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随笔

1、意义

  200年前,一个人可以学会一门手艺来维持生计,以一种安定的方式过一生。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世界正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发生着变迁。40年前存在的许多工作,如今要么不复存在,要么已经改头换面。今天职场中的年轻人频繁换工作,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至于刚刚出世的孩子,没有人知道他们将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确切的是,这种改变的步伐不会放慢。如何为快速的变迁做好准备呢?大部分人除了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之外别无选择。但作为“智人”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己,通过更加有效的学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使人生充满各种可能。

2、1万小时定律的问题

  2008年格拉德威尔的著作《异类》出版后开始获得科学界以外的关注。作者格拉德威尔在书中告诉人们1万小时法则:“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该定律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使人们相信,只要花上1万小时来练习,就可以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实际上,这是“1万小时法则”传达的一个错误理念。1万小时定律究竟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的时长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这个最低阈值。如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只需要数百个小时。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比如一些体育项目对身材有要求,身体差异不是时间和练习可以弥补的。

  再次,练习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还和练习方法有关系。

  最后,可以用“沙堆悖论”来驳斥1万小时定律。

  尽管“1万小时法则”有误导的成分,但它还是传达了一个正确的理念,那就是:在任何一个行业要有所成就,都必须付出刻苦的努力。

3、“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为什么有些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如此擅长,擅长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无论你观察哪个行业或领域,从竞技体育、音乐表演,到科学界、商业界,似乎都有几个只能用“天才”来形容的人。例如,在18世纪,莫扎特幼年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音乐的调子(可以把听觉和乐器音高的尺度联系起来的人,称为具有“绝对音高”,也有人称为“完美音高”)。拥有“完美音高”的莫扎特成为了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后200年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莫扎特的“完美音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近数十年来,科学家相信,我们的大脑带有一种极其固定的回路,而这些回路决定了我们的能力。当遇到适当的触发因子时,大脑就采用“重新布线”的方式做出反应,神经元之间搭建新的连接构建回路。与此同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随时间的流逝,要么得到强化,要么被弱化。年轻人的大脑的“重新布线”能力比成年人更强,所以有些能力只能在6岁、12岁或18岁之前培养,或者在这些年龄之前更容易培养。莫扎特具备的“完美音高”就是其父亲从小培养,才使莫扎特具备的一种能力。

  迄今为止,我们尚不能辨别都有些什么回路,它们在做些什么,但我们知道它们一定存在,并且是训练的产物,而不是某些天生的基因。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对应,我们称为大脑的适应能力。回到本小节的最初,为什么有些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如此擅长,擅长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作者的答案是,天才都是通过专注的训练促使大脑改变,这些改变使得他们能够做到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天才更懂得利用大脑的适应能力。

  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了一种关于人类潜力的新的思考方式。自远古时代开始,人们通常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一些固定的潜力,有些人具有音乐潜力,有些人在数学方面有天赋,有些人则适合体育运动。因此教育的目的变成了帮助人们发掘他的潜力,使人们充分利用他们内在的才华。而《刻意练习》告诉我们,大脑具有适应性,而训练可以创造一些我们以前并未拥有的技能。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创造和发展潜力的方式。

4、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脑的结构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很大程度上就像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响应体育锻炼那样。围绕“大脑为响应大量训练会怎样改变”,科学界以伦敦出租车司机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

  伦敦的路况极其复杂,城市的主干道随意地弯曲着,环形交叉路、单行道和断头路更是随处可见。此外,伦敦采用古怪的编号系统和横跨在市中心的十几座桥梁,都会使人们找不到某个特定的地址,即便使用GPS系统也会陷入混乱。所以对于游客来讲,在伦敦出行时最好搭乘出租车,你只要告诉司机目的地的地址,或者附近的随便什么标识,他就能带你过去。

  鉴于伦敦复杂的路况,想要成为出租车司机的人必须通过由交通部主持的一系列测试,这些测试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测试。参加测试的司机,必须对以查令十字街为圆心的约9.6千米半径范围内的区域有全面的了解。这其中包括大约2.5万条街道、比街道数更多的各种建筑(包括政府机构、商业中心、体育馆、俱乐部、警局、监狱等等)。此外,司机还必须能根据时间、路况等因素综合考量各种可行路线,快速做出最优选择。一位想要通过测试的司机,通常需要花上数年的时间来掌握这些“知识”。

  他们的记忆力和导航能力令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神经系统科学家马圭尔对伦敦司机做了一系列深入研究。马圭尔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比16位出租车司机与50位普通男性的大脑的差异。结果发现他们大脑的海马体(与记忆有关,形似海马)的后部比一般男性要大,并且当出租车司机的时间越长,该部位也越大。马圭尔又将他们与那些在固定道路上开车的公交车司机进行比较,发现仍然是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更大。这说明海马体后部的尺寸变化与驾驶行为本身没有关系,而与定位导航能力有关。由此得出“大脑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像肌肉那样,越锻炼越强大”的观点。

