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回顾
组合
一个对象拥有一个属性,该属性的值是另一个对象
class Foo:
pass
class Bar():
pass
obj=Foo()
obj1=Bar()
obj.x=obj1 # 这就是一种组合的用法
print(obj.x.z) # obj1.z
"""组合的使用场景:什么有什么的情况,满足has的情况"""
"""继承的使用场景:什么是什么的情况,满足is的情况"""
反射
通过字符串操作属性(类属性,对象属性)
res=getattr(stu, 'x') # 直接拿到结果
res=getattr(stu, 'x1', 666) # 直接拿到结果
res=getattr(stu, 'func', 666) # 直接拿到结果函数的内存地址
res()
## 补充
getattr(Student,'x')
getattr(time,'time')() # 时间戳
getattr(random, 'randint')(0,9)
...
setattr(stu, 'x', 666) {'x':666}
hasattr(stu, 'x')
delattr(stu, 'x')
time=__import__('time') # 通过字符串的形式可以导入一些模块
random=__import__('random') # 通过字符串的形式可以导入一些模块
import time
random.randint(0,9) # 不提示,就自己写,不错,只要你别写错
魔术方法
__init__
__str__,repr__
打印对象时自动触发,如果有返回值,类型必须是字符串,如果当两个方法同时存在,__str__的优先级更高
__del__
一般用在回收系统资源时,比如关闭文件,关闭链接
触发条件:1.使用del删除对象的时候会触发 2.当整个程序代码执行完毕的时候,也会触发执行
__doc__
查看类中的注释,这个属性不会继承类父类
__getattr__ , __setattr__, __delattr__
必须使用点语法
1.使用对象。属性获取结果的时候,会自动触发__getattr__,如果不是点语法不会触发
2.使用对象。属性 = 属性值的时候,会自动触发__setattr__
3.使用del对象。属性的时候,会自动触发__delattr__的执行
以上三个方式只是满足触发的条件,不会具体的给你获取值、设置值、删除值等操作,所以需要自己在对应的方法里做相关操作
__getitem__, __setitem__ ,__delitem__
必须使用中括号([])obj.x ------> obj['x']
1.使用对象点属性获取结果的时候,会自动触发__getitem__,如果不是点语法不会触发
2.使用对线。属性= 属性值的时候,会自动触发__setitem__
3.使用del对象。属性的时候,会自动触发__delitem__
以上三个方式只是满足触发的条件,不会具体的给你获取值、设置值、删除值等操作,所以需要自己在对应的方法里做相关操作
__call__
对象()的时候会触发类中的__call__的执行
flask框架的源码----》入口就是在__call__方法里面
今日内容
异常
异常就是错误发生的信号,我们需要对该信号做处理,如果不处理,往后的代码就不能执行
异常的分类
逻辑错误 :是允许出现的,但是呢,编程的时候尽量避免逻辑错误的发生
语法错误 :不允许出现的
解决异常的完整语法:
try:
被监测的代码(这块儿一般写可能会发生异常的代码)
except 错误类型1 as e:
print(e) # 查看到错误的原因
except 错误类型2 as e:
print(e) # 查看到错误的原因
except 错误类型3 as e:
print(e) # 查看到错误的原因
except 错误类型4 as e:
print(e) # 查看到错误的原因
except Exception as e: '''万能的异常,以上所有的类型都没有被找到,就交给Exception处理'''
print(e) # 查看到错误的原因
else:
print('被监测的代码没有异常的时候会走这个分支')
finally:
print('不管被监测的代码有么有异常都会走')
主动抛出异常:我们自己有时候也需要抛出一些异常信息,来阻止代码的执行
举例:
抽象类:在父类中限制子类必须有某个方法
import abc
class Animal(metaclass=abc.ABCMeta):
@abc.abstractmethod # 这么设置之后,以后所有继承Animal类的子类中都必须有speak函数
def speak(self):pass
class People(Animal):
def speak(self):
pass
"""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
常用的方式:
class Animal():
def speak(self):
raise Exception("请先实现speak功能") # 这个方式是最常用,因为简单
class People(Animal):
pass
obj=People()
obj.speak()
"""主动抛出异常的关键字是:raise"""
"""语法结构:raise 异常的类型"""
# raise IndexError('索引错误')
# raise KeyError('字典错误')
# raise Exception('字典错误')
# print(123)
断言:
# assert 条件 # 条件必须是成立的
# l = ['kevin', 'jason', 'tank1']
# assert 'tank' in l
# print(123)
# 有什么用:单元测试(断言) 我自己写代码去测试我的写代码的bug UnitTest
"""后续的代码中必须要用tank这个元素"""
自定义异常:
自定义异常
class MyException(Base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 msg):
self.msg = msg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msg
def reponse(self):
pass
raise MyException('用户名必须填写')
python mixins机制
class Vehicle: # 交通工具 主类:就是具备主要的功能
'''这里面应该有其他交通工具都具备的功能'''
# 辅类:写一些辅助的功能,辅类中得函数一般很少
class FlyMixin(): # 专门写能够支持飞的功能
