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l多次实例化静态变量共享问题(linux,windows)

dll多次实例化时,系统会为每个实例分配独立的内存空间,静态变量也不例外,要想多个dll实例共用同一静态变量,目前查到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编译参数,实现这个目的。Linux和Windows下均有各自的方法。

以下是我觉得比较好的两篇文章,附上出处,由于是简单拷贝,失去了原文格式,建议去看原文。

声明:由于同时转载了两篇文章,若发布类型选择转载只能填写一个转载链接,故发布类型选择原创,本文章实为转载,请支持原创。

Windows下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zslInSz」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yyzsl212328/article/details/8054047

为防止原文失效,以下是转载的文章内容,由于是简单拷贝,失去了原文格式,建议去看原文。

————————————————————————————————

全局数据和静态数据不能被同一个. e x e或D L L文件的多个映像共享,这是个安全的默认设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让一个. e x e文件的多个映像共享一个变量的实例是非常有用和方便的。例如,Wi n d o w s没有提供任何简便的方法来确定用户是否在运行应用程序的多个实例。但是,如果能够让所有实例共享单个全局变量,那么这个全局变量就能够反映正在运行的实例的数量。当用户启动应用程序的一个实例时,新实例的线程能够简单地查看全局变量的值(它已经被另一个实例更新);如果这个数量大于1,那么第二个实例就能够通知用户,该应用程序只有一个实例可以运行,而第二个实例将终止运行。

 

每个. e x e或D L L文件的映像都由许多节组成。按照规定,每个标准节的名字均以圆点开头。例如,当编译你的程序时,编译器会将所有代码放入一个名叫. t e x t的节中。该编译器还将所有未经初始化的数据放入一个. b s s节,而已经初始化的所有数据则放入. d a t a节中。

每一节都拥有与其相关的一组属性,这些属性如表1 7 - 1所示。

表17-1 .exe或D L L文件各节的属性

属性    含义
R E A D    该节中的字节可以读取
W R I T E    该节中的字节可以写入
E X E C U T E    该节中的字节可以执行
S H A R E D    该节中的字节可以被多个实例共享(本属性能够有效地关闭c o p y - o n - w r i t e机制)
使用M i c r o s o f t的Visual Studio的D u m p B i n实用程序(带有/ H e a d e r s开关),可以查看. e x e或D L L映射文件中各个节的列表。下面选录的代码是在一个可执行文件上运行D u m p B i n程序而生成的:

SECTION HEADER #1
   .text name
   11A70 virtual size
    1000 virtual address
   12000 size of raw data
    1000 file pointer to raw data
       0 file pointer to relocation table
       0 file pointer to line numbers
       0 number of relocations
       0 number of line numbers
60000020 flags
         Code
         Execute Read

SECTION HEADER #2
  .rdata name
     1F6 virtual size
   13000 virtual address
    1000 size of raw data
   13000 file pointer to raw data
       0 file pointer to relocation table
       0 file pointer to line numbers
       0 number of relocations
       0 number of line numbers
40000040 flags
         Initialized Data
         Read Only

SECTION HEADER #3
   .data name
     560 virtual size
   14000 virtual address
    1000 size of raw data
   14000 file pointer to raw data
       0 file pointer to relocation table
       0 file pointer to line numbers
       0 number of relocations
       0 number of line numbers
C0000040 flags
         Initialized Data
         Read Write

SECTION HEADER #4
  .idata name
     58D virtual size
   15000 virtual address
    1000 size of raw data
   15000 file pointer to raw data
       0 file pointer to relocation table
       0 file pointer to line numbers
       0 number of relocations
       0 number of line numbers
C0000040 flags
         Initialized Data
         Read Write

SECTION HEADER #5
  .didat name
     7A2 virtual size
   16000 virtual address
    1000 size of raw data
   16000 file pointer to raw data
       0 file pointer to relocation table
       0 file pointer to line numbers
       0 number of relocations
       0 number of line numbers
C0000040 flags
         Initialized Data
         Read Write

SECTION HEADER #6
  .reloc name
     26D virtual size
   17000 virtual address
    1000 size of raw data
   17000 file pointer to raw data
       0 file pointer to relocation table
       0 file pointer to line numbers
       0 number of relocations
       0 number of line numbers
42000040 flags
         Initialized Data
         Discardable
         Read Only

   Summary
        1000 .data
        1000 .didat
        1000 .idata
        1000 .rdata
        1000 .reloc
       12000 .text
表1 7 - 2显示了比较常见的一些节的名字,并且说明了每一节的作用。

除了编译器和链接程序创建的标准节外,也可以在使用下面的命令进行编译时创建自己的节:

表17-2 常见的节名及作用

节名    作用
. b s s    未经初始化的数据
. C RT    C运行期只读数据
. d a t a    已经初始化的数据
. d e b u g    调试信息
. d i d a t a    延迟输入文件名表
. e d a t a    输出文件名表
. i d a t a    输入文件名表
. r d a t a    运行期只读数据
. r e l o c    重定位表信息
. r s r c    资源
. t e x t    . e x e或D L L文件的代码
. t l s    线程的本地存储器
. x d a t a    异常处理表
 

#pragma data_seg("sectionname")
我可以创建一个称为“S h a r e d”的节,它包含单个L O N G值,如下所示:

#pragma data_seg("Shared")
LONG g_lInstanceCount = 0;
#pragma data_seg()
当编译器对这个代码进行编译时,它创建一个新节,称为S h a r e d,并将它在编译指示后面看到的所有已经初始化(i n i t i a l i z e d)的数据变量放入这个新节中。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变量放入S h a r e d节中。该变量后面的#pragma dataseg()一行告诉编译器停止将已经初始化的变量放入S h a r e d节,并且开始将它们放回到默认数据节中。需要记住的是,编译器只将已经初始化的变量放入新节中。例如,如果我从前面的代码段中删除初始化变量(如下面的代码所示),那么编译器将把该变量放入S h a r e d节以外的节中。

#pragma data_seg("Shared")
LONG g_lInstanceCount;
#pragma data_seg()
Microsoft 的Visual C++编译器提供了一个A l l o c a t e说明符,使你可以将未经初始化的数据放入你希望的任何节中。请看下面的代码:

// Create Shared section & have compiler place initialized data in it.
#pragma data_seg("Shared")

// Initialized, in Shared section
int a = 0;

// Uninitialized, not in Shared section
int b;

// Have compiler stop placing initialized data in Shared section.
#pragma data_seg()

// Initialized, in Shared section
__declspec(allocate("Shared")) int c = 0;

// Uninitialized, in Shared section
__declspec(allocate("Shared")) int d;

// Initialized, not in Shared section
int e = 0;

// Uninitialized, not in Shared section
int f;        
上面的注释清楚地指明了指定的变量将被放入哪一节。若要使A l l o c a t e声明的规则正确地起作用,那么首先必须创建节。如果删除前面这个代码中的第一行#pragma data_seg,上面的代码将不进行编译。

之所以将变量放入它们自己的节中,最常见的原因也许是要在. e x e或D L L文件的多个映像之间共享这些变量。按照默认设置, . e x e或D L L文件的每个映像都有它自己的一组变量。然而,可以将你想在该模块的所有映像之间共享的任何变量组合到它自己的节中去。当给变量分组时,系统并不为. e x e或D L L文件的每个映像创建新实例。

仅仅告诉编译器将某些变量放入它们自己的节中,是不足以实现对这些变量的共享的。还必须告诉链接程序,某个节中的变量是需要加以共享的。若要进行这项操作,可以使用链接程序的命令行上的/ S E C T I O N开关:

/SECTION:name,attributes
在冒号的后面,放入你想要改变其属性的节的名字。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想要改变S h a r e d节的属性。因此应该创建下面的链接程序开关:

/SECTION:Shared,RWS
在逗号的后面,我们设定了需要的属性。用R代表R E A D ,W代表W E I T E,E代表E X E C U T E,S代表S H A R E D。上面的开关用于指明位于S h a r e d节中的数据是可以读取、写入和共享的数据。如果想要改变多个节的属性,必须多次设定/ S E C T I O N开关,也就是为你要改变属性的每个节设定一个/ S E C T I O N开关。

