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网络的世界里,路由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动态路由协议中的 RIP 和 OSPF 是两种非常经典且广泛应用的协议,本文将对它们进行详细介绍,并讲解在 ensp(华为企业网络仿真平台)中的配置方法。
二、RIP 简介
(一)RIP 基本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它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增加 1。RIP 规定最大跳数为 15,跳数为 16 时表示目标网络不可达。
(二)RIP 工作机制
RIP 路由器周期性地(默认为 30 秒)向相邻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当路由器收到相邻路由器发送来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根据新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如果一条路由在一定时间内(默认为 180 秒)没有得到更新,该路由将被标记为不可达,再过一段时间(默认为 120 秒)后,该路由将从路由表中删除。
(三)RIP 的版本
RIP 有两个版本:RIPv1 和 RIPv2。RIPv1 是有类路由协议,它在路由更新中不携带子网掩码信息,不支持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 CIDR(无类域间路由)。RIPv2 是无类路由协议,它在路由更新中携带子网掩码信息,支持 VLSM 和 CIDR,并且提供了简单的认证功能。
三、OSPF 简介
(一)OSPF 基本原理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它通过构建和维护一个网络拓扑数据库来计算最短路径树,从而确定到达各个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
(二)OSPF 工作机制
每个 OSPF 路由器都会通过 Hello 协议与相邻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在建立邻接关系后,路由器会向邻居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这些 LSA 包含了路由器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如接口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络类型、连接的邻居等。所有路由器收到 LSA 后,会将其放入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并通过 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出最短路径树,以此来生成路由表。
(三)OSPF 的特点
OSPF 具有收敛速度快、支持 VLSM 和 CIDR、支持区域划分等优点。通过区域划分,可以减少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大小,降低 SPF 计算的复杂度,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四、RIP 在 ensp 中的配置
(一)网络拓扑搭建
首先我们在 ensp 中创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实验目标是PC1和PC2能互相ping通。拓扑包含三个路由器(AR1、AR2、AR3)和四个网段(192.168.45.0/24,10.10.10.0/24,20.20.20.0/24,192.168.23.0/24)。
(二)PC的IP配置
PC1的IP地址配置为192.168.45.1,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45.254。
PC2的IP地址配置为192.168.23.1,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23.254。
(三)AR路由器基本配置
在路由器命令行输入以下指令进行配置。
AR1:
<AR1>sys
[AR1]int g0/0/0
[A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92.168.45.254 24
[AR1-GigabitEthernet0/0/0]int g0/0/1
[AR1-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10.10.10.1 24
AR2:
<AR2>sys
[AR2]int g0/0/1
[AR2-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10.10.10.2 24
[AR2-GigabitEthernet0/0/1]int g0/0/0
[AR2-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20.20.20.1 24
AR3:
<AR3>sys
[AR3]int g0/0/1
[AR3-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20.20.20.2 24
[AR3-GigabitEthernet0/0/1]int g0/0/0
[AR3-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92.168.23.254 24
配置完成后,可以在路由器系统视图用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简化指令:dis ip int b)指令查询全部接口IP是否配置正确。
[AR1]dis ip int b
可以看到,AR1的GE0/0/0和GE0/0/2接口IP都配置正确了,以此类推查询AR2和AR3接口IP是否配置正确。
(四)RIP 协议配置
在每个路由器上配置 RIP 协议。
[AR1]rip
[AR1-rip-1]version 2
[AR1-rip-1]network 192.168.45.0
[AR1-rip-1]network 10.0.0.0
这里的 “rip 1” 表示启动 RIP 进程 1,“version 2” 指定使用 RIPv2,“network” 命令用来宣告路由器直连的网段,让 RIP 协议对这些网段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和学习。
[AR2]rip
[AR2-rip-1]version 2
[AR2-rip-1]network 10.0.0.0
[AR2-rip-1]network 20.0.0.0
[AR3]rip
[AR3-rip-1]version 2
[AR3-rip-1]network 192.168.23.0
[AR3-rip-1]network 20.0.0.0
(五)测试网络
PC1 ping PC2,有四个数据包超时为正常现象,再次ping一次即可。
五、OSPF 在 ensp 中的配置
(一)网络拓扑沿用
这里继续使用配置RIP时的网络拓扑(重新建立新ensp文件,拓扑相同)。
(二)路由器基本配置(同 RIP 部分)
(三)OSPF 协议配置
以 R1 为例,配置 OSPF 协议:
[AR1]ospf router-id 1.1.1.1
[AR1-ospf-1]area 0
[AR1-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45.0 0.0.0.255
[AR1-ospf-1-area-0.0.0.0]network 10.10.10.1 0.0.0.255
这里 “ospf 1” 启动 OSPF 进程 1,“router - id” 指定路由器 ID,“area 0” 表示将接口宣告到区域 0 中,“network” 命令后面的 IP 地址和反掩码用来指定要宣告的网段。
AR2:
[AR2]ospf router-id 1.1.1.2
[AR2-ospf-1]area 0
[AR2-ospf-1-area-0.0.0.0]network 10.10.10.2 0.0.0.255
[AR2-ospf-1-area-0.0.0.0]network 20.20.20.1 0.0.0.255
AR3
[AR3]ospf router-id 1.1.1.3
[AR3-ospf-1]area 0
[AR3-ospf-1-area-0.0.0.0]network 20.20.20.2 0.0.0.255
[AR3-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23.254 0.0.0.255
配置完成OSPF协议后,可以在[AR1-ospf-1-area-0.0.0.0]视图下输入dis this查询当前配置是否正确,可以看到下图中已经配置正确,接下来可以ping测试网络。
(五)测试网络
有1-3个丢包是正常现象。
六、总结
通过对 RIP 和 OSPF 这两种动态路由协议的简介以及在 ensp 中的配置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原理和配置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RIP 简单易配置,但在大型网络中可能存在收敛慢等问题;OSPF 则更适合大型复杂网络,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在实际的网络工程中,需要根据网络的规模、需求和拓扑结构来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