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知识大全

目录

一、什么是电感

二、电感的种类

        1、共模电感

​编辑​编辑

         2、差模电感

         3、工字电感        功率电感

         4、磁珠

        5、变压器

         6、R棒电感、棒形电感、差模电感

 三、电感符号

 三、电感特性

四、电感的能量公式

五、电感三个公式

六、自感概念的介绍

  ​编辑  ​编辑

​编辑

七、互感概念的介绍

八、从电感电压的公式角度理解电感

九、电感的功能类型分类及各功能讲解

十、相同电感量,选用磁芯与绕制匝数的两种方案介绍

十一、选用磁芯小,线圈绕制的匝数多与选用磁芯大,线圈绕制的匝数少两种方案哪种通过电流能力强分析及方案选型

十二、磁芯制作材料介绍

十三、拿到一个未知的电感时,如何测试该电感的饱和电流?

十四、电感电流不能激变分析

十五、电感产生尖峰电压原理分析

十六、二极管参数的选型确定

十七、电感的峰峰值电流、电感的平均电流讲解​编辑

十八、电感的几种工作模式




一、什么是电感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是一个物理量。当线圈通过电流后,在线圈中 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这种电流 与线圈的相互作用关系称为电的感抗,也就是电感,单位是“亨利(H)”,以美国科学家约瑟夫•亨利命名。                                          其实电感与电容是刚好是对偶的形式存在的,就是可以认为,很多性质,电 容与电感,完美的相反,对于实际的电感器,与电容器来说,外观差异是相当大 的,电感器,通常认为是带有铁心的线圈。

        电感是会阻碍电流的变化的,阻交通直,通低频,阻高频,他跟电容是可以 对照着来理解的。

         前面在学习电容的时候,为了让大家更形象,更通俗的去理解这个元器件,都是拿水缸去打比方的,但是对于电感,我们很难拿生活中的例子去类比

二、电感的种类

电感的种类有很多种,比如共模电感,差摸电感,功率电感,滤波电感,贴片电感等等。

甚至变压器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感,电机也是一种电感,把线圈一圈一圈的绕制在一个磁芯上,就构成了电感

        1、共模电感

下面的照片,中间绕一个圆环形的磁芯,外面绕了一匝一匝的线圈,再引出4个脚,这样的电感基本都是共模电感。这个电感的作用就是抑制共模干扰的。

但是由于制造的工艺不同,它不光有磁芯,还有塑料骨架,由于有骨架,它明显容易固定一些,引线也不容易断

下图是一个桥式整流电路,一个整流桥+电容,就可以把一个220V的交流电,整流成310V的直流电

在这个电路中:当L电压高于N电压的时候,电容C1上的电流是从上流到下

                         当N电压高于L电压的时候,电容C1上的电流还是从电容上端流到电容下端

所以,不管是L电压高于N电压,还是N电压高于L电压,对于电容来说,电流始终从电容C1的上端流向电容的下端,也就是说,L和N之间是交流电,而电容C1上端的电压始终高于下端电压,C1两端的电压方向是不变的。

而且,电容C1起到了储能的作用,后级负载需要电能,电容C1就供给后级,如果我们把电容C1两端的电压变化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我们就认为电容C1两端电压近似不变

 下图的L1就是共模电感,这个电感的作用就是抑制共模干扰

C1是X电容,抑制的是差摸干扰,共模电感抑制的是共模干扰

         2、差模电感

下面的是差摸电感,大家可以看到它有两个引脚

差摸电感在交流转直流电路中是用来抑制差摸干扰

         3、工字电感        功率电感

这是另外一种电感,我们一般叫它功率电感或者工字电感

在后面要学习的BUCK电路中,会使用这样的电感

        插件工字电感/功率电感                              贴片工字电感/功率电感

 