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句法将链接程序开关嵌入你的源代码中:

#pragma comment(linker, "/SECTION:Shared,RWS")
这一行代码告诉编译器将上面的字符串嵌入名字为“ . d r e c t v e”的节。当链接程序将所有的. o b j模块组合在一起时,链接程序就要查看每个. o b j模块的“ . d r e c t v e”节,并且规定所有的字符串均作为命令行参数传递给该链接程序。我一直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它非常方便。如果将源代码文件移植到一个新项目中,不必记住在Visual C++的Project Settings(项目设置)对话框中设置链接程序开关。

虽然可以创建共享节,但是,由于两个原因, M i c r o s o f t并不鼓励你使用共享节。第一,用这种方法共享内存有可能破坏系统的安全。第二,共享变量意味着一个应用程序中的错误可能影响另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因为它没有办法防止某个应用程序将数据随机写入一个数据块。

假设你编写了两个应用程序,每个应用程序都要求用户输入一个口令。然而你又决定给应用程序添加一些特性,使用户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些:如果在第二个应用程序启动运行时,用户正在运行其中的一个应用程序,那么第二个应用程序就可以查看共享内存的内容,以便获得用户的口令。这样,如果程序中的某一个已经被使用,那么用户就不必重新输入他的口令。

这听起来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没有别的应用程序而只有你自己的应用程序加载了D L L,并且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查找包含在共享节中的口令。但是,黑客正在窥视着你的行动,如果他们想要得到你的口令,只需要编写一段很短的程序,加载到你的公司的D L L文件中,然后监控共享内存块。当用户输入口令时,黑客的程序就能知道该用户的口令。

黑客精心编制的程序也可能试图反复猜测用户的口令并将它们写入共享内存。一旦该程序猜测到正确的口令,它就能够将各种命令发送给两个应用程序中的一个。如果有一种办法只为某些应用程序赋予访问权,以便加载一个特定的D L L,那么这个问题也许是可以解决的。但是目前还不行,因为任何程序都能够调用L o a d L i b r a r y函数来显式加载D L L。

————————————————————————————————

 

 

 

Linux下实现:

版权声明:转自博客园,bourneli(李伯韬)的技术博客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bourneli/archive/2011/12/28/2305280.html

为防止原文失效,以下是转载的文章内容,由于是简单拷贝,失去了原文格式,建议去看原文。

————————————————————————————————

本文目的

前几天在开发中遇到一个古怪的问题,定位了两天左右的时间才发现问题。该问题正如题目所描述:单一模式在动态链接库之间出现了多个实例。由于该实例是一个配置管理器,许多配置信息都在这个实例的初始化过程中读取,一旦出错,系统的其他地方都无法正确运行,所以给问题定位带来一定难度。为了避免敏感信息的泄漏,同时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将问题简化,在此与大家分享。

 

问题描述

首先,编写一个简单的单一模式的类,文件singleton.h内容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ifndef SINGLETON_H_

#define SINGLETON_H_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num = -1;}

    static singleton* p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if (NULL == pInstance){

            p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pInstance;

    }

public:

    int num;

};

singleton* singleton::pInstance = NULL;

#endif

 

接下来,编写一个简单的插件,调用该singleton,插件内容在hello.cpp文件中,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ingleton.h"

extern "C" void hello() {

std::cout << "singleton.num in hello.so : "

            << singleton::instance().num << std::endl;

    ++singleton::instance().num;

std::cout << "singleton.num in hello.so after ++ : "

            << singleton::instance().num << std::endl;

}

最后,编写一个main函数,调用singleton和插件,如下面的example1.cpp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dlfcn.h>

#include "singleton.h"

int main() {

using namespace std;

 

    // call singleton firstly

    singleton::instance().num = 100;   

cout << "singleton.num in main : "

      << singleton::instance().num << endl;

 

    // open the library

    void* handle = dlopen("./hello.so", RTLD_LAZY);

    if (!handle) {

        cerr << "Cannot open library: " << dlerror() << '\n';

        return 1;

    }

     

    // load the symbol

    typedef void (*hello_t)();

 

    // reset errors

    dlerror();

    hello_t hello = (hello_t) dlsym(handle, "hello");

    const char *dlsym_error = dlerror();

    if (dlsym_error) {

        cerr << "Cannot load symbol 'hello': "

              << dlsym_error << '\n';

        dlclose(handle);

        return 1;

    }

     

    hello();  // call method in the plugin

    // call singleton secondly

cout << "singleton.num in main : "

      << singleton::instance().num << endl;

    dlclose(handle);

}

好了,问题重现的简化版本构建完成,接下来,我们需要编译并执行它。编写makefile,内容如下(PS: singleton.h,hellp.cpp和example1.cpp在同一个目录中):

1

2

3

4

5

6

7

example1: main.cpp hello.so

    $(CXX) $(CXXFLAGS) -o example1 main.cpp -ldl

hello.so: hello.cpp

    $(CXX) $(CXXFLAGS) -shared -o hello.so hello.cpp

clean:

    rm -f example1 hello.so

.PHONY: clean

 

make完后,运行example1文件。读到这里,你认为会输出什么?不读题目,可能,你认为会输出这些内容:

singleton.num in main : 100

singleton.num in hello.so : 100

singleton.num in hello.so after ++ : 101

singleton.num in main : 101

可是,小黑框中输出了如下的内容(注意红色部分):

singleton.num in main : 100

singleton.num in hello.so : -1

singleton.num in hello.so after ++ : 0

singleton.num in main : 100

从输出内容中,可以看出singleton出现了两个实例,一个实例在main函数中,另一个实例在插件hello.so中。

 

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

上面的现象,与现实中的项目一样,为单例构造了两个实例,这与我的初衷(使用单一的配置)相悖。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究其原因,是由于插件的动态链接引起的。hello.so在动态链接过程中,没有发现example1中有singleton::instance这个实例(但是事实上,该实例已经存在了),那么就会自己创建一个实例(正如单例的逻辑实现),这样就导致了两个实例。

可以通过工具nm查看example1的符号表(symbol table),看看其中是否包含singleton::instance符号(dynamic )。

(PS: google一下”symbol table”和”nm”可以了解更多细节)

$ nm -C example1 | grep singleton

080488fa t global constructors keyed to _ZN9singleton9pInstanceE

08048ab6 W singleton::instance()

08049ff0 B singleton::pInstance

08048aa8 W singleton::singleton()

$ nm –C –D example1 | grep singleton

$

D选项用于查看动态符号(dynamic symbol),你会发现singleton::pInstance在静态表中存在,在动态表中不存在,这也就是说,动态连接器(dynamic linker)在加载hello.so的时候,无法找到singleton::pInstance的唯一实例,只能构造一个新的实例,该实例在hello.so中是唯一的,但是不能保证在example1和hello.so中唯一。

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暴露example1中的singleton::pInstance。好在,GNU make有一个链接选项-rdynamic,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修改后的makefile(注意第二行末尾与原来的区别):

1

2

3

4

5

6

7

example1: main.cpp hello.so

    $(CXX) $(CXXFLAGS) -o example1 main.cpp –ldl -rdynamic

hello.so: hello.cpp

    $(CXX) $(CXXFLAGS) -shared -o hello.so hello.cpp

clean:

    rm -f example1 hello.so

.PHONY: clean

修改后,重新编译example1(make clean && make)。

此时,再看看example1的符号表(注意红色高亮部分):

$ nm -C example1 | grep singleton

08048ada t global constructors keyed to _ZN9singleton9pInstanceE

08048c96 W singleton::instance()

08049280 B singleton::pInstance

08048c88 W singleton::singleton()

$ nm -C -D example1 | grep singleton

08048c96 W singleton::instance()

08049280 B singleton::pInstance

08048c88 W singleton::singleton()

静态符号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动态符号却显示了更多的内容,其中包括我们想要的singleton::pInstance,也就是singleton的唯一实例。

