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估值我们都非常感兴趣,在估值之前,首当其冲的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我们能够在市场上看到一个价格的情况下还要去做估值?”
答案是:“我们要找到mispricing错误定价来获利。” 换句话说,我们认为price≠value,市场的价格不等于价值。
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Grossman-Stiglitz Paradox )阐述了这个问题。简单描述一下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如果市场是信息有效的,没有理性的人会去花估值成本进行估值,那么市场价格怎么可能等于价值?”
我们举这个例子, 假设大家对一个"金苹果"的重量感兴趣,市场的公告板上写了“金苹果的重量”,如果大家都认为市场上关于金苹果重量的信息被充分反映在了公告板上,换句话说,如果大家都觉得市场公告板上写的“金苹果的重量”就是“真正的金苹果的重量”,那么是不会有理性的人花成本去衡量金苹果到底是多重的。
因为衡量金苹果到底多重是要花成本的,比如你至少得买个高精度的电子秤。但是如果市场上没有人去花费这个成本去称一称这个金苹果,“公告板上的金苹果的重量”是不可能正确的。
这里的“金苹果”就是我们无法观察的“intrinsic value内在价值”。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价格不等于价值,也就是mispricing错误定价存在。
于是我们的估值就有了意义,我们可以利用mispricing错误定价来获利。
回答了估值之前的“问题”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估值的各种方法:
Discount Dividend Valuation折现股息估值, Free cash flow Valuation自由现金流估值, Market-based Valuation市场价值模型, 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剩余收益模型,这些都是绝对估值(absolute valuation)。还有相对估值(relative valuation):P/E, P/B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