5、大脑的适应能力

  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它使人体内的温度、血压、心率、血糖、PH值等保持稳定。当我们进行体育锻炼时,身体的各个系统就会感受到压力,以至于原来的体内平衡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身体开始响应变化重新建立体内的平衡。当新的平衡建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应对以前感到十分艰难的那些体育锻炼活动。如果希望改变不断进行下去,必须不断加码练习。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大脑。大脑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即使是纯“体格技能”的训练,大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训练也能造就大脑的改变。

  经常性的训练会使大脑中受到训练挑战的区域发生改变。大脑通过自身重新布线的方式来适应这些挑战,增强其执行挑战所需要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适应能力,因此,年龄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越大。

6、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我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很多名词在我们的脑海中都有对应的心理表征,比如说狗。假如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狗,“狗”这个词就仅仅是一个知识;不过,随着我们和狗一块玩,并且开始了解它们,所有这些信息都被整合到一个全面的概念中,当我们听到狗这个词,不必搜索记忆便能想起关于狗的各种细节,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即时访问。这个时候,“狗”这个词就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单词库中,同时也被添加到了我们的心理表征集中。

  刻意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伦敦出租车司机就是通过描绘这座城市越来越复杂的心理地图来导航,也就是说,通过创建心理表征来导航。

  再以国际象棋为例。许多致力于成为国际象棋大师的人,不经意之间就培养了卓越的盲棋技能。这是因为他们都曾花费无数个小时来揣摩各种高明的棋局,分析每颗棋子的位置,推演各种可能的着法,也就是所谓“打谱”。经过多年的训练后,棋手往往只用看一眼,就能分辨整个棋盘上棋子的布局的规律,这种规律,我们称为“数据块”。一位棋手训练成国际象棋大师,预计需要累积5万个这样的“数据块”,从而创建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所以,将杰出人物和其他人区别开来的因素,正是前者心理表征的质量和数量。

  关于心理表征,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它们都是“行业或领域特定的”,脱离了特定的场景,心理表征的作用就会失效。比如,国际象棋棋手的心理表征并不会使他们在涉及视觉空间能力的测试上具有超出他人的优势。技能和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技能越娴熟创建出来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炼技能。

7、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只是有目的的练习,它与有目的的练习在两个重要方面存在差别。首先,刻意练习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之中最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平。一些没有客观标准来评价卓越的行业,我们可能无法从刻意练习中积累知识。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水平。导师必须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有一些可以传授给他人的有益的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具有以下特点:

  • 刻意练习针对的技能,是已经高度发展并有一整套标准训练方法的技能,训练中应有导师进行指导。
  • 刻意练习需要人们适度走出舒适区,不断尝试哪些刚好超出他们当前能力范围的事情。
  • 刻意练习需要有总体目标,并且拆分为一系列的特定目标,以便实现一系列微小的改变,最后将这些改变累积起来,构成之前预期的大变化。
  • 刻意练习需要“刻意”进行,简单执行导师的指令是不够的,学生必须专注并有意识地采取行动。
  •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便及时调整。一开始的反馈多数来自导师,但随着练习推进,学生逐渐能够自我监控并发现错误,这种自我监控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
  • 刻意练习与有效的心理表征互相促进。随着水平的提高,心理表征越来越清晰,而高效的心理表征又有助于提高水平。
  • 刻意练习着重关注已获取技能的某些方面,通过针对性练习,获得整体水平的提高。

8、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

  如果你所处的行业或领域之中,刻意练习可以实行,那么,你应当采用刻意练习。如果不是,那就要尽最大的可能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在实践中,这些原则可以归结为带有几个额外步骤的有目的的练习:首先辨别杰出人物,然后推测他们如此杰出的原因,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表现卓越),最后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几乎总是找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尤其在高度发展的行业内,从业者需要的技能愈加复杂,相应导师的教授方法也更加精细化。

  出于各种原因,生活中我们可能没有导师做指导,必须自己想出练习的方法。下面以富兰克林刻意培养写作技巧为例。

  根据富兰克林的自传,他童年接受过的教育有限,最多只能保证他写出语义通顺的句子。但他却十分想写出《观察家》上那样高质量的文章,于是自己想出了一系列办法提高写作水平。最初,他精选出自己喜欢的几篇文章并写下每个句子的简短描述,等过一段时间文章的词句忘得差不多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重写那些文章,写完之后再与原文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在遣词用句上的问题并加以修正。

  紧跟着富兰克林发现,这样练习的最大问题是他的词汇积累并不丰富,无法在写作时“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将《观察家》上的文章改写成诗句,为保证诗歌的韵律和声律相一致,从而锻炼词汇搜索的能力增加词汇的积累。

  最后,富兰克林再来提高写文章的逻辑和结构设计能力。他又一次选择了《观察家》中的文章,拿出一些纸,为文章的每个句子写下一些提示线索,并故意打乱这些线索的顺序,将它们放在一边。等到很长时间后,他已经忘掉这篇文章时,再拿出这些线索,将它们按照自己认为最符合逻辑的方式编排起来并重写文章。写完后再与原文对比,思考自己在整理文章思路、梳理逻辑上的不足,从错误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富兰克林成了一名作家,他的著作在今天依然被人们广泛阅读。

  与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不同,得益于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容易地从网络上找到绝大多数技能的练习方法。互联网上的信息应有尽有,但也良莠不齐,我们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甚至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