OK,此时上面的问题已经解决,执行example1,输出结果如下:

singleton.num in main : 100

singleton.num in hello.so : 100

singleton.num in hello.so after ++ : 101

singleton.num in main : 101

此结果表明singleton在example1和hello.so之间只产生了一个实例。

 

插件设计建议

到目前为止,上面的问题已经解决,似乎这边文章应该结束了。但是,针对上面的问题,虽然从技术层面可以解决,但是此问题最好从设计层面上避免,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插件其实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它与主程序的不同在于他没有一个像main函数一样的入口,而是被主程序动态加载并调用相关接口。打个比喻,插件与主程序的关系好比主人(主程序)与仆人(插件)。主人通过接口向仆人发出命令,也就是调用仆人的相关函数。而仆人在执行命令的时候,不应该打扰主人,也就是不应该去调用主人的单例或其他全局变量。为了做到这一点,主人在命令中应该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便仆人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也就是应该传入一些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由主程序统一读取,然后传给插件。这样,就不会出现类似上面两个单例实例的问题。

小结上面的比喻:主程序读取所有配置,将配置传给插件,插件在执行任务时,不要调用主程序的全局变量,而是通过局部变量,也就是参数和返回值的方式,与主程序交互。

 

参考资料

上面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在stackOverflow中提问,得到的,本人只是将其翻译并总结,所以最后需要感谢一下stackOverflow中的热心的朋友,BourneLi是我的stackOverflow中的ID。问题链接如下: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8623657/multiple-instances-of-singleton-across-shared-libraries-on-linux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上传限制,共分四卷压缩。请务必下载完所有压缩包。 目录 第一篇 软件设计基础篇 第1章 软件开发起步 2 1.1 建立MFC应用程序 2 1.2 分析框架结构 4 1.2.1 框架代码文件的结构 4 1.2.2 应用程序类 5 1.2.3 对话框类 6 1.2.4 添加消息响应 7 第2章 对话框应用程序 9 2.1 模态对话框 9 2.1.1 实例:使用MFC实现模态对话框 9 2.1.2 实例:使用Win32 API实现模态对话框 10 2.2 非模态对话框 12 2.2.1 实例:使用MFC实现非模态对话框 12 2.2.2 实例:使用Win32 API实现非模态对话框 13 2.3 属性对话框 14 2.3.1 实例:多页面切换程序 14 2.3.2 实例:向导对话框 16 2.4 对话框设计技巧 17 2.4.1 控件对齐与排列 17 2.4.2 设置控件逻辑顺序 18 2.5 通用对话框 19 2.5.1 实例:通用“打开”和“另存为”对话框 19 2.5.2 实例:通用“字体”对话框 22 2.5.3 实例:通用“颜色”对话框 23 第3章 基本控件 26 3.1 按钮控件 26 3.1.1 按钮CButton类 26 3.1.2 实例:按钮控件的使用方法 28 3.2 编辑框 30 3.2.1 编辑框CEdit类 30 3.2.2 实例:编辑框的使用方法 32 3.3 列表框 33 3.3.1 列表框CListBox类 33 3.3.2 实例:列表框的使用方法 35 3.4 组合框 36 3.4.1 组合框CComboxBox类 37 3.4.2 实例:组合框的使用方法 39 3.5 进度条 41 3.5.1 进度条CProgressCtrl类 41 3.5.2 实例:进度条的使用方法 42 3.6 列表控件 44 3.6.1 列表控件CListCtrl类 44 3.6.2 实例:列表控件的使用方法 45 第4章 文档与视图 47 4.1 文档—视图结构 47 4.1.1 单文档与多文档 47 4.1.2 文档与视图体系 48 4.2 实例:单文档应用程序与文档串行化 52 第5章 GDI绘图技术 57 5.1 图形设备接口GDI 57 5.1.1 设备上下文 57 5.1.2 GDI对象 58 5.1.3 GDI绘图 58 5.2 画笔 58 5.2.1 画笔CPen类 58 5.2.2 实例:使用GDI对象CPen绘图示例 59 5.3 画刷 60 5.3.1 画刷CBrush类 60 5.3.2 实例:使用GDI对象CBrush绘图示例 61 5.4 位图 63 5.4.1 位图CBitmap 63 5.4.2 实例:使用GDI对象CBitmap示例 64 第6章 键盘与鼠标消息 67 6.1 键盘消息 67 6.1.1 键盘消息的类型 67 6.1.2 实例:响应键盘消息示例 68 6.1.3 模拟键盘消息 70 6.1.4 实例:模拟键盘消息示例 71 6.2 鼠标消息 72 6.2.1 鼠标消息的类型 72 6.2.2 实例:处理鼠标消息 73 6.2.3 实例:模拟鼠标消息 74 第二篇 软件设计综合应用篇 第7章 网络通信基础 80 7.1 网络模型 80 7.1.1 OSI参考模型 80 7.1.2 TCP/IP参考模型 81 7.2 基础协议 82 7.2.1 IP协议 82 7.2.2 TCP协议 83 7.2.3 UDP协议 84 7.2.4 ICMP协议 85 7.3 套接字编程 85 7.3.1 函数介绍 85 7.3.2 实例:Ping程序 88 7.3.3 实例:网络嗅探器 92 7.4 服务器与客户端模型 96 7.4.1 实例:TCP服务端和客户端程序 96 7.4.2 实例:UDP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 100 7.5 实例:使用分层服务提供者LSP截取网络数据包 103 7.5.1 服务提供者接口(SPI) 103 7.5.2 设计实例 103 7.5.3 枚举协议目录 106 7.5.4 LSP的安装与卸载 108 7.5.5 分层服务提供者(LSP) 113 第8章 密码学算法 118 8.1 数据加密标准(DES) 118 8.1.1 算法描述 118 8.1.2 初始置换与逆初始置换 119 8.1.3 生成子密钥 120 8.1.4 f函数的执行流程 121 8.1.5 解密过程 122 8.1.6 实例:DES算法加密解密演示 123 8.2 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 131 8.2.1 算法描述 131 8.2.2 生成子密钥 133 8.2.3 实例:IDEA算法加密解密演示 134 8.3 Blowfish算法 139 8.3.1 算法描述 139 8.3.2 生成子密钥和S盒 141 8.3.3 实例:Blowfish算法加密解密演示 141 8.4 公钥加密算法(RSA) 146 8.4.1 算法描述 146 8.4.2 实例:RSA加密解密演示软件 147 第9章 多媒体技术 151 9.1 多媒体控件 151 9.1.1 实例:使用Animation控件播放AVI文件 151 9.1.2 实例: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播放多媒体文件 152 9.1.3 实例:使用Real Player控件播放多媒体文件 153 9.2 屏幕截图 154 9.2.1 位图 154 9.2.2 实例:屏幕截图 155 9.3 屏幕录像 157 9.3.1 实现原理 157 9.3.2 实例:屏幕录像 158 第10章 数据库技术 161 10.1 设置ODBC数据源 161 10.1.1 ODBC数据源 161 10.1.2 使用ODBC管理器设置Access数据源 162 10.2 MFC ODBC数据库编程 163 10.2.1 MFC ODBC概述 163 10.2.2 实例:使用MFC ODBC访问数据库 164 10.3 MFC DAO数据库编程 169 10.3.1 MFC DAO概述 169 10.3.2 实例:使用MFC