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医药巨头恒瑞医药的内部红头文件在网上广泛流传,董事长亲自推动,企业全面拥抱人工智能(AI),并将AI纳入部门绩效考核,由原来的数字化营销部门统筹协调落实AI的执行。接着又有多家药企开始私有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等。
当下,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新一代深度思考AI大模型技术正呈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之势,医药行业也随之被卷入这场波澜壮阔、深刻变革的前沿风口,站在了重塑行业格局的关键十字路口。AI在医药行业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近期很多药企朋友询问,AI对其工作和转型的价值及如何干?我们针对AI赋能医药场景提出如下八大场景,以及两大应对策略。
(本文整体思路和观点、初稿由作者 明哲 完成,语言润色优化由Deepseek完成)
一、研发提速:AI为新药研发插上翅膀
传统的药物研发,就像大海捞针,费时费力,充满了不确定性。神经网络等技术,仿佛给新药研发装上了“加速器”。特别是深度学习,能模拟药物和分子间的复杂“互动”,精准预测药物的“表现”(活性、毒性、代谢等),大大缩短了筛选化合物的时间。AI还能分析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快速锁定疾病的“靶点”,帮科学家设计全新的分子结构。
2023年底,AI就成功攻克了困扰人类60年的抗生素发现难题。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AI,首次发现了一种能有效对抗耐药菌MRSA的新型抗生素。这充分证明了AI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让曾经遥不可及的成果变成了现实。
AI的作用不仅在于加速研发,更在于改变研发模式。医药研发正加速从“传统试错”迈向“AI预测”时代。未来的医药研发竞争,将是“AI算法”与“医药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谁能更有效地利用AI工具,设计出更棒的实验、解析更复杂的数据,谁就能在新药研发的赛道上抢占先机。
二、生产质控:AI打造药品“金标准”
药品生产车间是药企的“命根子”,药品质量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传统药企的质量控制,往往靠人工“层层把关”,难免会有误差和疏漏。而像AI缺陷检测等技术的应用,就像请来了一位“不知疲倦的质检大师”。凭借其超高的精准度和持续工作的能力,AI能将生产误差率控制到小数点后四位甚至更高,几乎实现了对药品生产质量的完美把控。
“集采药”质量问题?AI来帮忙
药品集中采购是为了降低药价、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但也引发了大家对药品质量的担忧。会不会因为“灵魂砍价”,药企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AI技术或许能解决这个难题。通过AI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质控水平,药企可以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集采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低价格”的双赢。
三、销售突围:AI助力精准营销
销售端是药企业绩增长的“发动机”。传统的“扫楼式”营销效率低、成本高,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而DeepSeek等AI工具,就像医药代表的“智能营销助手”。AI能从海量数据中精准分析医生的处方习惯和用药偏好,为医药代表提供“量身定制”的精准营销方案,从而推动销售业绩的增长。
如何与医生更有效地沟通?
AI的“精准营销”能力,无疑将重塑医药代表的工作方式。重复、低价值的“扫楼”模式将被AI取代,医药代表的角色将从“推销员”转变为“提供专业学术服务的专家”。医药培训讲师也面临转型,AI能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培训内容,甚至进行“虚拟专家培训”,传统的培训模式亟待变革。但同时,AI也为医药代表和培训讲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去年我给某外资药企的市场部和销售部门分享AI赋能医疗的时候,从老大从员工都一脸懵,届时还比较质疑AI对药企、对医院、对医生的价值。可曾想,过往的一年多,我给50多家三甲医院讲过AI大模型的课程,反响异常热烈。特别是很多医生对AI的使用与理解、甚至微调训练都如掌握的非常到位,医生普遍对AI+医学的融合创新需求极高。当你面向的客户都在不断的思考AI的时候,医药销售人员对此一无所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