不管是插件的工字电感,还是贴片的工字电感,它的外围都是有很强的干扰的

是因为,它所处的工作环境就是高频场合,会存在很多干扰。

所以,就有了这种一体成型的电感,这种电感一般用在BUCK电路中,外围的金属可以起到很好的干扰屏蔽作用。

         4、磁珠

这样的电感,外形和贴片电容差不多,这种电感叫做:磁珠

它是用来滤除信号级别的干扰的,比如通信口的干扰

磁珠用于高频的场景,磁珠标注的一般是100MHz的阻抗值。

        5、变压器

变压器的里面也有绕组线圈,也有磁芯

         6、R棒电感、棒形电感、差模电感

这是R棒电感,也叫做差模电感,用在AC-DC电路中。

这种电感在安装尺寸上更有优势,占地面积更小。

 三、电感符号

电感,共模电感,变压器,它们的原理图符号是有区别的

我们用这样的原理图符号来表示电感

电感                                  共模电感                               变压器符号

 

 三、电感特性

         因为电感不仅涉及到电能,还涉及到了磁能,所以电感本身比较复杂,我们只能尽可能通俗的带大家认识电感,以实用为主,从实用的角度来认识电感。

 前面我们在学习电容的时候,知道电容的特性是:通交隔直电感也具有类似的性质,但是电感是反过来的电感的特性是:通直阻交。

电容通高频阻低频,因为容抗Xc = 1/(2πfC),其中f是电源的频率,C是电容的容值,频率f越高,容抗越小,所以说,电容通高频阻低频,高频信号的时候,电容的容抗小,低频信号的时候,电容的容抗大。

而电感的感抗XL = 2πfL,其中f是电源的频率L是电感的感量,当频率f大的时候,感抗就大,当频率f小的时候,感抗就小。所以对于高频信号来说,电感对高频信号的阻碍作用大,所以,电感是通低频,阻高频的

我们知道,电容的本质就是充放电,对吧,不管是储能,还是滤波,都可以用充放电去理解。

而电感的感抗单位是Ω,很明显,电感也是阻碍电流的,但是这里要注意,严格的说,电感是阻碍电流的变化而不是阻碍电流,电路中的电流想要变大,那么电感就阻碍电流变大,电路中的电流想要变小,那么电感就阻碍电流变小,反正,不管电流是变大还是变小,电感总是阻碍电流变化,而且,理想的电感不消耗任何能量,所以,电感可以用来储能,正是由于电感阻碍电流的变化,所以电感也可以用来滤波,

四、电感的能量公式

电感的能量公式是:E = 1/2*L*I²,其中L是电感的感量,I是流过电感的电流

对于电容来说,电容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电容的电流i的关系是:I = C*du/dt。

那么,对于电感来说,也有一个类似的公式:U = L*di/dt。其中L表示电感的感量di表示流过电感的电流的变化量,dt表示电流变化di所花费的时间,di/dt表示的是电流的变化速度。请问大家,我现在跑步,10秒钟跑了100米,那100米/10秒表示什么啊?是速度。

电感中的电流在dt=2秒内从10A增大到20A,那电流变化量di=(20A-10A),请问,di/dt=(20A-10A)/2是什么?        是不是在2秒时间内,电流的变化速度。

那么,对于电感来说,U = L*di/dt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啊,电感两端的电压U和什么有关系?

电感两端的电压U正比于电感的电感量L,也正比于电感中电流的变化速度di/dt,对不对,也就是说电感中的电流变化速度越快,电感两端的电压就越高

那么,请问大家,同一个电感,当电感中的电流=100A的时候,电感两端的电压U等于多少?

