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Bee模块学习

  • 更新中

前言

ZigBee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作者看了几遍说明书就能够完成ZigBee的基本的串口通信。
不过ZigBee模块的价格相对较贵,并且通信信息容易被其他人获取,所以在通信项目中,还是需要进一步考虑。

硬件以及调试工具

使用的ZigBee模块:DL-20
串口线:
电脑使用串口软件:XCOM;

使用说明

DL-20模块需要3.0V-5.5V供电;
一般需要两个及以上的模块进行通信;
DL-20有两种模式:
1、点对点模式:
点对点模式分为A端和B端。A端口收到的数据会被B端口发出,B端口收到的数据通。过A端口发出,并且在点对点模式中,需要在同一频道才可以保证两端的数据可以完全传输。
并且同一频道只能有两个节点激进行互相通信。
2、广播模式:
广播模式顾名思义,相当于这个模块在某个频道上用广播的方式进行把数据发出去。其他模块就可以在这个频道上收到这个数据。

ZigBee模块的配置(HL-20)

DL-20的操作方法很简单,新手也可以快速上手。
模块分为5个配置:
进入设置模式>>设置波特率 >>设置频道 >> 设置主/从机 >> 确定设置
进入设置模式:
需要在DL-20通电之前按下按键。通电后模块的4个LED一直循环闪烁的时候松开按键。就进入了设置模式。如果没有LED闪烁可以是因为按键没有按下或者没有重新上电的缘故。或者这个模块以及坏了。
设置波特率
进入设置模式后,就进行波特率的设置了。4个LED灯亮的位置就代表了波特率,按下按键可以更换所选的波特率,长按至4个LED闪烁进入,下一个设置界面。
下图是波特率的对应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置频道
进入设置频道后,DL-20有着16个频道,按下按键可以更换所选的频道,一般的话,我们是将两个模块调到同一个频道上进行通信,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个模块的LED灯显示,在另一个模块上选择和上个LED灯显示一样的频道就行了。然后长按至4个LED闪烁确定进入下一个设置界面。
设置模式
进入设置频道后,DL-20有着2个模式,上面有讲解,点对点和广播模式。同样是通过按下按键更换模式,选择到合适的模式后,然后长按至4个LED闪烁,进入下一个设置界面。
下图是两种模式的示意图(点对点模式有两个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确定设置
然后长按至4个LED闪烁,放开后LED常亮2秒后,就确定了刚刚的全部设置。如果这个时候断开电源,之前的设置全部不生效、也不会保存。

实际操作

连接串口的一个ZigBee模块
1、将串口线连接到其中一个模块上,串口线和模块接线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波特率设置成1152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随便设置一个频道(我随机选择的右边两个LED灯亮的频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选择工作模式(我这里选择的点对点A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一个ZigBee模块
随便找一个电源给ZigBee模块供电,并且短接TX-RX。使得收到的数据马上就回发出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ZigBee模块的设置除了把他设置为点对点B端,其他均不变。(波特率、频道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在电脑端上给ZigBee发一段消息
1、先打开串口助手,并连接串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然后随便发送一段话给ZigBee模块,我们发送了出去,并且传递给了B端,然后因为B段的RX和TX是连起来了的,所有消息有传递给了A端,A端的数据就打印到了我们的串口助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DL20无线串口模块的代码。首先,我需要确认DL20模块的具体型号和用途,因为不同的无线模块可能有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接口。DL20可能是一个常见的串口转无线模块,比如基于蓝牙、Wi-Fi或LoRa的模块。 接下来,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如何编写代码来控制这个模块,包括初始化设置、数据发送和接收等步骤。由于模块通常通过AT指令进行配置,我应该先介绍基本的AT指令用法,然后提供示例代码结构。 需要考虑到用户可能的开发环境,比如Arduino、STM32或者Python,但用户没有明确说明,所以保持通用性比较重要。可能需要分几个部分来讲解:硬件连接、AT指令配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代码示例。 另外,用户可能对错误处理和应用场景感兴趣,比如数据校验、超时处理以及模块的实际应用例子。这部分可以增强回答的实用性。 要确保遵循系统级指令,所有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在这个问题中可能涉及数学公式较少,主要关注代码和配置指令。同时保持结构清晰,用中文逐步解释,确保用户能理解每个步骤。 最后,检查是否需要补充模块的典型应用和常见问题,帮助用户更好地应用代码解决实际问题。可能需要提醒用户查阅具体的数据手册,因为不同厂家的DL20模块可能有细微差别。</think>DL20无线串口模块是一款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串口透传模块,常用于工业控制、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其代码开发主要围绕串口配置、无线参数设置和数据收发逻辑展开。以下从硬件接口、代码结构和典型应用三个层面进行说明: 一、硬件接口配置 1. 串口参数设置(波特率需与模块匹配): ```c // Arduino示例 Serial.begin(115200); // 匹配DL20默认波特率 ``` 2. 硬件流控制(可选): $$RTS/CTS \in \{0,1\} \quad \text{(通过AT指令使能)}$$ 二、核心代码结构 1. AT指令配置模式(需拉低SET引脚): ```c digitalWrite(SET_PIN, LOW); // 进入配置模式 delay(100); Serial.println("AT+BAUD=115200"); // 设置波特率 Serial.println("AT+CH=5"); // 设置信道 digitalWrite(SET_PIN, HIGH); // 返回透传模式 ``` 2. 数据透传模式示例: ```python # Python伪代码 ser = serial.Serial("/dev/ttyUSB0", 115200) while True: if ser.in_waiting: data = ser.read_all() # 接收无线数据 process_data(data) if need_send: ser.write(b"SensorData:25.6") # 发送数据 ``` 三、典型应用场景代码 1. 工业传感器数据采集: ```c // STM32 HAL库示例 void send_sensor_data(float temp) { char buffer[32]; sprintf(buffer, "TEMP:%.2f", temp); HAL_UART_Transmit(&huart2, (uint8_t*)buffer, strlen(buffer), 1000); } ``` 2. 无线中继控制: ```arduino void loop() { if(Serial.available()){ String cmd = Serial.readStringUntil('\n'); if(cmd == "RELAY_ON"){ digitalWrite(RELAY_PIN, HIGH); } } } ``` 注意事项: 1. 数据校验建议使用$CRC16\_MODBUS$算法 2. 通信超时应设置$Timeout \geq 3 \times T_{packet}$ 3. 信道冲突避免:$$CH = (BaseChannel + DeviceID)\ mod\ 16$$ 建议开发步骤: 1. 先用USB转TTL工具测试AT指令 2. 实现基础收发后再增加协议封装 3. 实际部署时注意天线安装位置和方向 不同厂家的DL20模块可能存在指令集差异,具体开发需参考对应版本的《AT指令手册》。工业场景建议增加数据重传机制和信号强度检测(通过AT+RSSI?查询)。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菜汪的逆袭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