级淋巴滤泡
- 大量初始B细胞聚集形成,又称为淋巴小结
- 次级淋巴滤泡
- B淋巴母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大量增殖分化产生,又称生发中心(GC)
棕色的就是感染的小鼠的淋巴结细胞切片中的次级淋巴滤泡
- 皮质区–深皮质区(或者叫副皮质区)
- 浅皮质区与髓质区之间
- T细胞定居的场所,胸腺依赖区(因为T细胞来源于胸腺)
蓝色的就是副皮质区
- 髓质区–髓索
- 致密聚集的淋巴细胞,主要为B细胞和浆细胞
- 也含有部分T细胞和巨噬细胞
- 髓质区–髓窦
- 富含巨噬细胞
- 能够较强地捕捉,清除病原体
- 如果有外来的东西流经淋巴结,必定经过这里
淋巴结的功能
- 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
- T细胞75
- B细胞25
-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 过滤作用
- 淋巴结是淋巴液的有效过滤器
-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脏
- 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
- 骨髓开始造血之后就演变成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 结构上不与淋巴管相连
脾的结构
红髓给白髓输送血液营养物质还有抗体
脾的功能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 B细胞:60%
- T细胞:40%
-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 如补体成分等
- 过滤作用
- 90%循环血液流经脾脏
脾脏和淋巴结的功能是相互补充的.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
位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 散在淋巴组织
- 粘膜固有层
- 带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
- 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派氏结),阑尾
- 散在淋巴组织
-
人体黏膜的表面积友400m²,是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入侵机体的主要门户
-
鼻相关淋巴组织
-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
肠相关淋巴组织
-
生殖道相关淋巴组织
肠相关淋巴组织
- 派尔集合淋巴结(派氏结,PP)
- 属小肠黏膜淋巴滤泡组织
- 由滤泡相关上皮(FAE)将其与肠腔隔离
- M细胞–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病原体抗原一定会挑薄弱的地方入手,但当他进入M细胞中,会惊恐得发现有一系列的免疫细胞在等着他
- 上皮内淋巴细胞(IEL)
- 在免疫监视和细胞介导的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主要是T细胞
- 在免疫监视和细胞介导的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像一个灯塔
鼻相关淋巴组织
- 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及鼻后部其他淋巴组织
- 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 表面附有上皮细胞,但无结缔组织被膜
一般做手术割掉的都是腭扁桃体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 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管上皮下
- 结构与PP相似,主要为B细胞
黏膜免疫(MALT)的功能以及特点
-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 与肠道正常菌群相互作用,维持肠道自稳
- 产生分泌性IgA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 淋巴细胞归巢
- 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
- 淋巴细胞表面的归巢受体->特定组织中的血管地址素
- 淋巴细胞在循环
-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器官之间的反复循环过程
- 血液-淋巴结循环
- 血液-脾脏循环
- 组织-淋巴结循环
-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器官之间的反复循环过程
- 我们的淋巴结都有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输出淋巴管汇总到我们全身一根最大的淋巴管叫做胸导管.
- 胸导管是直接和血液循环相连的
- 所以淋巴结中想要进入血液循环很简单
- 只要直接进入胸导管即可
- 这些淋巴细胞并不是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而是通过图中的高内皮细胞微静脉(high-walled endothelium of the post-capillary venues,HEV)进入淋巴结.HEV的内皮细胞特别大,所以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隙也特别大,所以淋巴细胞可以从缝隙穿过去,进入组织液(淋巴液)
👆动脉进,静脉出
这里有输入淋巴管,但它不是给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用的,而是给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用的.
组织当中,当手上破皮,然后血液当中淋巴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穿出血管到达组织来帮忙杀菌
所有血管中的细胞都是只出不进的,从血管到组织是很容易的,但不能从组织穿过血管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 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为合理
- 使淋巴组织不断地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的补充
- 有助于增强T,B,记忆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
- 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思考题
- 简述中枢/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以及其功能
- 简述淋巴细胞在循环的路径及其生物学意义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