电感中电流恒定等于100A的时候,电感两端感应的电压U就等于0,因为电流变化速度等于0,对不对,要注意区分电流的大小和电流的变化速度,电流变化速度等于0, U = L*di/dt中di/dt=0。

五、电感三个公式

感抗XL = 2πfL

电感中的能量E = 1/2*L*I²

电感两端电压和电感电流的关系:U = L*di/dt

六、自感概念的介绍

         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当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 时,其周围的磁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此变化的磁场可使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电动势用以表示有源元件理想电源的端电压),这就是自感。 右手定则

    

对于这个自感电动势,其实我们可以直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记住他就好 了,U=L*di/dt,对于电感的感应电容时,跟电容的电流也可以相对于的来记忆

七、互感概念的介绍

        两个电感线圈相互靠近时,一个电感线圈的磁场变化将影响另一个电感线 圈,这种影响就是互感。 互感的大小取决于电感线圈的自感与两个电感线圈耦合 的程度 ,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元件叫做互感器。 我们经常会听到,电流互感器。

         按照这个原理制造的元器件,两个线圈,共磁芯,存在互感,但是不一定是 互感器,                   电能 → 磁能 → 电能

 磁芯中间的箭头是什么?磁力线的方向。磁芯就是导磁的。

八、从电感电压的公式角度理解电感

         U = L * di/dt, 自感就是反应电流变换率的。电流不变,变化率就是 di/dt=0,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几条结论:
        第一:当电感定了,则 L 就定了。
        第二:当电感定了,电流的变化率大,则自感电压大。
        第三:当电感定了,电压变化大,则电流的变化率大。
        第四:当电压定了,电感感量可选,则电感大了,则电流的变化率就小,电 感小了,则电流的变化率就大。
根据公式
电感是如何阻高频,通低频的?U=L*di/dt,这 个可以相对于电容一样对应着记忆,电感有感抗,电容有容抗。

 

这个是一个交流输入的电路,假设:输入为 100Hz ,15VAC ,L=1mH
求一求,电流的大小,我们一求就会发现,频率较低,发现感抗非常小,基本可 以忽略。

假设:输入为 1MHz ,15VAC ,L=1mH ,求一求 ,电流的大小?

         一旦当频率超高的时候,感抗是无法忽略的,所以,对于电感:通低阻高的 (交流通常是指有效值)

  

 看成勾股定律一样计算,所以,他在高频的情况下,影响是非常大的

电感的能量公式,与电容的能量公式,又是两兄弟了,电容是电压不可以突 变,而电感是电流可以突变,这个也可以相对应着理解,那么,我们从能量的 角度出发,看看,电感的电流为何不能突变啊。

 假设,电流从 1A 突变到 1000A。那么,他的能量是不是可以认为他的 能 量突变了?500J 的能量,一瞬间增加。那么,如果突变更大,那么,也就是能 量突变的更加大了,能量是需要慢慢来充的,不可能跳变的。如果,能量突变了, 那么会产生爆炸的,比如电容短路,电感流很大电流,突然断开,可能烧毁。

九、电感的功能类型分类及各功能讲解

其实电感的功能分类也可以类比电容来理解的,电容我们说是分为储能和滤 波是吧,那么同样的,电感也可以分为能量型和滤波型的。能量型主要用于存储 能量,那么这个时候电感的电感量就要偏大了,能量型的话,一般是 mH uH 级 别的。滤波型主要用于滤除高频,电感量偏小。这个跟电容对比也一样,电容滤 除高频,也是容量很小的是吧?一般是 nH ,uH 级别的。

十、相同电感量,选用磁芯与绕制匝数的两种方案介绍

比如,我们需要一个 1mH 的电感,通常有两种方法,能得到 1mH 的电感量
如果:磁芯型号相对更大,圈数相对较少,可以得到 1mH 电感量
那么:磁芯型号相对更小,圈数相对较多,同样也能得到 1mH 的电感量的

十一、选用磁芯小,线圈绕制的匝数多与选用磁芯大,线圈绕制的匝数少两种方案哪种通过电流能力强分析及方案选型

         

