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机遇、挑战与未来展望
1. 引言
人工智能(AI)被定义为“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能力”或“智能体在广泛环境中实现目标的能力”。这一定义引发了诸多重要经济问题,例如,若AI使越来越多原本由人力完成的任务实现自动化,经济增长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能否将AI的出现与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稳定的增长率和资本份额相协调?在21世纪,这种稳定性是否会持续?当AI和自动化应用于新思想的生产时,上述答案是否会改变?AI能否如一些人预测的那样,推动经济增长率大幅提升,甚至引发“奇点”现象?在何种条件下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条件是否合理?企业层面的因素,如市场结构和创新激励,如何调节A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AI对企业的内部组织有何影响,又会带来哪些后果?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探讨。一是将AI视为至少持续了200年的自动化进程的最新形式。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电力到计算机芯片,生产自动化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特征。我们将AI看作一种新的自动化形式,它可能使更多原本难以实现自动化的任务变得可行,这些任务可能是非重复性的,如自动驾驶汽车,也可能需要高技能,如法律服务、放射学和一些科学实验室研究。这种观点使我们能够利用历史上经济增长和自动化的经验来构建AI模型。二是自动化和A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受到鲍莫尔“成本病”的制约。鲍莫尔观察到,生产率快速增长的部门,如农业和制造业,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份额往往会下降,而生产率增长相对较慢的部门,如许多服务业,其份额则会上升。因此,经济增长可能并非受限于我们擅长的领域,而是受限于那些至关重要但难以改进的领域。将这一增长特征与自动化相结合,可以更丰富地描述经济增长过程,包括对未来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