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事件处理机制

Android提供了两套事件处理机制:
  •   基于监听的事件处理
  •   基于回调的事件处理 

基于监听的事件处理,做法就是为Android界面组件绑定特定的事件监听器。
基于回调的事件处理,就是重写Android组件特定的回调方法,或者重写Activity的回调方法。Activity为绝大部分界面组件提供了事件响应的回调方法,只要重写他们即可。

一般来说,基于回调的事件处理,可用于处理一些具有通用性的事件,基于回调的事件处理代码比较简洁。但对于某些特殊的事件,无法使用基于回调的事件处理,只能采用基于监听的事件处理。

一、现在先说一下基于监听的事件处理机制,这种监听机制是一种更加面向对象的事件处理机制。Android的事件处理机制是一种委托式事件处理方式:普通组件(事件源)将整个事件处理委托给特定的对象(事件监听器),当该事件源发生指定的事件时,就通知所委托的事件监听器,由事件监听器来处理这个事情。
这个对象(监听的处理模型)主要涉及三个对象:
1、事件源(EventSource):简单明了的说就是各种组件(Button、TextView、ImageVIew及各种按钮、窗口和菜单,总结来说就是视图View层面的可视的) 
2、事件(Event):该类封装了事件源(界面组件)上发生的特定事情(动作或者行为),如点击、滑动等。 
3、事件监听器(EventListener):负责监听事件源所发生的事件,是对事件源和事件的统筹兼顾,并对各种事件作出相应的相应。

所谓事件监听器,其实就是实现了特定接口的java类的实例。在程序中实现事件监听器,通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 内部类形式:将事件监听器类定义在当前类的内部。
  • 外类类形式:将事件监听器类定义成一个外部类。
  • Activity本身作为事件监听器类:让Activity本身实现监听器接口,并实现事件处理方法。
  • 匿名内部类形式:使用匿名内部类创建事件监听器对象。

监听实现的三个编程步骤: 
1、事件源,获取普通界面组件(事件源),即被监听的对象。一般通过findViewByID()方法获取事件源的ID,以此回去监听的事件源。 
2、事件监听器,实现监听器类,该监听器类是一个特殊的Java类,必须实现一个监听器的接口XXXListener。 
3、注册监听器,调用事件源的setXXXListener()方法将事件监听器对象注册给事件源,简洁的说就是为组件设置监听器。 
以上三步的代码对应如下: 
//获取事件源 
Button button=(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01); 
//实现监听器类 
class MyClickListener implements View.OnClis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 
} 
} 
//注册监听器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MyClickListener());

以View类为例,包含的六个内部接口: 
1、View.OnclickListener:单击事件的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2、View.OnCreateContextMenuListener:创建上下文菜单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3、View.onFocusChangeListener:焦点改变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4、View.Onkeylistener:按键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5、View.OnLongClickListener:长单击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6、View.OnTouchListener:触摸屏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监听器的常用形式: 
1、内部类作为监听器:

优势:1.使用内部类可以在当前类中复用该监听器类;2.因为监听器类是外部类的内部类,所以可以自由访问外部类的所有界面组件

public void Events extends Activity{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Button button=(B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01);
    //内部类作为监听器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MyClickListener());
}

class MyClickListener implements View.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
        Button button02=(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02);
        button02.setText("改变按钮");
    }
}
}


2、外部类作为监听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外部监听器类的形式比较少见,主要以下两个原因: 
1、事件监听器通常属于特定GUI界面,定义成外部类不利于提高程序的内聚性。 
2、外部类形式的事件监听器不能自由访问创建GUI界面的类中的组件,编程不够简洁。 
外部监听器类示例:

public MyClickListener implements View.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
        Log.v("hfsjd","dfds");
}
}

public InnerListeneer extends Activity{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Button button=(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01);
        //外部类作为监听器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MyCliskListener());
    }

3、Activity本身作为事件监听器 

使用Activity本身作为监听器类,可以直接在Activity类中定义事件处理器方法,这种方式非常简洁,但是有一下两种缺点: 
1、Activity本身的主要职责是作为组件的容器完成界面的初始化工作,如果以Activity本身作为监听器类,初始化界面的同时还需要包含事件处理器的方法,可能使程序结构混乱。 
2、界面类的Activity需要实现监听接口让人感觉怪异。 
Activity本身作为监听器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ActivityAsListener extends Activity implemets View.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Button button=(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
        //Activity本身作为监听器类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this);
    }
    //Activity本身作为监听器类实现监听的方法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Log.v("dfgds","fdsff");
    }
}