当磁芯面积、体积只要定下来之后,磁通量就定下来了,也就是说扼制电流的能力就定了,电感电流大到一定程度后,那么电感是不是会出现磁饱和的现象啊,也就是说,电感是有一个能够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吧。如果电感电流超过了饱和电流,那么电感就相当于短路了,电感就可能会损坏。
对于不同的绕线的线径来说,不同的线径,通过电流的能力也 不一样的是吧, 线径越粗,过电流的能力就越强 ,那么同样的, 如果电感的标称电流越大,那么绕制的线径就会越粗,则电感的体积也会越大了 。所以电感的磁芯大, 绕制匝数小 的这种方案通过电流的能力会强一些
我们来分析下两种方案的选型。
A 方案和 B 方案,如果两种绕制方案都能满足我们的过电流能力的话,实际 选用中,我们怎么来选型呢?我们说, 磁芯小,相对于磁芯大的话,价格会相对便宜 是吧,但是 磁芯小,绕制的线圈数就会更多 了是吧。那么 绕制的线圈匝数多了,产生的铜损就会大 吧,而且 发热也会大 ,这样 效率就会下降了 吧?而磁芯大,那么价格就会贵一些了。
但是我们说 磁芯大,绕制的匝数就会少一些 ,这样 铜损就会小些,发热也会小,效率相对也会更高些 是吧。那么通过我们对两种方案的分析,是不是两种方 案各有优缺点啊?那么我们再选择的时候,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了是 吧,有时候总得牺牲一些条件,需要相互妥协。这个也要分情况的,比如环形电感或者变压器,加工费也很贵。如果是标准品,可以直接按照厂家的价格来选取就好了。
那铜损指的是什么呢? 铜线上会有内阻,这个内阻上会有损耗,也可说是线损。

十二、磁芯制作材料介绍

1、铁氧体 2、钕铁硼 3、铁硅铝, 这些磁芯特性比较适合 几十 KHz 到 几百 KHz, 所以经常用到。

十三、拿到一个未知的电感时,如何测试该电感的饱和电流?

        如果电感没有出现饱和的话,电感电流的上升曲线是一一定斜率上升的是吧,如果电感出现了饱和,那么在饱和点处,就会出现拐点,这个拐点往上,电流急剧变化,以指数规律变化。那么,如果我们要测饱和的话,通常是功率电感才会这样测试,比如说 BUCK 电路等等,信号滤波使用的电感,一般不用考虑这个东西。

 这个尖尖,电流斜率变大很多,这就是失去电感特性的临界点了,有损害器件的风险。

十四、电感电流不能激变分析

可以用阻抗的形式来分析一下

 比如说这里有个一很简单的电路。比如刚开机的一瞬间,是不是电流一下从无到有?

从无到有的这一瞬间,电流变化率其实是很大的,变化率越大也 就是斜率越大,可以等效成频率越高,开机瞬间,可以等效成频率很高,那么此 时根据感抗公式 XL=2πfL 感抗是不是也是非常大的?那么一开始就决定了他, 电流不可激变,那么接通之后呢?如果电流激变的话,是不是激变越厉害,他的 感抗同样也是越大?

 如果电流激变,我们分析一下,一旦电流激变,L上的感抗必定更大,R1 和 L5 分压,由于感抗大,是不是 R1 分的的电压会越小?那么,R1 分的电 压越小,根据 I=U/R U 小,当然电流会变小,相当于一旦激变,电流就被拉扯住了,想跑没那么容易。一个回路的分压,是不是根据元器件的阻抗比例来分配的?

        整体分析,一旦电流激变,整体阻抗 Z=R1+XL,Z 会变大,从而拉 扯着电流的变化,所以,电感对于电流,有着天然的负反馈,这就是他的本质特 性,导致电流不突变。

十五、电感产生尖峰电压原理分析

当开关闭合时,电感上的电流缓慢上升,这里的源是 12V,通过电感流到地是吧。
U = L*di/dt,U 是定死的,L 是定死的,那么 di/dt 的值就是固定的,也就是斜率是固定的。
讲一个判定方向:如果是储能,那么电流从正进从负出(电流变大),如果是释放能量,那么电流从正出从负进。储能(电流越来越大是储能),释能(电流越来越小是释能)
分析下开关断开的情况