DAO访问 数据库 169 第11章 综合实例开发 174 11.1 实例:Huffman编码软件 174 11.1.1 Huffman算法原理 174 11.1.2 具体实现 175 11.2 实例:八数码游戏 178 11.2.1 八数码游戏算法介绍 178 11.2.2 具体实现 179 11.3 实例:游戏寻路算法A* 183 11.3.1 A*算法原理 183 11.3.2 二叉堆在A*的应用 184 11.3.3 具体实现 186 11.4 实例:“连连看”游戏辅助工具 190 11.4.1 “连连看”算法原理 190 11.4.2 具体实现 191 11.5 实例:“对对碰”游戏辅助工具 196 11.5.1 “对对碰”算法原理 196 11.5.2 具体实现 197 11.6 实例:拼音输入法 199 11.6.1 设计实例 200 11.6.2 拼音字典存储结构—Trie树 200 11.6.3 单字联想 205 11.7 实例:Windows二级文件系统 209 11.7.1 设计实例 209 11.7.2 具体实现 211 11.8 实例:手柄测试器 214 11.8.1 DirectInput手柄输入 214 11.8.2 设计实例 216 第三篇 Windows系统程序设计篇 第12章 进程与线程 222 12.1 进程 222 12.1.1 原理介绍 223 12.1.2 创建进程 223 12.1.3 实例:创建进程 226 12.2 线程 227 12.2.1 原理介绍 227 12.2.2 创建线程 229 12.2.3 实例:创建线程 229 12.3 枚举进程/线程信息 231 12.3.1 实例:使用PSAPI示例 231 12.3.2 实例:使用ToolHelpAPI示例 233 12.3.3 实例:使用Native API示例 235 第13章 内存管理 239 13.1 虚拟内存 239 13.1.1 进程虚拟地址空间 239 13.1.2 实例:查看虚拟内存状态 240 131.3 实例:演示虚拟内存的“保留—提交”特性 243 13.1.4 实例:游戏内存修改器 245 13.2 内存映射文件 249 13.2.1 内存映射文件的原理 249 13.2.2 实例:文件分割器 250 第14章 进程间通信 254 14.1 消息传递机制 254 14.1.1 消息传递 254 14.1.2 实例:使用WM_COPYDATA消息传递数据 254 14.2 共享内存 256 14.2.1 共享内存的原理 256 14.2.2 实例:使用共享内存示例 257 14.3 管道和邮槽 259 14.3.1 管道和邮槽通信原理 259 14.3.2 实例:使用匿名管道重定向程序输出 261 14.3.3 实例:命名管道示例 263 14.3.4 实例:邮槽通信示例 266 14.4 剪贴板 267 14.4.1 剪贴板通信机制 267 14.4.2 实例:使用剪贴板实现进程间通信示例 269 第15章 线程同步 275 15.1 原子访问 275 15.1.1 多线程访问共享数据问题 275 15.1.2 互锁系列函数 276 15.2 关键代码段 277 15.2.1 基本原理 277 15.2.2 实例:多线程环境下的数据共享 278 15.3 内核对象与等待函数 280 15.3.1 内核对象 280 15.3.2 等待函数 281 15.4 事件内核对象 283 15.4.1 基本原理 283 15.4.2 实例:使用事件内核对象示例 284 15.5 等待定时器内核对象 285 15.5.1 基本原理 285 15.5.2 实例:使用等待定时器的APC机制 287 15.6 信标内核对象 288 15.6.1 基本原理 288 15.6.2 实例:使用信标内核对象示例 289 15.7 互斥内核对象 291 15.7.1 基本原理 292 15.7.2 实例:使用互斥内核对象示例 292 第16章 动态链接库 295 16.1 DLL基础 295 16.1.1 DLL的隐式链接 295 16.1.2 DLL的显示加载 296 16.2 编写动态链接库 297 16.2.1 入口函数DllMain 297 16.2.2 实例:编写DLL实现导出变量、函数、类 298 16.3 线程本地存储器(TLS) 301 16.3.1 静态TLS和动态TLS 301 16.3.2 实例:使用静态TLS示例 303 16.3.3 实例:使用动态TLS示例 304 第17章 结构化异常处理 306 17.1 SEH的概念、特性 306 17.2 SEH的基本使用方法 307 17.2.1 结束异常程序 307 17.2.2 异常处理程序 310 17.2.3 顶层异常处理 313 17.3 VC++编译器级SEH的具体实现 313 17.3.1 SEH相关数据结构的介绍 314 17.3.2 异常处理链结构图 315 17.3.3 实例:单嵌套异常块演示程序 316 17.3.4 实例:多嵌套异常块演示程序 318 17.3.5 VC++编译器级异常帧结构 320 17.3.6 VC的顶层异常处理 320 17.3.7 VC搜索异常处理程序流程 322 第18章 可执行文件格式 324 18.1 PE文件格式 324 18.1.1 PE文件头 324 18.1.2 可选文件头 325 18.1.3 区块表 327 18.1.4 输入表 328 18.1.5 输出表 329 18.1.6 资源表 330 18.1.7 重定位表 332 18.1.8 绑定输入表 332 18.2 综合应用 333 18.2.1 实例: PE文件资源查看器 333 18.2.2 实例: 为应用程序添加Nag窗口 337 第19章 模块注入与函数挂接技术 341 19.1 模块注入 341 19.1.1 添加导入表项 342 19.1.2 远程线程技术 344 19.1.3 实例:使用远程线程实现模块注入 345 19.1.4 异步过程调用(APC) 346 19.1.5 实例:使用APC实现模块注入 347 19.2 挂接API 349 19.2.1 重定向API 350 19.2.2 实例:重定向API MessageBoxA示例 350 19.2.3 古老的API HOOK 353 19.2.4 实例:HOOK API示例 354 19.2.5 Detours Hook 356 19.2.6 实例:使用detour库实现挂接API示例 357 19.3 钩子 359 19.3.1 钩子的基本原理 359 19.3.2 钩子类型 360 19.3.3 实例:全局鼠标钩子示例 366 19.3.4 实例:全局键盘钩子示例 369 19.3.5 实例:使用局部CBT钩子示例 370 19.3.6 实例:使用低级键盘钩子示例 371 19.4 反注入技术 372 19.4.1 实例:使用调试钩子屏蔽全局钩子 372 19.4.2 实例:检测注入模块 374 19.4.3 实例:使用DLL_THREAD_ATTACH阻止远程线程 377 19.4.4 实例:使用挂钩LoadLibraryExW屏蔽全局钩子 379 附录 光盘源码实例 381
http://wangfaqiang.download.csdn.net/ 上面这个网址就可以看到所有8个的下载链接 内容简介   本书从Windows内核编程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串口、键盘、磁盘、文件系统、网络等相关的Windows内核模块的编程技术,以及基于这些技术实现的密码保护、防毒引擎、文件加密、网络嗅探、网络防火墙等信息安全软件的核心组件的具体编程。主要知识重点包括:Windows串口与键盘过滤驱动、Windows虚拟存储设备与存储设备过滤驱动、Windows文件系统过滤驱动、文件系统透明加密/解密驱动、Windows各类网络驱动(包括TDI过滤驱动及三类NDIS驱动),以及最新的WDF驱动开发模型。有助于读者熟悉Windows内核驱动的体系结构,并精通信息安全类的内核编程技术。本书的大部分代码具有广泛的兼容性,适合从Windows 2000 一直到目前最新的Windows 7 Beta 版。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计算机系的学生、普通Windows程序员、Windows内核程序员、信息安全行业的程序员,以及希望了解Windows系统底层知识的计算机编程爱好者使用。