4、匿名内部类作为事件监听器 

大本分时候,事件处理器都没有什么复用的价值,每个组件的监听器所做出的动作和响应的事件都不一样。因此大部分事件监听器只是临时使用一次,因此使用匿名内部类形式的事件监听器更合适,这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事件监听器形式。 
匿名内部类作为监听器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AnonymousListener extends Activity{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Button button=(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button.setText("设置字体");
    }
    });
}
}

二,说完基于监听的事件处理,现在来说说基于回调的事件处理我们知道监听机制的事件处理是一种委托式的事件

处理,而回调机制恰好与之相反:对于基于回调的事件处理模型来说,事件源和监听器是统一的,可以说事件监听器完全消失了,以前需要在监听器类中实现的方法,现在直接在事件源类中实现,当用户在GUI组件上激发某个事件时,组件自己特定的方法将会负责处理该事件。 
这种事件处理就是为该组件提供相应的事件处理方法。 
而java是一种静态语言,无法为某个对象动态的添加方法,所以只能继承GUI组件类,并重写该类的事件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回调机制的事件处理,Android为所有GUI组件都提供了一些事件处理的回调方法,以View为例,该类包含的方法:
boolean onKeyDown(int keyCode, KeyEvent event)
boolean onKeyLongPress(int keyCode, KeyEvent event)
boolean onKeyShortcut(int keyCode, keyEvent event)
boolean onKeyUp( int keyCode, keyEvent event)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boolean onTrackballEvent( MotionEvent event)

几乎所有基于回调的事件处理方法都有一个boolean类型的返回值,该返回值用于标识该处理方法是否完全处理该事件:
如果事件处理的方法返回true,表明处理方法已完全处理该事件, 该事件不会传播出去。
如果事件处理的方法返回false,表明该处理方法并未完全处理该事件,该事件会传播出去。

Button类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MyButton extends Button{
    public MyButton(Context context,AttributeSet set){
        super(context,set);
}
    public boolean onKeyDown(int keyCode,KeyEvent event){
        super.onKeyDown(keyCode,event);
        Log.v("dfsd","fds");
        return true;
        } 
}

然后把这个新定义的MyButton直接使用即可:
<LinearLayout
    android: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height="match_parent">

    <com.lpp.Event.MyButton
    android: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height="match_parent"
    android:text="点击我"
    />
</LinearLayout>

对于基于回调的事件传播而言,某组件上所发生的事情不仅激发该组件的回调方法,也会触发该组件所在activity的回调

方法——只要事件能传播到该activity.


下面以实例来分析:

首先自定义Button,并且在MyButton中重写了onKeyDown()回调方法,return false

public class MyButton extends Button {
    public MyButton(Context context) {
        super(context);
    }
    public MyButton(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int defStyle) {
        super(context, attrs, defStyle);
    }
    public MyButton(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
        super(context, attrs);
    }
    @Override

    //返回false,表明并未完全处理该事件,该事件依然向外扩散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super.onTouchEvent(event);
        if(event.getAction()==MotionEvent.ACTION_DOWN){
            Log.i("msg","touch is in myButton");
        }
        return false;
    }
}

Activity的代码如下:

在该activity中为该button绑定事件监听器,并且重写了onKeyDown()

public class BackActivity1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Button button1=(Button) findViewById(R.id.mybutton);
            button1.setOnTouchListener(new OnTouchListener() {
                @Override

            //返回false,表明该事件向外传播

                public boolean onTouch(View v, MotionEvent event) {
                    if(event.getAction()==MotionEvent.ACTION_DOWN){
                        Log.i("msg","touch is in listenner");
                    }
                    return false;
                }
            });
        }
        @Override

        //返回false,表明并未完全处理该事件,该事件依然向外扩散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super.onTouchEvent(event);
             if(event.getAction()==MotionEvent.ACTION_DOWN){
                 Log.i("msg","touch is in activity");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
}



最后所得的结果是:


由此不难看出,当该组件上发生某个按键被按下的事件时,Android系统最先触发的应该是该按键上绑定的事件监听器

接着才触发该组件提供的事件回调方法,然后还会传播到该组件所有的Activity,但如果我们让任何一个事件处理方法返回true

那么该事件将不会继续向外传播。

接着才触发该组件提供的事件回调方法,然后还会传播到该组件所有的Activity,但如果我们让任何一个事件处理方法返回true

那么该事件将不会继续向外传播。

如果我们将事件监听器中的return false,改为return true.那么执行结果如下:

如果将MyButton中设置为return true,结果是:



对比Android提供的两种事件处理模型,不难发现基于事件监听处理模型具有更大的优势:
基于监听的事件模型更明确,事件源、事件监听由两个类分开实现,因此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
Android的事件处理机制保证基于监听的事件监听器会被优先触发。

但在某些情况下,基于回调的事件处理机制会更好地提高程序的内聚性。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