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挑战 需再造教师角色的行动路径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挑战亟须重新审视技术哲学视域下教师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技”关系厘清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存在价值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重塑可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行动路径。

  一是在职业工作方面教师应从恐惧技术走向胜任技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这注定人工智能与教师职业不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一种“人—技”协作关系因此,教师需转变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心理与抵触情绪主动将智能技术胜任力要素纳入自身专业素养框架之中增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驾驭能力与协作能力积极建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创新路径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运用于教育的种种优势实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良性平衡例如,教师可依托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智能化学习测评工具等从程序化的常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将更多精力置于非预设非线性的教学工作之中形成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互补的人机协同架构。

  二是在知识地位方面教师应从传递知识走向建构知识一方面,教师知识权威的重构需建立在专业知识建构性认同的基础之上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角色正确审视与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产生与流通方式基于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在线会话交流、共建和共享为学生知识学习与联通提供方法工具与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为有效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属性的多变性教师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学习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人工智能应用知识在内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断提升自身智能教育素养不断激发自身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生成筛选与共享的理解力与创造力促使自身成为知识建构的引导者。

  三是在立德树人方面教师应从算度立场走向人文立场从育人角度而言,虽然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取代了教师的部分工作,但学校教育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教育是富有人性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重在对话与沟通。相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教师所具有的反思能力、批判能力、直觉思维、同理心等天赋特质,使其能够超越“教书”的行动边界,更多地担负起“育人”使命。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师生关系异化、价值观偏移、伦理风险等现实难题,具备“立德树人者”身份的教师亟须在被数据与算法影响的师生交互空间中探寻品性培育之道,铸牢教育立德树人的人文立场,成为学生德育的引导者。

  四是在管理决策方面,教师应从行动依赖走向理性能动。当教师的管理决策完全受制于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数据分析结果时,其行动主体性与角色能动性将逐渐被基于数据智能的个性化管理决策体系所侵蚀。因此,教师的管理决策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应从过度依赖转向有机互融,即教师应该从“算法数据的奴役者”成长为“理性能动的自决者”。尽管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分析与自适应能力,但归根结底依然是人类能力的自我延伸,在教育行动决策中所扮演的只是辅助角色。由此,教师仍需基于自身经验,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情数据、教学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想象力、教育智慧与专业素养,制定能够彰显自身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的精准化管理决策方案。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