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发展历史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了摩尔定律、Dennard Scaling、冯诺伊曼结构和哈佛结构。从早期的ENIAC到现代计算机,阐述了计算机性能提升面临的挑战,如存储墙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北桥和南桥芯片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同时,文章提及了历史上重要的计算机,如ENIAC和EDVAC,以及它们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地位。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发展历史

两大定律与两种结构

既是要回顾计算机的发展,那必然绕不开著名的摩尔定律。当然摩尔定律想必已是闻名天下,但除此之外在体系结构领域内,还有一个定律叫Dennard Scaling,相对而言不是那么有名。

此外还有一个绝对绕不开的,那就是著名的冯诺伊曼结构。比较巧合的是,体系结构领域内也有一个与之对应、却不太出名的,叫哈佛结构。

摩尔定律

相同面积的集成电路里,晶体管数目每18-24个月会增加一倍【1】

值得注意的是,摩尔定律只是一个经验定律,只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法则。目前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了,即晶体管数量的增长已经放缓了。若把18-24个月翻一倍换算成每年的增长速度,则是大约每年翻1.4倍到1.5倍,则增长速度的变化大致如下。

  • 1977年到1997年,平均每年翻1.46倍
  • 1997年到2017年,平均每年翻1.34倍
    • 而在2012年到2017年,每年仅翻1.1倍,摩尔定律已不复存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

  • 第1阶段:晶体管不够用
    • 彼时芯片集成度还很低,有限的晶体管数量限制了系统结构的设计
  • 第2阶段:更多、更快、更省电
    • ”更多“即越来越多的晶体管,使得系统结构设计可以大展身手
    • ”更快“是晶体管尺寸不断减小,开关速度不断加快,芯片频率也越来越高
    • ”更省电“是随着工艺的进步,工作电压越来越低,负载电容也在降低,
  • 第3阶段:复杂、不快、不省电
    • ”复杂“是纳米级工艺给物理设计带来的巨大难度,如连线之间的相互干扰、工艺带来的片内漂移问题等等。此外过多的晶体管数目也加大了设计、验证测试的难度。
    • ”不快“指的是频率很难再提高了
    • ”不省电”则有三方面原因:漏电功耗不断增加乃至不可忽视、晶体管阈值电压很难再降低、连线功耗占主导而不是晶体管功耗

在第2阶段中正是摩尔定律最为有效的阶段,此时系统结构的设计主要集中在ILP(Instruction Level Parallelism)即指令集并行上,进而出现了若干经典的设计:流水线结构、乱序执行结构、缓存层次结构等等。此时还有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就是存储墙(Memory Wall):虽然处理器速度越来越快,但内存速度的提升远远赶不上处理器速度。当内存远远慢于处理器时,就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尽管处理器运行得很快,但是由于数据和指令来自于相对更慢的内存,因此处理器再快也没意义,不得不等待访存。缓存层次结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而第3阶段中摩尔定律逐渐失效,原因在于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晶体管数量增长无法保持以前的高速。此时单核性能已经难以提升,进而转向多核结构。难以忽视漏电问题使得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功耗,而不仅仅是考虑性能的提升。功耗问题的出现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散热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处理器的发展速度。

Dennard Scaling

如今功耗问题已不可忽视,而Dennard Scaling正是一个关于功耗的定律。

随着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功耗密度保持不变,即单位面积的功耗保持不变。【3】

原因在于,晶体管尺寸的降低,同时也带来了电压和电流的降低。不严格的来说,晶体管面积与边长是平方关系,使得单位面积内的晶体管数目增加也是平方增加,而电压和电流的则随着边长减小而同时降低,使得单个晶体管的功耗也呈现平方级的下降,总的来说单位面积的功耗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是如此的美好:我们不需要考虑功耗问题,只要堆越来越多的晶体管,就可以直接获得性能上的提升。但这么美好的定律其实也很短暂,原因在于Dennard Scaling只考虑了动态功耗,而在纳米级工艺之前,由于绝缘层足够厚,因此漏电功耗可以忽略不计。而随着纳米级工艺的到来,晶体管内的绝缘层越来越薄,使得漏电流越来越大,漏电功耗几乎是直线上升。

此外从功耗公式上可以来观察一番:

  • 动态功耗(单个晶体管) = 1/2 * 负载电容 * 电压的平方 * 频率
  • 静态功耗 = 漏电电流 * 电压

在只需考虑动态功耗的年代,随着晶体管边长的缩小,电压随着长度缩小而降低,因此单个晶体管的动态功耗呈现平方级降低,而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目平方级增长,因此功耗密度保持不变。而公式中电压的平方,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即不断降低电压即可获得更大的主频提升空间。此外还可以通过工艺的改进来降低负载电容,从而进一步为主频提升留出空间。而主频的提高直接带来的就是性能的提升,这一阶段可谓是摩尔定律和Dennard Scaling共同造就的黄金时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随着工艺的进步,漏电电流持续增大,而电压则无法继续降低——晶体管内的P管和N管有一个开关的阈值电压,因此很难降得很低。在此趋势下,静态功耗持续增加,很快就到了让人无法忽视的境地。而受限于工艺的发展,负载电容也难以下降。另一方面,散热技术的缓慢发展则意味着功耗有一个上限。种种因素下,主频的提升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这一阶段Dennard Scaling的失效,使得功耗问题越来越严重,进而使得主频的提升越来越缓慢。

冯诺伊曼结构

冯诺伊曼结构,最初提出是在1945年由著名数学和物理学家冯诺伊曼所起草的《Fir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