阅读本书,需要读者有C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目录: 封面 -25 扉页 -24 内容简介 -23 序 -22 关于本书作者和贡献者 -20 前言 -18 阅读注意 -16 目录 -12 正文 1 第1章 内核上机指导 1 1.1 下载和使用WDK 2 1.1.1 下载安装WDK 2 1.1.2 编写第一个C文件 3 1.1.3 编译一个工程 5 1.2 安装与运行 6 1.2.1 下载一个安装工具 6 1.2.2 运行与查看输出信息 7 1.2.3 在虚拟机运行 9 1.3 调试内核模块 9 1.3.1 下载和安装WinDbg 9 1.3.2 设置Windows XP 调试执行 10 1.3.3 设置Vista调试执行 11 1.3.4 设置VMWare的管道虚拟串口 11 1.3.5 设置Windows内核符号表 13 1.3.6 实战调试first 14 练习题 16 第2章 内核编程环境及其特殊性 17 2.1 内核编程的环境 18 2.1.1 隔离的应用程序 18 2.1.2 共享的内核空间 19 2.1.3 无处不在的内核模块 20 2.2 数据类型 21 2.2.1 基本数据类型 21 2.2.2 返回状态 22 2.2.3 字符串 23 2.3 重要的数据结构 23 2.3.1 驱动对象 23 2.3.2 设备对象 25 2.3.3 请求 26 2.4 函数调用 28 2.4.1 查阅帮助 28 2.4.2 帮助有的几类函数 30 2.4.3 帮助没有的函数 32 2.5 Windows的驱动开发模型 32 2.6 WDK编程的特殊点 33 2.6.1 内核编程的主要调用源 33 2.6.2 函数的多线程安全性 34 2.6.3 代码的断级 36 2.6.4 WDK出现的特殊代码 37 练习题 38 第3章 串口的过滤 40 3.1 过滤的概念 41 3.1.1 设备绑定的内核API之一 41 3.1.2 设备绑定的内核API之二 43 3.1.3 生成过滤设备并绑定 43 3.1.4 从名字获得设备对象 45 3.1.5 绑定所有串口 46 3.2 获得实际数据 47 3.2.1 请求的区分 47 3.2.2 请求的结局 48 3.2.3 写请求的数据 49 3.3 完整的代码 50 3.3.1 完整的分发函数 50 3.3.2 如何动态卸载 52 3.3.3 完整的代码 53 本章的示例代码 53 练习题 54 第4章 键盘的过滤 56 4.1 技术原理 57 4.1.1 预备知识 57 4.1.2 Windows从击键到内核 58 4.1.3 键盘硬件原理 60 4.2 键盘过滤的框架 61 4.2.1 找到所有的键盘设备 61 4.2.2 应用设备扩展 64 4.2.3 键盘过滤模块的DriverEntry 65 4.2.4 键盘过滤模块的动态加载 66 4.3 键盘过滤的请求处理 68 4.3.1 通常的处理 68 4.3.2 PNP的处理 69 4.3.3 读的处理 70 4.3.4 读完成的处理 71 4.4 从请求打印出按键信息 72 4.4.1 从缓冲区获得KEYBOARD_INPUT_DATA 72 4.4.2 从KEYBOARD_INPUT_DATA得到键 73 4.4.3 从MakeCode到实际字符 74 4.5 Hook分发函数 75 4.5.1 获得类驱动对象 76 4.5.2 修改类驱动的分发函数指针 77 4.5.3 类驱动之下的端口驱动 78 4.5.4 端口驱动和驱动之间的协作机制 79 4.5.5 找到关键的回调函数的条件 80 4.5.6 定义常数和数据结构 80 4.5.7 打开两种键盘端口驱动寻找设备 81 4.5.8 搜索在kbdClass类驱动的地址 83 4.6 Hook键盘断反过滤 86 4.6.1 断:IRQ和INT 86 4.6.2 如何修改IDT 87 4.6.3 替换IDT的跳转地址 88 4.6.4 QQ的PS/2反过滤措施 90 4.7 利用IOAPIC重定位断处理函数 90 4.7.1 什么是IOAPIC 90 4.7.2 如何访问IOAPIC 91 4.7.3 编程修改IOAPIC重定位表 92 4.7.4 插入新的断处理 93 4.7.5 驱动入口和卸载的实现 95 4.8 直接用端口操作键盘 96 4.8.1 读取键盘数据和命令端口 96 4.8.2 p2cUserFilter的最终实现 97 本章的示例代码 98 练习题 99 第5章 磁盘的虚拟 100 5.1 虚拟的磁盘 101 5.2 一个具体的例子 101 5.3 入口函数 102 5.3.1 入口函数的定义 102 5.3.2 Ramdisk驱动的入口函数 103 5.4 EvtDriverDeviceAdd函数 104 5.4.1 EvtDriverDeviceAdd的定义 104 5.4.2 局部变量的声明 105 5.4.3 磁盘设备的创建 105 5.4.4 如何处理发往设备的请求 107 5.4.5 用户配置的初始化 108 5.4.6 链接给应用程序 110 5.4.7 小结 111 5.5 FAT12/16磁盘卷初始化 111 5.5.1 磁盘卷结构简介 111 5.5.2 Ramdisk对磁盘的初始化 113 5.6 驱动的请求处理 119 5.6.1 请求的处理 119 5.6.2 读/写请求 120 5.6.3 DeviceIoControl请求 122 5.7 Ramdisk的编译和安装 124 5.7.1 编译 124 5.7.2 安装 125 5.7.3 对安装的深入研究 125 练习题 126 第6章 磁盘过滤 127 6.1 磁盘过滤驱动的概念 128 6.1.1 设备过滤和类过滤 128 6.1.2 磁盘设备和磁盘卷设备过滤驱动 128 6.1.3 注册表和磁盘卷设备过滤驱动 129 6.2 具有还原功能的磁盘卷过滤驱动 129 6.2.1 简介 129 6.2.2 基本思想 130 6.3 驱动分析 130 6.3.1 DriverEntry函数 130 6.3.2 AddDevice函数 132 6.3.3 PnP请求的处理 136 6.3.4 Power请求的处理 140 6.3.5 DeviceIoControl请求的处理 140 6.3.6 bitmap的作用和分析 144 6.3.7 boot驱动完成回调函数和稀疏文件 150 6.3.8 读/写请求的处理 152 本章的示例代码 160 练习题 161 第7章 文件系统的过滤与监控 162 7.1 文件系统的设备对象 163 7.1.1 控制设备与卷设备 163 7.1.2 生成自己的一个控制设备 165 7.2 文件系统的分发函数 166 7.2.1 普通的分发函数 166 7.2.2 文件过滤的快速IO分发函数 167 7.2.3 快速IO分发函数的一个实现 169 7.2.4 快速IO分发函数逐个简介 170 7.3 设备的绑定前期工作 172 7.3.1 动态地选择绑定函数 172 7.3.2 注册文件系统变动回调 173 7.3.3 文件系统变动回调的一个实现 175 7.3.4 文件系统识别器 176 7.4 文件系统控制设备的绑定 177 7.4.1 生成文件系统控制设备的过滤设备 177 7.4.2 绑定文件系统控制设备 178 7.4.3 利用文件系统控制请求 180 7.5 文件系统卷设备的绑定 183 7.5.1 从IRP获得VPB指针 183 7.5.2 设置完成函数并等待IRP完成 184 7.5.3 卷挂载IRP完成后的工作 187 7.5.4 完成函数的相应实现 190 7.5.5 绑定卷的实现 191 7.6 读/写操作的过滤 193 7.6.1 设置一个读处理函数 193 7.6.2 设备对象的区分处理 194 7.6.3 解析读请求的文件信息 195 7.6.4 读请求的完成 198 7.7 其他操作的过滤 202 7.7.1 文件对象的生存周期 202 7.7.2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203 7.7.3 文件的删除 205 7.8 路径过滤的实现 206 7.8.1 取得文件路径的三种情况 206 7.8.2 打开成功后获取路径 207 7.8.3 在其他时刻获得文件路径 209 7.8.4 在打开请求完成之前获得路径 209 7.8.5 把短名转换为长名 211 7.9 把sfilter编译成静态库 212 7.9.1 如何方便地使用sfilter 212 7.9.2 初始化回调、卸载回调和绑定回调 213 7.9.3 绑定与回调 215 7.9.4 插入请求回调 216 7.9.5 如何利用sfilter.lib 218 本章的示例代码 221 练习题 221 第8章 文件系统透明加密 223 8.1 文件透明加密的应用 224 8.1.1 防止企业信息泄密 224 8.1.2 文件透明加密防止企业信息泄密 224 8.1.3 文件透明加密软件的例子 225 8.2 区分进程 226 8.2.1 机密进程与普通进程 226 8.2.2 找到进程名字的位置 227 8.2.3 得到当前进程的名字 228 8.3 内存映射与文件缓冲 229 8.3.1 记事本的内存映射文件 229 8.3.2 Windows的文件缓冲 230 8.3.3 文件缓冲:明文还是密文的选择 232 8.3.4 清除文件缓冲 233 8.4 加密标识 236 