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社交网络中的冲突与博弈解析
在当今复杂的社交网络环境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形式的冲突和竞争,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规律和逻辑呢?让我们从古老的兵法智慧出发,结合现代社交网络的特点,深入探讨其中的奥秘。
1. 孙子兵法与社交网络中的“捕获”概念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到“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在社交网络中,“高地”和“向阳处”又该如何理解呢?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概念是否发生了变化?比如在网络中,名人是否就如同“高地”,像特朗普在推特上的影响力一般?
孙子兵法本质上是一本战争的“食谱”,它为战争的规划、战斗和胜利提供了方法,但前提是读者要理解其中的“食材”。在社交网络里,“捕获”这一概念有着独特的体现。选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对有 k 个政党的选举进行建模时,引入一个包含所有未决定选民的“政党”是很有用的。选举日到来时,这个“政党”会被其他政党吸纳,部分未决定选民就被其他政党“捕获”,成为该政党的成员。
在国际象棋和围棋中,也存在类似的“捕获”现象,一方的棋子或棋子群会被另一方完整地“捕获”,在线性代数中,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为“投影”。
2. 连续冲突中节点的捕获
以美国选举为例,由于选举人团制度,美国选举结果往往由少数摇摆州决定。许多州在几十年间都不会改变其政治倾向,而摇摆州之所以有巨大影响力,是因为它们容易被候选人或政党“捕获”或说服。
例如佛罗里达州,在 2000 - 2016 年的四次总统选举中,它三次改变阵营:2000 年被共和党捕获,2008 年被民主党捕获,2016 年又被共和党捕获。
从形式上定义,在社交网络中,如果两个连续冲突(σ1,σ2)具有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