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学习之多普勒频率

本文详细解释了多普勒频率的产生机制,通过雷达原理和匀速运动目标的分析,探讨了多普勒效应在雷达回波中的体现,并提及了5GOFDM技术中的应用。文中还涉及了相位变化和多普勒频率的数学表达式。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多普勒频率如何产生? 

        雷达的原理是发射一些无线电脉冲来探测目标,并通过回波的延时来计算目标与雷达的距离,但当目标为运动物体时,在回波向目标传输的同时,目标也会远离或接近回波,所以会导致回波信号的前沿接触到目标后,后沿会更快或更慢的接触到目标,从而导致回波信号的频率变化,这一部分变化值就是多普勒频率。

二、多普勒频率推导

        假设目标是朝着雷达进行匀速运动,速度为v,在t0时刻,雷达的脉冲前沿刚好到达目标,由于雷达的脉冲宽度为\tau,此时脉冲前沿和后沿之间的距离为L=c\cdot \tau。前沿接触到目标后会反射回来,而脉冲后沿继续向目标运动,同时目标也以速度v继续向着信号运动,经过时间\Delta t后,脉冲后沿到达了目标,此时脉冲后沿向前(向着飞机)运动了c\cdot \Delta t,同样,脉冲前沿也反方向运动了c\cdot \Delta t,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目标的运动,导致脉冲宽度由\tau变为了\tau{}'

由于脉冲宽度被压缩的比率为

\frac{\tau}{\tau'}=\frac{c+v}{c-v} 

频率与脉冲宽度成反比

f'=\frac{c+v}{c-v}f

多普勒频率

f_{d}=f'-f=\frac{2v}{c-v}f\approx \frac{2v}{c}f

其中这里的2倍是由于波束的往返,如果波束由目标接收之后,不考虑信号反射回来,那么 

f_{d}=\frac{v}{c}f

造成的相位变化值为:

\Delta \varphi =\frac{2\pi v\Delta tf}{c} 

f_{d}与相位变化值的关系为:

f_{d}=\frac{1}{2\pi}\frac{\Delta \varphi }{\Delta t} 

接下来考虑目标不朝着雷达信号运动,这时需要考虑目标朝向雷达的速度分量,而不能直接使用目标的速度进行推导。此图中雷达与卫星最短的距离为R0,雷达与x轴之间的距离设为X0,每一时刻,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为

R(t_{m})=\sqrt{R_{0}^2+(vt_{m}-X_{0})^2}\approx R_{0}+\frac{(vt_{m}-X_{0})^2}{2R_{0}}

信号的相位部分可以写为如下形式,可以推导出多普勒频率为如下形式,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频率,并非一个定值。

文中图片和公式来源于文章: Passive Location for 5G OFDM Radiation Sources Based on Virtual Synthetic Aperture

  • 7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