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很早就开始读,也买了书。但是一开始时抱着的是装逼的心态。对此书是有崇敬心态。觉得其高不可攀。后经朱彻哥哥讲英语学习时引了书中”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夕“的道理,并言及对该书多有阅读及体悟之后。开始以一种相对平视的心态读此书。后接触到辛雷的思想,逐步体会到一些道理,”此书至刚至柔,神仙也会随身携带,时时阅读“,并将其列为古往今来书本第一。后来接触了司马光的注释本,司马光是辛认为的史上第三图书《资治通鉴》的作者。读来觉得每一句意味深长,要花很久的时间细细体悟 。
今天读了一下梁启超此书中关于老子的一部分。弄明白了《道德经》开始部分的论述。据此书,当论的是名、相。有一种瞬间明白了许多的感觉。亦模糊理解了佛经中 的相。”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并不是以前教科书中讲得祸福,好坏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那么简单。祸福当都是名、相。而有了名、相,才会有一些界定标准。才会有所为 。未完待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水,无以成江河"中至刚至柔的巨大能量。不仅仅是坚持、恒心这类词语所能描述的。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