         当开关断开时,电感上的电流没有了通路是吧?U = L*di/dt ,那么我们 根据这个公式,没有通路之后是不是电流要变为 0 啊,也就是 di/dt 是特别大是 吧,那么 L 是固定的,那么 U 是不是很大啊。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电感要阻碍电 流变到 0,就在电感两端产生了感应电动势来阻碍这个变化是吧?假设电感电流 之前是 2A,突然要变为 0,这个时候变化是不是很大呀,也就是斜率很陡,那 么如果是理想条件下,这个这个变化就相当于一个非常陡的下降沿了。

为什么电流变为 0 di/dt 会大?
比如从 2A 经过 0.0000000000001s 变成了 0A 那么 di=2A di 是不是近 似于无穷小?那么 di/dt 是不是无穷大?
理想情况下,可能是后面的斜率。

这么陡的斜率,是不是就是说变换很快了啊。U = L*di/dt ,电流变 化 di 很大而时间 dt 很小,是不是di/dt 就很大啊?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 U 很大了是吧?也就是说,电感如果突然断路,那么电感两端就会产生非常高的尖 峰电压是吧。并且这个尖峰电压,会高得不可接受,理论上会是无穷大。
断开后变了,电感放电,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一下,一个电感的能量 W=1/2 *L*I^2
突然断开,电流一下变成 0,就相当于能量突变,电感有可能直接烧毁了,断开之前,是充电,电流是流入,上正下负,断开之后,是放电,电流是要变成流出,也就是下正上负。
开关断开后,电感连接开关那个点电压是无穷大?
理论上是无穷大,但实际上,不会无穷,只会很高很高。

 上面这幅图,实际上,如果开关断开了,那么由于 Cx 的存在,就会给电感提供一个续流回路。所以说,这里产生的尖峰电压是不会无穷大的。只是说这个尖峰很高很高。

可以不需要续流二极管?
当然不是,这个电容容值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反向尖峰还是超级超级大,如果不另外提供续流回路,那么就会由于电压超高而损坏本身或者其他元器件。

         假设,电感通一段时间之后,是不是会有一个从上往下的电流?假设电流为 2A,如果此时,突然断开开关,是不是电流由 2A,在无穷小的时间内,变成 0A?强制性断开。那么根据公式:U=L*di/dt 那么,di/dt 是 不是 相当于无穷大?di = 0A - 2A = -2A。

        那么,可以得到,断开瞬间,一定会产生一个无穷大的电压 U 是吧?并且,电流是从正电流 2A变成了 0是不是指电感在放电呢?电感既然是放电,那么是不是下正上负呢?那么这就是形成负无穷大。开关闭合的时候,电源加在电感上,必定是在充电,此时,电流由正进由负出。开关断开瞬间,电源都断开了,此时电感变成了放电,电流从正出从负进,我们知道出来的地方是下端,所
以下正,而上负。
充电状态:电流由电感的电压+端进入,- 端出来
放电状态:电流由电感的电压+端出来,- 端进入
所以我们分析方向,只要分析电感是在充电状态,还是在放电状态
12V 跟电感之间你看看有回路吗?

 开关断开,回路在哪里?回路都没了,不就是断开了吗,突然断开,形成一 个,下正上负,的电压,理论上无穷大。但是,电感器本身,内部是有一个续流回路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无穷大,可能只是几百伏的高电压尖峰。但是这个高电压的尖峰,我们能接受吗?尖峰太高了,会损坏我们的元器件的,不能光靠电感内部的续流,电感的突然断开必须有合理的续流回路。

电感不能突然断开: 必须有合理的续流回路
电容不能突然短路:必须有合理的放电回路
尖峰的处理方式

 开关,开启的时候,对回路有影响吗?没有影响,因为,上正下负,二极管 是反向截止的,没有电流流过的,那么,当开关完全断开呢?会不会让开关无法 完全断开?也不会影响开关的断开是吧。