def fly(self):
'''
飞行功能相应的代码
'''
print("I am flying")
# class FlyMixin(): # 专门写能够支持飞的功能
# class Flyable(): # 专门写能够支持飞的功能
class Flyible(): # 专门写能够支持飞的功能
def fly(self):
'''
飞行功能相应的代码
'''
print("I am flying")
# 继承的类书写顺序也有讲究
# 辅类一般写在类的左边,主类写在类的右边,主类只有一个,而辅类可以有多个
# 辅类的类名也有讲解,辅类的类名一般都是以,python 对于mixin类的命名方式一般以 Mixin, able, ible 为后缀
class CivilAircraft(FlyMixin, Flyible, Vehicle): # 民航飞机
pass
class Helicopter(FlyMixin, Flyible, Vehicle): # 直升飞机
pass
class Car(Vehicle): # 汽车并不会飞,但按照上述继承关系,汽车也能飞了
pass
import socketserver
# class ThreadingUDPServer(ThreadingMixIn, UDPServer): pass
# class ThreadingTCPServer(ThreadingMixIn, TCPServer): pass
元类简介
什么是元类?
即产生类的类
class Student():
pass
Student()
# int # class int(object):
# str # class str(object):
# list # class list(object):
# res=int(123) # 123
# str('hello')
# list([1,2,3,4])
"""严格来说,type是查看一个对象是哪个类产生的"""
class Student():
pass
print(type(Student)) # <class 'type'>
"""Student类就是type类产生的"""
class C1():
pass
print(type(C1)) # <class 'type'>
class A():
pass
print(type(A)) # <class 'type'>
"""type是所有类的类,也就是说它是所有类的元类"""
产生类的两种方式
1. class 类名():
pass
2. 由于所有的类都是有元类创建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type这个类造出来一个新的类
# type(object_or_name, bases, dict)
# type('类名', '父类', '类的名称空间')
C1=type('C1', (), {'school':'SH'})
obj=C1()
print(C1.__dict__)
print(obj.__dict__)
3. 为什么要学元类? 有什么用?
# 我们学习元类,可以高度的对类做定制化
比如:让你定义一个类,但是,类的名字首字母必须大写.
class Student():
pass
class a():
pass
"""
思考:我们的定制化代码应该写在哪里?
对象是如何产生的? 调用类然后执行类里面的__init__方法了
类是如何产生的? 推导应该是,造出类的类里面的__init__方法,而这个类恰好是type元类
得出结论:如果想定制化类的代码,应该写在元类的__init__方法
"""
推导:使用已知推导未知
# 你能够直接修改元类的代码吗? 不能够直接修改元类的源码,我们是不是可以写一个子类,来继承type类,然后在子类里面的__init__方法中书写定制化代码,所以,还需要在子类里面执行父类的__init__方法
class MyTypeClass(type):
def __init__(self, cls_name, cls_bases, cls_dict):
print(cls_name) # 类名C1
print(cls_bases) # ()父类
print(cls_dict) # {'__module__': '__main__', '__qualname__': 'C1'}
if not cls_name.istitle():
raise Exception("类名必须大写!!!")
super().__init__(cls_name, cls_bases, cls_dict)
"""元类不能够直接被继承,需要指定metaclass=MyTypeClass"""
class C1(metaclass=MyTypeClass):
def __init__(self):
print('C1.__INIT__')
C1()
元类的进阶用法
元类的__call__方法
对象() 的时候会调用产生对象的类中得__call__方法
推导:类名()? 会执行产生类的类中得__call__方法,其实就是元类type中得__call__方法
class MyClass(type):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args) # () ('kevin', 20)
print(kwargs) # {'name': 'kevin', 'age': 20} {}
if args:
raise Exception("必须使用关键字传参")
print('MyClass.__call__')
super(MyClass, self).__call__(*args, **kwargs)
class C1(metaclass=MyClass):
def __init__(self,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print('C1.__init__')
"""观察C1类里的__init__方法和MyClass里的__call__方法的执行顺序?"""
"""得出结论:在执行类的__init__方法之前,其实已经执行了元类的__call__方法了,既然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实例化对象的时候,对类做一些定制化"""
# C1('kevin', 20) # 现在是位置传参,我限制让你限制不允许位置传参,只能够通过关键字传参/
C1(name='kevin', age=20) # 现在是位置传参,我限制让你限制不允许位置传参,只能够通过关键字传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