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之优化算法」笔记(三)之粒子群算法

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粒子群算法(PSO),包括算法起源、流程、模型以及实验分析。通过调整参数如C1、C2和惯性系数W,探讨了如何影响算法的性能和收敛速度。实验表明,合适的参数设置能有效避免局部最优,提高搜索效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 粒子群算法简介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一种模仿鸟群、鱼群觅食行为发展起来的一种进化算法。其概念简单易于编程实现且运行效率高、参数相对较少,应用非常广泛。粒子群算法于1995年提出,距今(2019)已有24年历史。

  粒子群算法中每一个粒子的位置代表了待求问题的一个候选解。每一个粒子的位置在空间内的好坏由该粒子的位置在待求问题中的适应度值决定。每一个粒子在下一代的位置有其在这一代的位置与其自身的速度矢量决定,其速度决定了粒子每次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在飞行过程中,粒子会记录下自己所到过的最优位置 P,群体也会更新群体所到过的最优位置G 。粒子的飞行速度则由其当前位置、粒子自身所到过的最优位置、群体所到过的最优位置以及粒子此时的速度共同决定。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