8.4.1 保存在文件外、文件头还是文件尾 236 8.4.2 隐藏文件头的大小 237 8.4.3 隐藏文件头的设置偏移 239 8.4.4 隐藏文件头的读/写偏移 240 8.5 文件加密表 241 8.5.1 何时进行加密操作 241 8.5.2 文件控制块与文件对象 242 8.5.3 文件加密表的数据结构与初始化 243 8.5.4 文件加密表的操作:查询 244 8.5.5 文件加密表的操作:添加 245 8.5.6 文件加密表的操作:删除 246 8.6 文件打开处理 248 8.6.1 直接发送IRP进行查询与设置操作 248 8.6.2 直接发送IRP进行读/写操作 250 8.6.3 文件的非重入打开 252 8.6.4 文件的打开预处理 255 8.7 读写加密/解密 260 8.7.1 在读取时进行解密 260 8.7.2 分配与释放MDL 261 8.7.3 写请求加密 262 8.8 crypt_file的组装 265 8.8.1 crypt_file的初始化 265 8.8.2 crypt_file的IRP预处理 266 8.8.3 crypt_file的IRP后处理 269 本章的示例代码 272 练习题 272 第9章 文件系统微过滤驱动 273 9.1 文件系统微过滤驱动简介 274 9.1.1 文件系统微过滤驱动的由来 274 9.1.2 Minifilter的优点与不足 275 9.2 Minifilter的编程框架 275 9.2.1 微文件系统过滤的注册 276 9.2.2 微过滤器的数据结构 277 9.2.3 卸载回调函数 280 9.2.4 预操作回调函数 281 9.2.5 后操作回调函数 284 9.2.6 其他回调函数 285 9.3 Minifilter如何与应用程序通信 288 9.3.1 建立通信端口的方法 288 9.3.2 在用户态通过DLL使用通信端口的范例 290 9.4 Minifilter的安装与加载 292 9.4.1 安装Minifilter的INF文件 293 9.4.2 启动安装完成的Minifilter 294 本章的示例代码 295 练习题 295 第10章 网络传输层过滤 296 10.1 TDI概要 297 10.1.1 为何选择TDI 297 10.1.2 从socket到Windows内核 297 10.1.3 TDI过滤的代码例子 299 10.2 TDI的过滤框架 299 10.2.1 绑定TDI的设备 299 10.2.2 唯一的分发函数 300 10.2.3 过滤框架的实现 302 10.2.4 主要过滤的请求类型 304 10.3 生成请求:获取地址 305 10.3.1 过滤生成请求 305 10.3.2 准备解析IP地址与端口 307 10.3.3 获取生成的IP地址和端口 308 10.3.4 连接终端的生成与相关信息的保存 310 10.4 控制请求 311 10.4.1 TDI_ASSOCIATE_ADDRESS的过滤 311 10.4.2 TDI_CONNECT的过滤 313 10.4.3 其他的次功能号 314 10.4.4 设置事件的过滤 316 10.4.5 TDI_EVENT_CONNECT类型的设置事件的过滤 318 10.4.6 直接获取发送函数的过滤 320 10.4.7 清理请求的过滤 322 10.5 本书例子tdifw.lib的应用 323 10.5.1 tdifw库的 回调接口 323 10.5.2 tdifw库德使用例子 325 本章的示例代码 326 练习题 327 第11章 NDIS协议驱动 328 11.1 以太网包和网络驱动架构 329 11.1.1 以太网包和协议驱动 329 11.1.2 NDIS网络驱动 330 11.2 协议驱动的DriverEntry 331 11.2.1 生成控制设备 331 11.2.2 注册协议 333 11.3 协议与网卡的绑定 335 11.3.1 协议与网卡的绑定概念 335 11.3.2 绑定回调处理的实现 335 11.3.3 协议绑定网卡的API 338 11.3.4 解决绑定竞争问题 339 11.3.5 分配接收和发送的包池与缓冲池 340 11.3.6 OID请求的发送和请求完成回调 342 11.3.7 ndisprotCreateBinding的最终实现 345 11.4 绑定的解除 351 11.4.1 解除绑定使用的API 351 11.4.2 ndisportShutdownBinding的实现 353 11.5 在用户态操作协议驱动 356 11.5.1 协议的收包与发包 356 11.5.2 在用户态编程打开设备 357 11.5.3 用DeviceIoControl发送控制请求 358 11.5.4 用WriteFile发送数据包 360 11.5.5 用ReadFile发送数据包 362 11.6 在内核态完成功能的实现 363 11.6.1 请求的分发与实现 363 11.6.2 等待设备绑定完成与指定设备名 364 11.6.3 指派设备的完成 365 11.6.4 处理读请求 368 11.6.5 处理写请求 370 11.7 协议驱动的接收问题 374 11.7.1 和接收包有关的回调函数 374 11.7.2 ReceiveHandler的实现 376 11.7.3 TransferDataCompleteHandler的实现 380 11.7.4 ReceivePacketHandler的实现 381 11.7.5 接收数据包的入队 383 11.7.6 接收数据包的出队和读请求的完成 385 本章的示例代码 388 练习题 389 第12章 NDIS小端口驱动 390 12.1 小端口驱动的应用与概述 391 12.1.1 小端口驱动的应用 391 12.1.2 小端口驱动的实例 392 12.1.3 小端口驱动的运作与编程概述 393 12.2 小端口驱动的初始化 393 12.2.1 小端口驱动的DriverEntry 393 12.2.2 小端口驱动的适配器结构 396 12.2.3 配置信息的读取 397 12.2.4 设置小端口适配器上下文 398 12.2.5 MPInitialize的实现 399 12.2.6 MPHalt的实现 402 12.3 打开ndisprot设置 403 12.3.1 I/O目标 403 12.3.2 给IO目标发送DeviceIoControl请求 404 12.3.3 打开ndisprot接口并完成配置设备 406 12.4 使用ndisprot发送包 409 12.4.1 小端口驱动的发包接口 409 12.4.2 发送控制块(TCB) 409 12.4.3 遍历包组并填写TCB 412 12.4.4 写请求的构建与发送 415 12.5 使用ndisproot接收包 417 12.5.1 提交数据包的内核API 417 12.5.2 从接收控制块(RCB)提交包 418 12.5.3 对ndisprot读请求的完成函数 420 12.5.4 读请求的发送 422 12.5.5 用于读包的WDF工作任务 424 12.5.6 ndisedge读工作任务的生成与入列 426 12.6 其他的特征回调函数的实现 428 12.6.1 包的归还 428 12.6.2 OID查询处理的直接完成 429 12.6.3 OID设置处理 432 本章的示例代码 433 练习题 434 第13章 NDIS间层驱动 435 13.1 NDIS间层驱动概述 436 13.1.1 Windows网络架构总结 436 13.1.2 NDIS间层驱动简介 437 13.1.3 NDIS间层驱动的应用 438 13.1.4 NDIS包描述符结构深究 439 13.2 间层驱动的入口与绑定 442 13.2.1 间层驱动的入口函数 442 13.2.2 动态绑定NIC设备 443 13.2.3 小端口初始化(MpInitialize) 445 13.3 间层驱动发送数据包 447 13.3.1 发送数据包原理 447 13.3.2 包描述符“重利用” 448 13.3.3 包描述符“重申请” 451 13.3.4 发送数据包的异步完成 453 13.4 间层驱动接收数据包 455 13.4.1 接收数据包概述 455 13.4.2 用PtReceive接收数据包 456 13.4.3 用PtReceivePacket接收 461 13.4.4 对包进行过滤 463 13.5 间层驱动程序查询和设置 466 13.5.1 查询请求的处理 466 13.5.2 设置请求的处理 468 13.6 NDIS句柄 470 13.6.1 不可见的结构指针 470 13.6.2 常见的NDIS句柄 471 13.6.3 NDIS句柄误用问题 473 13.6.4 一种解决方案 475 13.7 生成普通控制设备 476 13.7.1 在间层驱动添加普通设备 476 13.7.2 使用传统方法来生成控制设备 478 本章的示例代码 483 练习题 483 附录A 如何使用本书的源码光盘 485 精品图书免费试读 488 封底 489
