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资治通鉴 - 书名解析
1、资治通鉴 - 帮助治理国家的历史
" 资治通鉴 " 书名 分析 :
- " 资治 " 是 " 帮助治理国家 " 的 意思 ,
- " 通鉴 " 指的是 " 通用的借鉴资料 " ,
这本书 是 帮助治理国家的 , 通用的借鉴资料 , 是 " 帮助治理国家的历史 " ;
统治者 可以 通过这本书 学习如何进行管理 , 普通人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国家社会管理的底层逻辑 ;
在书中 通过对 重要的历史事件的 记述和分析 , 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和治国之道 ;
资治通鉴 是一本 政治家 写的书 , 这本书主要是服务于政治 , 而不是 史官 记录历史 的书 , 全书为 政治 服务 ;
2、作者介绍 - 司马光
司马光 是 宰相 , 管理过一个庞大的国家 , 位高权重 , 其见识属于最顶级的哪个级别 , 并且潜心 20 年 ( 王安石变法中 ) 编撰的书 , 教给你 怎么 玩政治 , 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许多社会的底层本质 , 这本书 中的大部分原理 现在仍然通用 ;
司马光 出身 官宦世家 , 属于贵族士大夫集团 , 统治阶层 ;
司马光 砸缸 故事广为流传 , 古代也有舆论公关操作 ;
3、类似书籍
明朝时期 , 西游记 的 作者 见识也很高 , 至少是朝堂上的高级官员 , 对权利运行机制描写的很深刻 ;
马基雅维利 的 君主论 , 与 资治通鉴 类似 ;
二、资治通鉴核心思想
1、资治通鉴核心思想 - 政治稳定
司马光 编写 资治通鉴 的 意图 在于 资治 , 也就是 帮助 治理国家 ;
其 政治 的 核心思想 就是 要求 " 国家稳定 " ;
国家只要稳定 , 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
国家的存在 的 最终目的 并不是 追求 : 公平 , 善恶 , 正义 , 理想 , 道德 ;
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目标是 :
- 维持存在 : 国家存在是一切的前提 ;
- 维持稳定 : 社会稳定运转 , 维稳 ;
- 镇压叛乱 : 预防分裂叛乱 , 内部不能出现问题 , 平衡各基层地方利益 ;
其它的一切都不重要 , 有 道德性强 / 平等 / 法度严明公证 / 正义 这些水平越高的国家 , 维持的时间更长 , 因此国家提倡这些 ;
国家存在的目的 , 并不是为了主持正义 , 而是更加稳定 , 这可以解释很多事情 , 有些冤案就是不能平反 ;
王安石变法 , 增强了 国家力量 , 自身的存在增强 , 但是 破坏了 社会稳定 , 有利有弊 ;
2、王安石 " 变法 "
与之 相对的是 王安石 的 " 变法 " , 这个 变法 类似于 " 商鞅变法 " , 都是 先 " 苦一苦百姓 " , 让国家先富起来 , 国家军事先发展起来 , 经济先发展起来 , 然后带动人民发展 ;
- 青苗法、市易法 增加财政收入 , 贵族士大夫利益受损 ;
- 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 增加国家军事力量 , 中层的 武官 利益受损 ;
- 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 , 方田均税法 , 减轻了底层百姓负担 , 大地主阶级利益受损 ;
3、改革造成的动荡
商鞅 , 王安石 , 张居正 三大变法 , 都已失败告终 , 三个人都想要打压 中层 贵族士大夫 集团 , 增强 皇帝 和 下层百姓 的实力 , 如果按照股权分 ,
- 顶层 皇帝占 5%
- 中层 贵族士大夫集团占 60%
- 下层 老百姓占 35%
这个股份 直接决定了 军队 , 财政 , 属于谁 , 这三个人想要将 贵族士大夫 的股份 分一部分给皇帝 和 老百姓 ,
但是 , 中层肯定不乐意 , 最后变成了 :
- 顶层 皇帝占 20%
- 中层 贵族士大夫集团占 65%
- 下层 老百姓占 15%
结果 , 中层 和 底层 都损失很大 , 皇帝 先收割 中层 , 中层 更加残酷的剥削 底层 , 导致 农民起义 , 土地兼并 更加严重 , 社会动荡 , 宋朝是农民起义最多的年份 , 摊上了 2 次变法 ;
动荡的结果如下 , 千里饿殍图 :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functional"
int main() {
// 控制台暂停 , 按任意键继续向后执行
system("pause");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