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思25天学习打卡营第16天|VisionTransformer图像分类

Vision Transformer(ViT)简介

近些年,随着基于自注意(Self-Attention)结构的模型的发展,特别是Transformer模型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发展。由于Transformers的计算效率和可扩展性,它已经能够训练具有超过100B参数的空前规模的模型。

ViT则是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两个领域的融合结晶。在不依赖卷积操作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图像分类任务上达到很好的效果。

模型结构

ViT模型的主体结构是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Encoder部分(部分结构顺序有调整,如:Normalization的位置与标准Transformer不同),其结构图[1]如下:

vit-architecture

模型特点

ViT模型主要应用于图像分类领域。因此,其模型结构相较于传统的Transformer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数据集的原图像被划分为多个patch(图像块)后,将二维patch(不考虑channel)转换为一维向量,再加上类别向量与位置向量作为模型输入。
  2. 模型主体的Block结构是基于Transformer的Encoder结构,但是调整了Normalization的位置,其中,最主要的结构依然是Multi-head Attention结构。
  3. 模型在Blocks堆叠后接全连接层,接受类别向量的输出作为输入并用于分类。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最后的全连接层称为Head,Transformer Encoder部分为backbone。

下面将通过代码实例来详细解释基于ViT实现ImageNet分类任务。

模型解析

下面将通过代码来细致剖析ViT模型的内部结构。

Transformer基本原理

Transformer模型源于2017年的一篇文章[2]。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基于Attention机制的编码器-解码器型结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transformer-architecture

其主要结构为多个Encoder和Decoder模块所组成,其中Encoder和Decoder的详细结构如下图[2]所示:

encoder-decoder

Encoder与Decoder由许多结构组成,如: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层,Feed Forward层,Normaliztion层,甚至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图中的“Add”)。不过,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结构,该结构基于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是多个Self-Attention的并行组成。

所以,理解了Self-Attention就抓住了Transformer的核心。

Attention模块

以下是Self-Attention的解释,其核心内容是为输入向量的每个单词学习一个权重。通过给定一个任务相关的查询向量Query向量,计算Query和各个Key的相似性或者相关性得到注意力分布,即得到每个Key对应Value的权重系数,然后对Value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Attention数值。

在Self-Attention中:

  1. 最初的输入向量首先会经过Embedding层映射成Q(Query),K(Key),V(Value)三个向量,由于是并行操作,所以代码中是映射成为dim x 3的向量然后进行分割,换言之,如果你的输入向量为一个向量序列( x 1 x_1 x1 x 2 x_2 x2 x 3 x_3 x3),其中的 x 1 x_1 x1 x 2 x_2 x2 x 3 x_3 x3都是一维向量,那么每一个一维向量都会经过Embedding层映射出Q,K,V三个向量,只是Embedding矩阵不同,矩阵参数也是通过学习得到的。这里大家可以认为,Q,K,V三个矩阵是发现向量之间关联信息的一种手段,需要经过学习得到,至于为什么是Q,K,V三个,主要是因为需要两个向量点乘以获得权重,又需要另一个向量来承载权重向加的结果,所以,最少需要3个矩阵。

{ q i = W q ⋅ x i k i = W k ⋅ x i , i = 1 , 2 , 3 … v i = W v ⋅ x i (1) \begin{cases} q_i = W_q \cdot x_i & \\ k_i = W_k \cdot x_i,\hspace{1em} &i = 1,2,3 \ldots \\ v_i = W_v \cdot x_i & \end{cases} \tag{1} qi=Wqxiki=Wkxi,vi=Wvxii=1,2,3(1)

self-attention1

  1. 自注意力机制的自注意主要体现在它的Q,K,V都来源于其自身,也就是该过程是在提取输入的不同顺序的向量的联系与特征,最终通过不同顺序向量之间的联系紧密性(Q与K乘积经过Softmax的结果)来表现出来。Q,K,V得到后就需要获取向量间权重,需要对Q和K进行点乘并除以维度的平方根,对所有向量的结果进行Softmax处理,通过公式(2)的操作,我们获得了向量之间的关系权重。

{ a 1 , 1 = q 1 ⋅ k 1 / d a 1 , 2 = q 1 ⋅ k 2 / d a 1 , 3 = q 1 ⋅ k 3 / d (2) \begin{cases} a_{1,1} = q_1 \cdot k_1 / \sqrt d \\ a_{1,2} = q_1 \cdot k_2 / \sqrt d \\ a_{1,3} = q_1 \cdot k_3 / \sqrt d \end{cases} \tag{2} a1,1=q1k1/d a1,2=q1k2/d a1,3=q1k3/d (2)

self-attention3

S o f t m a x : a ^ 1 , i = e x p ( a 1 , i ) / ∑ j e x p ( a 1 , j ) , j = 1 , 2 , 3 … (3) Softmax: \hat a_{1,i} = exp(a_{1,i}) / \sum_j exp(a_{1,j}),\hspace{1em} j = 1,2,3 \ldots \tag{3} Softmax:a^1,i=exp(a1,i)/jexp(a1,j),j=1,2,3(3)

self-attention2

  1. 其最终输出则是通过V这个映射后的向量与Q,K经过Softmax结果进行weight sum获得,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在全局上进行自注意表示。每一组Q,K,V最后都有一个V输出,这是Self-Attention得到的最终结果,是当前向量在结合了它与其他向量关联权重后得到的结果。

b 1 = ∑ i a ^ 1 , i v i , i = 1 , 2 , 3... (4) b_1 = \sum_i \hat a_{1,i}v_i,\hspace{1em} i = 1,2,3... \tag{4} b1=ia^1,ivi,i=1,2,3...(4)

通过下图可以整体把握Self-Attention的全部过程。

self-attention

多头注意力机制就是将原本self-Attention处理的向量分割为多个Head进行处理,这一点也可以从代码中体现,这也是attention结构可以进行并行加速的一个方面。

总结来说,多头注意力机制在保持参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同样的query, key和value映射到原来的高维空间(Q,K,V)的不同子空间(Q_0,K_0,V_0)中进行自注意力的计算,最后再合并不同子空间中的注意力信息。

所以,对于同一个输入向量,多个注意力机制可以同时对其进行处理,即利用并行计算加速处理过程,又在处理的时候更充分的分析和利用了向量特征。下图展示了多头注意力机制,其并行能力的主要体现在下图中的 a 1 a_1 a1 a 2 a_2 a2是同一个向量进行分割获得的。

multi-head-attention

以下是Multi-Head Attention代码,结合上文的解释,代码清晰的展现了这一过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