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3的PCB设计中,为了保证DDR3在高质量信号完整性、高速率运行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一般需要考虑DDR3间距的等长和各DDR3之间的拓扑结构。对于经验丰富PCB设计工程师来说等长比较好控制设计,但对于工作在不同速率下的DDR3,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也非常关键也难以把控,因此下面将详细介绍DDR常用的几种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1)点对点拓扑
点对点拓扑结构从总体上看最简单,其最明显的优点是整个网络的阻抗特性容易控制,也很容易控制信号的时序关系,故在高速电路板中需要进行双向传输的信号线常采用这种拓扑结构如下图。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为了减少反射所带来的影响,常用的办法是在传输线源端串联电阻进行阻抗匹配来防止源端的二次反射。
(2)菊花链拓扑
菊花链拓扑结构从总体上看相对而言也不复杂,并且信号网络线的阻抗也比较容易设计控制如下图。菊花链拓扑结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每个收发端接器最多只能和另外两个具有接收或发送功能的端接器相连接,并且每个连接的端接器的走线长度要求不能很长,通常在该结构的终端进行阻抗匹配。通常采用戴维南并联端接的方式进行阻抗匹配的结果会更好。菊花链拓扑结构虽然很适合速率很高且双向传输的信号线路,但是传输线的扇入和扇出的走线长度必须要严格的设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