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存储器

随着三星、东芝等企业推进3D NAND闪存技术,存储器行业正在经历从二维到三维的技术变革。3D存储器通过堆叠层的方式提高了存储密度,降低了成本,为SSD的大容量和低成本提供了可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存储器应用广泛,云存储使存储器的需求从2维到3维,因此数据仓库不再是比喻,而是真正的后台支持。三星、东芝、美光、SK海力士等NAND Flash向3D技术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相关半导体需求带来的设备商机,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系统的存储体系,使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SEMI)预测半导体设备市场,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34亿美元,比2016年高9.3%,这是2015年起连续第3年维持成长。

1.3D存储器技术的开始与发展

  

3D存储器 3D存储器


三星成功量产3D NAND之后,英特尔在2015年研发出3D Xpoint新闪存技术,东芝、美光、SK海力士也在2016年陆续投产3D NAND,2017年原厂3D技术纷纷提升到64层3D NAND投产,英特尔也将3D XPoint开始用于SSD产品。

NAND Flash的3D技术与2D技术在结构上截然不同。简单来讲,2D NAND好比是平房,3D NAND则犹如耸立的高楼大厦,也因此Flash原厂近几年大手笔增加投资金额建厂或更新设备。其中三星2013年在中国西安建3D NAND专用工厂,2015年开建的平泽厂也将在2017年投入生产,东芝改造Fab 2工厂,并开始新建Fab 6工厂,还有美光Fab 10X和SK海力士M14,以及SK海力士将要新建的M15工厂,这些都需要采购新设备生产3D NAND。

东京威力科创(Tokyo Electron)执行董事堀哲朗表示,2016会计年度(2016/4~2017/3)的NAND设备订单是2015会计年度的2倍;爱德万(Advantest)社长吉田芳明认为,NAND设备订单需求至少会持续到2017会计年度上半年,甚至更长。

虽然东芝计划出售东芝Memory新公司股权可能会影响到3D NAND设备投资计划,以及Fab 6新建计划,但不至于影响到整个半导体设备的订单需求。另一方面,物联网相关半导体需求的成长,也给半导体设备市场带来了新需求。

2.堆叠式存储器

   堆叠路由器是简单的路由器,然而堆叠式存储器却是最先进的存储器。

据外媒报道,东芝今天宣布正式出货BiCS FLASH 3D闪存,采用64层堆叠,单晶粒容量512Gb(64GB,TLC),相对于上一代48层256Gb,容量密度提升了65%,这样封装闪存芯片的最高容量将达到960GB。

 只需要两颗芯片,就能造出近2TB容量的单面M.2 SSD,而且成本更低。

不过,目前,64层3D闪存(512Gb)仍是试样出货,但64层(256Gb)已经量产。

如此以来,今后500GB~2TB的SSD将渐渐成为主流,120GB/240GB逐步淘汰。

3.层式建筑

     根据3D存储器的设计。将许多立体层状的建筑组成一个高楼,而不再是结构式方式,可解决厕所等通风问题。

从侧面看,立体层式建筑就像多张邮票一样并行而立。每一张邮票是一个立体层。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制造业工厂中两条交叉轨道(红色和紫色)上的自动导引车(AGV)调度问题。系统包含2辆红色轨道AGV和1辆紫色轨道AGV,它们需完成100个运输任务。文章首先介绍了AGV系统的背景和目标,即最小化所有任务的完成时间,同时考虑轨道方向性、冲突避免、安全间隔等约束条件。随后,文章展示了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了轨道网络建模、AGV初始化、任务调度核心逻辑、电池管理和模拟运行等多个方面。为了优化调度效果,文中还提出了冲突避免机制增强、精确轨道建模、充电策略优化以及综合调度算法等改进措施。最后,文章通过可视化与结果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调度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和对自动化物流系统感兴趣的工程师、研究人员及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制造业工厂中多AGV调度系统的开发与优化;②帮助理解和实现复杂的AGV调度算法,提高任务完成效率和系统可靠性;③通过代码实例学习如何构建和优化AGV调度模型,掌握冲突避免、路径规划和电池管理等关键技术。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和理论分析,还包括了可视化工具和性能评估方法,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AGV调度技术。此外,文章还强调了任务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任务特征的动态调度策略,以应对高峰时段和卸载站拥堵等情况。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个使用MATLAB编写的基于FDTD(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了ABC(吸收边界条件)和正弦脉冲激励源,并附有详细的代码注释。文中首先介绍了关键参数的选择依据及其重要性,如空间步长(dx)和时间步长(dt),并解释了它们对算法稳定性和精度的影响。接着阐述了电场和磁场的初始化以及Yee网格的布局方式,强调了电场和磁场分量在网格中的交错排列。然后详细讲解了吸收边界的实现方法,指出其简单而有效的特性,并提醒了调整衰减系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描述了正弦脉冲激励源的设计思路,包括脉冲中心时间和宽度的选择,以及如何将高斯包络与正弦振荡相结合以确保频带集中。此外,还展示了时间步进循环的具体步骤,说明了磁场和电场分量的更新顺序及其背后的物理意义。 适合人群:对电磁波传播模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高校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FDTD方法及其具体实现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教学演示、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等领域,旨在帮助使用者掌握FDTD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建议:由于本文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建议读者提前熟悉相关背景知识,如电磁理论、MATLAB编程等。同时,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代码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