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复习提示
本章是组成原理的概述,考查时易针对有关概念或性能指标出选择题,也可能综合后续章节的内容出有关性能分析的综合题。
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是学好后续章节的基础。
部分知识点在初学时理解不深刻也无须担忧,相信随着后续章节的学习,一定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学习本章时,请读者思考以下问题:
- 1) 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以哪部分为中心?
- 2) 主频高的 CPU 一定比主频低的 CPU 快吗? 为什么?
- 3) 翻译程序、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有什么差别? 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 4) 不同级别的语言编写的程序有什么区别? 哪种语言编写的程序能被硬件直接执行?
请读者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本章末尾会给出参考案。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
软件是指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和相关的数据及文档。
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软件的效率和作用来表征的,而软件性能的发挥又离不开硬件的支持。
对某一功能来说,若其既可以用软件实现,又可以用硬件实现,则称为软/硬件在逻辑功能上是等价的。
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要进行软/硬件的功能分配。通常来说,一个功能若使用较为频繁且用硬件实现的成本较为理想,则使用硬件解决可以提高效率。
2.计算机硬件
2.1冯·诺依曼机基本思想
2.1.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命题追踪——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2019)】
冯·诺依曼在研究 EDVAC机时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存储程序”的思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以此概念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统称冯·诺依曼机,
其特点如下:
- 1) 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
- 2)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件组成。
- 3)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储在存储器中,形式上没有区别,但计算机应能区分它们。
- 4)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 5)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指出操作的类型,地址码指出操作数的地址。
“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是:将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送入主存储器后才能执行,一
旦程序被启动执行,就无须操作人员的干预,计算机会自动逐条执行指令,直至程序执行结束。
2.2计算机的功能部件
2.2.1MAR 和 MDR 位数的概念和计算
【命题追踪——MAR 和 MDR 位数的概念和计算(2010、2011)】
(1)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程序和数据以机器所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形式输入计算机。
最常用也最基本的输入设备是键盘,此外还有鼠标、扫描仪、摄像机等。
(2)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的任务是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以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或其他系统所要求的信息形式输出。
最常用、最基本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打印机。
输入/输出设备(简称 I/O 设备)是计算机与外界联系的桥梁,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或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也称外存储器或外存)。
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主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用于帮助主存储器记忆更多的信息,辅助存储器中的信息必须调入主存储器后,才能为 CPU 所访问。
主存储器的工作方式是按存储单元的地址进行存取,这种存取方式称为按地址存取方式。
主存储器的最基本组成如图1.1所示。
存储体存放二进制信息,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存放访存地址,经过地址译码后找到所选的存储单元。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用于暂存要从存储器中读或写的信息,时序控制逻辑用于产生存储器操作所需的各种时序信号。
存储体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