在编写程序的过程,我遇到了这样的需求:在基于Windows 9x 或 Windows NT4.0 的程序,要求确定键盘、鼠标处于空闲状态的时间。查询了有关资料文档以后,发现Windows 9x和Windows NT4.0 没有提供API或系统调用来实现这样的功能。但是,在Windows 2000提供了一个新的函数:GetLastInputInfo(),这个函数使用结构 LASTINPUTINFO 作为参数: LASTINPUTINFO lpi; lpi.cbSize = sizeof(lpi); GetLastInputInfo(&lpi); 调用函数GetLastInputInfo()以后, 结构成员lpi.dwTime 的值便是自上次输入事件发生以后的毫秒数。这个值也就是键盘、鼠标处于空闲状态的时间。可惜的是这个函数只能在Windows 2000使用,Windows 9x 或Windows NT4.0不提供此API函数。那么,如何在Windows 9x 或Windows NT4.0实现GetLastInputInfo()的功能呢?笔者的方法是利用系统钩子对键盘、鼠标进行监控。 Windows的钩子实际上是一个回调函数,当用户有输入动作的时候,Windows要调用这个函数。比较典型的系统钩子应用就是键盘钩子和鼠标钩子: HHOOK g_hHookKbd = NULL; HHOOK g_hHookMouse = NULL; 在Windows,一个系统(相对于一个特定进程而言)钩子必须用一个动态链接库(DLL)来实现。不妨将这个动态链接库命名为IdleUI.dll。 这个动态链接库在Windows 9x和Windows NT4.0 实现了GetLastInputInfo()的功能。IdleUI.dll有三个函数: BOOL IdleUIInit() void IdleUITerm(); DWORD IdleUIGetLastInputTime(); IdleUIInit()是环境初始化函数,IdleUITerm()是环境清理函数,分别在MFC应用程序的InitInstance() 和 ExitInstance()调用它们。当用IdleUIInit()做完初始化后,就可以调用第三个函数IdleUIGetLastInputTime()来获取最后一次输入事件后的时钟。从而实现与GetLastInputInfo()一样的功能。程序TestIdleUI.exe是用来测试IdleUI动态库的,程序调用了IdleUIInit 和 IdleUITerm,同时在程序的客户区间显示键盘、鼠标空闲的秒数。 void CMainFrame::OnPaint() { CPaintDC dc(this); CString s; DWORD nsec = (GetTickCount() - IdleUIGetLastInputTime())/1000; s.Format( "鼠标或键盘空闲 %d 秒。",nsec); CRect rc; GetClientRect(&rc); dc.DrawText(s, &rc, DT_CENTER|DT_VCENTER|DT_SINGLELINE); } 图一显示了TestIdleUI运行时的情形。 图一 TestIdleUI运行画面 为了连续的显示,TestIdleUI设置刷新定时器间隔为一秒。 void CMainFrame::OnTimer(UINT) { Invalidate(); UpdateWindow(); } 运行TestIdleUI,当键盘和鼠标什么也不做时,可以看到计时器跳动,当移动鼠标或按键时,计时器又恢复到零,这样就实现了对输入设备空闲状态的监控。实现细节请看下面对IdleUI.dll工作原理的描述: 首先调用IdleUIInit ()进行初始化,安装两个钩子:一个用于监控鼠标输入,一个用于监控键盘输入。 HHOOK g_hHookKbd; HHOOK g_hHookMouse; g_hHookKbd = SetWindowsHookEx(WH_KEYBOARD,MyKbdHook,hInst, 0); g_hHookMouse = SetWindowsHookEx(WH_MOUSE,MyMouseHook,hInst, 0); 当用户移动鼠标或按下键盘键时,Windows调用其的一个钩子并且钩子函数开始记录时间: LRESULT CALLBACK MyMouseHook(in
上传限制,共分四卷压缩。请务必下载完所有压缩包。 目录 第一篇 软件设计基础篇 第1章 软件开发起步 2 1.1 建立MFC应用程序 2 1.2 分析框架结构 4 1.2.1 框架代码文件的结构 4 1.2.2 应用程序类 5 1.2.3 对话框类 6 1.2.4 添加消息响应 7 第2章 对话框应用程序 9 2.1 模态对话框 9 2.1.1 实例:使用MFC实现模态对话框 9 2.1.2 实例:使用Win32 API实现模态对话框 10 2.2 非模态对话框 12 2.2.1 实例:使用MFC实现非模态对话框 12 2.2.2 实例:使用Win32 API实现非模态对话框 13 2.3 属性对话框 14 2.3.1 实例:多页面切换程序 14 2.3.2 实例:向导对话框 16 2.4 对话框设计技巧 17 2.4.1 控件对齐与排列 17 2.4.2 设置控件逻辑顺序 18 2.5 通用对话框 19 2.5.1 实例:通用“打开”和“另存为”对话框 19 2.5.2 实例:通用“字体”对话框 22 2.5.3 实例:通用“颜色”对话框 23 第3章 基本控件 26 3.1 按钮控件 26 3.1.1 按钮CButton类 26 3.1.2 实例:按钮控件的使用方法 28 3.2 编辑框 30 3.2.1 编辑框CEdit类 30 3.2.2 实例:编辑框的使用方法 32 3.3 列表框 33 3.3.1 列表框CListBox类 33 3.3.2 实例:列表框的使用方法 35 3.4 组合框 36 3.4.1 组合框CComboxBox类 37 3.4.2 实例:组合框的使用方法 39 3.5 进度条 41 3.5.1 进度条CProgressCtrl类 41 3.5.2 实例:进度条的使用方法 42 3.6 列表控件 44 3.6.1 列表控件CListCtrl类 44 3.6.2 实例:列表控件的使用方法 45 第4章 文档与视图 47 4.1 文档—视图结构 47 4.1.1 单文档与多文档 47 4.1.2 文档与视图体系 48 4.2 实例:单文档应用程序与文档串行化 52 第5章 GDI绘图技术 57 5.1 图形设备接口GDI 57 5.1.1 设备上下文 57 5.1.2 GDI对象 58 5.1.3 GDI绘图 58 5.2 画笔 58 5.2.1 画笔CPen类 58 5.2.2 实例:使用GDI对象CPen绘图示例 59 5.3 画刷 60 5.3.1 画刷CBrush类 60 5.3.2 实例:使用GDI对象CBrush绘图示例 61 5.4 位图 63 5.4.1 位图CBitmap 63 5.4.2 实例:使用GDI对象CBitmap示例 64 第6章 键盘与鼠标消息 67 6.1 键盘消息 67 6.1.1 键盘消息的类型 67 6.1.2 实例:响应键盘消息示例 68 6.1.3 模拟键盘消息 70 6.1.4 实例:模拟键盘消息示例 71 6.2 鼠标消息 72 6.2.1 鼠标消息的类型 72 6.2.2 实例:处理鼠标消息 73 6.2.3 实例:模拟鼠标消息 74 第二篇 软件设计综合应用篇 第7章 网络通信基础 80 7.1 网络模型 80 7.1.1 OSI参考模型 80 7.1.2 TCP/IP参考模型 81 7.2 基础协议 82 7.2.1 IP协议 82 7.2.2 TCP协议 83 7.2.3 UDP协议 84 7.2.4 ICMP协议 85 7.3 套接字编程 85 7.3.1 函数介绍 85 7.3.2 实例:Ping程序 88 7.3.3 实例:网络嗅探器 92 7.4 服务器与客户端模型 96 7.4.1 实例:TCP服务端和客户端程序 96 7.4.2 实例:UDP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 100 7.5 实例:使用分层服务提供者LSP截取网络数据包 103 7.5.1 服务提供者接口(SPI) 103 7.5.2 设计实例 103 7.5.3 枚举协议目录 106 7.5.4 LSP的安装与卸载 108 7.5.5 分层服务提供者(LSP) 113 第8章 密码学算法 118 8.1 数据加密标准(DES) 118 8.1.1 算法描述 118 8.1.2 初始置换与逆初始置换 119 8.1.3 生成子密钥 120 8.1.4 f函数的执行流程 121 8.1.5 解密过程 122 8.1.6 实例:DES算法加密解密演示 123 8.2 