抑制 电压:U=L*di /dt ,能量没有放完之前,都是 12.7V(电感下,12.7V,电感上方 12V,电感上的压降,只有 0.7V)。

我们根据公式 U=L*di/dt ,U=0.7 L 固定,di/dt 代表斜率,请问放电斜率是不是比较慢?所以,电感放电时,他的电压越低,他的放电速度就越慢。
为何电压低,而他的放电速度就会更慢吧。di/dt=U/L U 小了 L是固定,斜率当然变缓。

 充电阶段,由于 di/dt=U/L 电压为 12V 较高,上升斜率大                                                                 放电阶段,由于 di/dt=U/L 电压为 0.7V(电感两端压差),下降斜率比较小                                     U/L    L 是同一个 L U 不同,导致上升斜率叫陡,下降斜率较缓

十六、二极管参数的选型确定

关于这个续流二极管,我们主要考虑下面三个因素
1)电流,电流就是看电感的峰值电流和平均电流,电流余量 1.2-1.5 倍即可。
2)反向耐压
3)二极管的功耗,功耗的话,就要根据 电流和 二极管的压降来进 行计算了。
开关断开瞬间电压接近无穷大,反向续流二极管电压选择有需要注意的吗?
这个电压考虑反向耐压即可。比如我们这里 12V 供电,那么耐压值要大于 12V。

十七、电感的峰峰值电流、电感的平均电流讲解

 由于电感在进行充电和放电,所以测试电感的电流的时候,就会看到峰峰值电流的这个波形。

 斜率上升阶段,为电感的充电,斜率为下降阶段为电感的放电。

         上面和下面对比一下,一个是电流的增加,对应着下方,电感能量增加,电感的电流达到巅峰的时候,就是充电完成的时候,所以,这个巅峰时刻的,电流可以认为是电感的峰值电流。

 在这里,如果峰值电流为 Ip,平均电流是峰值电流的一半。

         这两个阴影面积,是刚好相等的,如果横线是中心,多出来的部分, 刚好可以填补,后面缺失的部分,这个是简单的几何知识。平均电流,必定是中心。

        我们知道了峰峰值和平均值电流了,那么,我们为何要关注,电感的峰值电流呢?关注平均电流不就可以了吗?平均电流就可以代表输出能力啊,就是因为,电感的峰值电流不可以太大,是有极限的。如果电感一旦超出他的极限饱和电流,那么电感就近似成了一根导线一样短路了,电感的电流是有极限的。
         电感饱和后会怎么样?
电流会以指数形式上升,然后可能损坏其它器件啊。饱和电流的,是需要根据磁通密度来计算的。

 比如我们可以看这个图,左边图和右边的图,他们的平均电流都是一样的, 都是 2A 的平均电流,左边的图,峰值电流要大了很多,这样对于电感来说,饱和的风险要大的多了。比如我们希望是怎么样的峰值,我们就要根据这个值去计算电感了,那么,我们看到了这两个波形,如果输入电压条件是一样,那么,左边波形代表电感量更大还是更小呢?是的,左边电流上升的斜率更大了,说明电感量必定小了,因为前提是电压一定。 U=L*di/dt。

所以,我们也得到一个概念, 电感量越小,电流的变化速度越快,就是抑制 电流的能力越弱
抑制电流的能力越弱,什么意思?
电感是要让电流缓慢变化的,越陡峭就是变化越快,就是阻碍能力没那么强。
对于多少感量可以抑制多少电流有经验值吗?
这个跟电感两端电压有关系,如果两端电压 U 固定,那么知道电感量了之后, U/L 就是电流的变化斜率。

十八、电感的几种工作模式

 当开关 S1 闭合之后,电感中的电流是如何线性上升,当开关 S1 关断之后,电感中的电流线性下降是吧?

