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标准接口定义

本文介绍了USB标准中的Mini-USB接口类型,包括Mini-A、B和AB接口的区别。在OTG(On-The-Go)功能下,ID脚的电平用于判断设备角色,高电平时系统作为主模式,低电平时通过HNP协议协商确定主从关系。对于Mini-AB接口的详细信息,目前资料有限,待后续补充。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USB版本 理论最大传输速率 速率称号 最大输出电流 推出时间
USB1.0 1.5Mbps(192KB/s) 低速(Low-Speed) 5V/500mA 1996年1月
USB1.1 12Mbps(1.5MB/s) 全速(Full-Speed) 5V/500mA 1998年9月
### USB 3.2 接口的标准、定义与规范 USB 3.2 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用串行总线技术,其设计目标是在保持向后兼容的同时显著提升性能。以下是关于 USB 3.2 接口标准的关键点: #### 数据速率 USB 3.2 提供了更高的带宽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版本: - **USB 3.2 Gen 1**:提供高达 5 Gbps 的理论最大速度,这与早期的 USB 3.0 标准一致[^1]。 - **USB 3.2 Gen 2**:通过采用更高效的编码方式(如 128b/132b 编码),将速度提高到 10 Gbps。 - **USB 3.2 Gen 2×2**:利用双通道架构进一步扩展吞吐量至 20 Gbps,这是 USB 3.2 中最快速的配置之一。 #### 向下兼容性 为了确保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USB 3.2 继承并增强了对旧版协议的支持特性。例如,在硬件层面实现了同 USB 2.0 设备无缝衔接的功能;而在软件方面,则依赖于诸如 Intel 发布的新一代主机控制器接口 (xHCI) 规范来保障全面的操作系统级适配性[^2]。现代主流操作系统像 Windows 8 及之后版本均已集成原生对于此类先进连接选项的支持机制。 #### 物理层改进 除了逻辑上的升级外,物理实现上也有诸多优化措施以减少外部因素干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针对电磁辐射问题进行了专门处理——即所谓“EMI 改善”,从而使得即便处于复杂电子环境中也能维持稳定可靠的通信质量。 ```python # 示例 Python 脚本展示如何检测当前系统的 USB 控制器类型 import psutil def get_usb_controllers(): usb_devices = [] for device in psutil.disk_partitions(all=True): opts = device.opts.split(',') if 'removable' in opts and ('usb' or 'sd') in device.device.lower(): usb_devices.append(device.device) return usb_devices print(get_usb_controllers()) ``` 上述脚本可以用来列举出计算机中的可移动存储装置,并判断它们是否基于 USB 技术运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