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 131 8.2.1 算法描述 131 8.2.2 生成子密钥 133 8.2.3 实例:IDEA算法加密解密演示 134 8.3 Blowfish算法 139 8.3.1 算法描述 139 8.3.2 生成子密钥和S盒 141 8.3.3 实例:Blowfish算法加密解密演示 141 8.4 公钥加密算法(RSA) 146 8.4.1 算法描述 146 8.4.2 实例:RSA加密解密演示软件 147 第9章 多媒体技术 151 9.1 多媒体控件 151 9.1.1 实例:使用Animation控件播放AVI文件 151 9.1.2 实例: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播放多媒体文件 152 9.1.3 实例:使用Real Player控件播放多媒体文件 153 9.2 屏幕截图 154 9.2.1 位图 154 9.2.2 实例:屏幕截图 155 9.3 屏幕录像 157 9.3.1 实现原理 157 9.3.2 实例:屏幕录像 158 第10章 数据库技术 161 10.1 设置ODBC数据源 161 10.1.1 ODBC数据源 161 10.1.2 使用ODBC管理器设置Access数据源 162 10.2 MFC ODBC数据库编程 163 10.2.1 MFC ODBC概述 163 10.2.2 实例:使用MFC ODBC访问数据库 164 10.3 MFC DAO数据库编程 169 10.3.1 MFC DAO概述 169 10.3.2 实例:使用MFC DAO访问 数据库 169 第11章 综合实例开发 174 11.1 实例:Huffman编码软件 174 11.1.1 Huffman算法原理 174 11.1.2 具体实现 175 11.2 实例:八数码游戏 178 11.2.1 八数码游戏算法介绍 178 11.2.2 具体实现 179 11.3 实例:游戏寻路算法A* 183 11.3.1 A*算法原理 183 11.3.2 二叉堆在A*的应用 184 11.3.3 具体实现 186 11.4 实例:“连连看”游戏辅助工具 190 11.4.1 “连连看”算法原理 190 11.4.2 具体实现 191 11.5 实例:“对对碰”游戏辅助工具 196 11.5.1 “对对碰”算法原理 196 11.5.2 具体实现 197 11.6 实例:拼音输入法 199 11.6.1 设计实例 200 11.6.2 拼音字典存储结构—Trie树 200 11.6.3 单字联想 205 11.7 实例:Windows二级文件系统 209 11.7.1 设计实例 209 11.7.2 具体实现 211 11.8 实例:手柄测试器 214 11.8.1 DirectInput手柄输入 214 11.8.2 设计实例 216 第三篇 Windows系统程序设计篇 第12章 进程与线程 222 12.1 进程 222 12.1.1 原理介绍 223 12.1.2 创建进程 223 12.1.3 实例:创建进程 226 12.2 线程 227 12.2.1 原理介绍 227 12.2.2 创建线程 229 12.2.3 实例:创建线程 229 12.3 枚举进程/线程信息 231 12.3.1 实例:使用PSAPI示例 231 12.3.2 实例:使用ToolHelpAPI示例 233 12.3.3 实例:使用Native API示例 235 第13章 内存管理 239 13.1 虚拟内存 239 13.1.1 进程虚拟地址空间 239 13.1.2 实例:查看虚拟内存状态 240 131.3 实例:演示虚拟内存的“保留—提交”特性 243 13.1.4 实例:游戏内存修改器 245 13.2 内存映射文件 249 13.2.1 内存映射文件的原理 249 13.2.2 实例:文件分割器 250 第14章 进程间通信 254 14.1 消息传递机制 254 14.1.1 消息传递 254 14.1.2 实例:使用WM_COPYDATA消息传递数据 254 14.2 共享内存 256 14.2.1 共享内存的原理 256 14.2.2 实例:使用共享内存示例 257 14.3 管道和邮槽 259 14.3.1 管道和邮槽通信原理 259 14.3.2 实例:使用匿名管道重定向程序输出 261 14.3.3 实例:命名管道示例 263 14.3.4 实例:邮槽通信示例 266 14.4 剪贴板 267 14.4.1 剪贴板通信机制 267 14.4.2 实例:使用剪贴板实现进程间通信示例 269 第15章 线程同步 275 15.1 原子访问 275 15.1.1 多线程访问共享数据问题 275 15.1.2 互锁系列函数 276 15.2 关键代码段 277 15.2.1 基本原理 277 15.2.2 实例:多线程环境下的数据共享 278 15.3 内核对象与等待函数 280 15.3.1 内核对象 280 15.3.2 等待函数 281 15.4 事件内核对象 283 15.4.1 基本原理 283 15.4.2 实例:使用事件内核对象示例 284 15.5 等待定时器内核对象 285 15.5.1 基本原理 285 15.5.2 实例:使用等待定时器的APC机制 287 15.6 信标内核对象 288 15.6.1 基本原理 288 15.6.2 实例:使用信标内核对象示例 289 15.7 互斥内核对象 291 15.7.1 基本原理 292 15.7.2 实例:使用互斥内核对象示例 292 第16章 动态链接库 295 16.1 DLL基础 295 16.1.1 DLL的隐式链接 295 16.1.2 DLL的显示加载 296 16.2 编写动态链接库 297 16.2.1 入口函数DllMain 297 16.2.2 实例:编写DLL实现导出变量、函数、类 298 16.3 线程本地存储器(TLS) 301 16.3.1 静态TLS和动态TLS 301 16.3.2 实例:使用静态TLS示例 303 16.3.3 实例:使用动态TLS示例 304 第17章 结构化异常处理 306 17.1 SEH的概念、特性 306 17.2 SEH的基本使用方法 307 17.2.1 结束异常程序 307 17.2.2 异常处理程序 310 17.2.3 顶层异常处理 313 17.3 VC++编译器级SEH的具体实现 313 17.3.1 SEH相关数据结构的介绍 314 17.3.2 异常处理链结构图 315 17.3.3 实例:单嵌套异常块演示程序 316 17.3.4 实例:多嵌套异常块演示程序 318 17.3.5 VC++编译器级异常帧结构 320 17.3.6 VC的顶层异常处理 320 17.3.7 VC搜索异常处理程序流程 322 第18章 可执行文件格式 324 18.1 PE文件格式 324 18.1.1 PE文件头 324 18.1.2 可选文件头 325 18.1.3 区块表 327 18.1.4 输入表 328 18.1.5 输出表 329 18.1.6 资源表 330 18.1.7 重定位表 332 18.1.8 绑定输入表 332 18.2 综合应用 333 18.2.1 实例: PE文件资源查看器 333 18.2.2 实例: 为应用程序添加Nag窗口 337 第19章 模块注入与函数挂接技术 341 19.1 模块注入 341 19.1.1 添加导入表项 342 19.1.2 远程线程技术 344 19.1.3 实例:使用远程线程实现模块注入 345 19.1.4 异步过程调用(APC) 346 19.1.5 实例:使用APC实现模块注入 347 19.2 挂接API 349 19.2.1 重定向API 350 19.2.2 实例:重定向API MessageBoxA示例 350 19.2.3 古老的API HOOK 353 19.2.4 实例:HOOK API示例 354 19.2.5 Detours Hook 356 19.2.6 实例:使用detour库实现挂接API示例 357 19.3 钩子 359 19.3.1 钩子的基本原理 359 19.3.2 钩子类型 360 19.3.3 实例:全局鼠标钩子示例 366 19.3.4 实例:全局键盘钩子示例 369 19.3.5 实例:使用局部CBT钩子示例 370 19.3.6 实例:使用低级键盘钩子示例 371 19.4 反注入技术 372 19.4.1 实例:使用调试钩子屏蔽全局钩子 372 19.4.2 实例:检测注入模块 374 19.4.3 实例:使用DLL_THREAD_ATTACH阻止远程线程 377 19.4.4 实例:使用挂钩LoadLibraryExW屏蔽全局钩子 379 附录 光盘源码实例 381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