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与以太网帧格式 很多人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和以太网(Ethernet)混为一谈,这个误解大概是因为和其他局域网技术比较起来,以太网技术使用得是如此普遍、发展得是如此地迅速,以至于人们将"以太网"当作了"局域网"的代名词。 本节将讨论"局域网"和"以太网"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详细的各种帧格式详见:http://www.iana.org/assignments/ethernet-numbers 1 以太网概述 1973年,施乐公司(Xerox)开发出了一个设备互连技术并将这项技术命名为"以太网(Ethernet)"。Ethernet采用了总线竞争式的介质访问方法(起源于夏威夷大学在60年代研制的ALOHA网络),它的问世是局城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79年,Xerox与DEC、Intel共同起草了一份10 Mbps以太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称为DIX(Digital、Intel、Xerox)规范-DIX 1.0。 1980年2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成立了专门负责制定局域网络标准的IEEE 802委员会。该委员会开始研究一系列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标准,这些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其中,IEEE 802.3对于基于总线型的局域网进行了规定(实际上IEEE 802.3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很多已经实现的以太网技术)。 1982年,DIX修改并发布了自己的以太网新标准:DIX 2.0。 1983年,Novell根据初步形成的IEEE 802.3规范发布了Novell专用的以太网帧格式,常被称为802.3 原始帧格式(802.3 raw)。 1984-1985年,IEEE 802委员会公布了五项标准IEEE 802.1~IEEE 802.5。其中,公布了两种802.3帧格式,即802.3 SAP和802.3 SNAP。 后来,IEEE 802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订并作为国际标准,称为ISO 8802。 2 以太网技术概述 尽管局域网的各种标准在内容上有不少区别,但是,其主要的技术实现方法是相近的。 2.1 Ethernet地址 为了标识以太网上的每台主机,需要给每台主机上的网络适配器(网络接口卡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