 假设我们用一定的方式来控制这个开关啊,比如:当电感中的电流,刚好到打 0 这个点,又重新开启开关。

放电放到 0 之后,立即又开启 S1 开关,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电流的起始 电流和一个周期的终点电流都是 0 的,然后,两个周期之间的电流刚好连接上,没有间隔。

中间没有时间间隔,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请大家记住,我们称这个电感是 工作在临界状态 BCM。这个概念:电感工作在 BCM,也就是临界状态

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控制开关,当电感的电流放点到 0 之后,再过一段 时间,然后才开启开关 S1,也就是说,两个三角形中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
就是说,当电感中的能量,全部释放完毕之后,没有立即再充能量,而是再 过一点时间后再接着充能量,电感如果处于这种状态,是不是中间看起来是有断 开的时段?我们把电感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 断续模式(或者说是 DCM 模式)

我们看,如果这样呢?不等电感的电放到 0,还没到 0,然后又继续充电,如下图,那么,这种模式,我们就称他为, 连续模式也就是 CCM 模式。

 

 

                                                                         BCM 模式

 我们看到了,三种工作模式的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起点电流= 终点电流,实际上,起点=终点电流,这个也是一个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的, 如果 起点电流≠终点电流 ,那么,系统肯定不会稳定

 假设像这样,起点电流 跟终点电流 不相等,电流会越来越大的,经过若 干周期之后,电感电流就会达到他的饱和电流的,所以,无论哪个系统,动态平衡是他的一个必要条件。CCM 下 腰线电流 = 平均电流。BCM 也是平均电流等于腰线电流,只有 DCM 的腰线电流和平均电流不相等。

腰线电流:电流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心画一根横线,这根横线,就是腰线电流。

 DCM 模式腰线是什么样的呢?

 腰线电流能等于平均电流吗?多出的部分,完全无法填平缺失的部分,差的远啊。

 所以,CCM 和 BCM,腰线电流=平均电流而 DCM:腰线电流>平均电流

 如果,每个周期,开启的时间相同(充电)关闭的时间也相同(放电),周期 1 的充电时间=周期 2 的充电时间,周期 1 的放电时间=周期 2 的放电时间,并且起点电流=终点电流,是不是就预示着,系统稳定了?上图上这样,就是动态图平衡,很稳定,不会出现饱和什么的情况了。这里的尖峰是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我们选电感,必定是饱和电流大于这个尖峰,这样来选取的。

那么怎么才能让系统稳定呢?稳定的前提是要确保电感的平均电流要是一 根水平直线。

 比如是这样的,下面我们就要带着大家分析下,我们要什么电路才能保证这个平均电流是一根水平直线把。

 像这样就不是水平直线。

 那么我们看下这个电路,如果只有一个电感,这个电感上的电流是不是一直上升啊,最后到达饱和电流。是这样的波形吧。那么没法实现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不能让电感饱和的

我假设,我们现在的电感是 1uH 的,波形是这样,如果我把电感加大,可以?加大电感,电感会饱和吗?是不是还是会啊,只是说时间的问题是吧?

 比如我加大到 3mH,只是说,电流上升斜率变缓了是吧,但是还是无法阻值 电感饱和,只是等待时间稍微长一点而已,那么这样也不行是吧。那我们再改进 一下,既然还是会饱和,我加个电阻跟电感串联可以把?

 电感电流会先缓慢上升,然后上升到一个固定值就不变了,

 电感充电,充到某一电流,就不再充了,这样是不是电感没有饱和啊?但是,我们实际中会这样去用?这样,电感的作用没法发挥出来。所以,虽然这个电路可以不让电感饱和,但是这个电路电感没有啥作用啊是吧

         我们看这个电路,我们分析下充电的过程啊,初始上电瞬间,电容上的电压为 0 是吧。那么这个时候,电感两端是不是 12V 啊。这个时候,电感电压最高,但是电流最低是吧,那么我们假设电容充电到 6V 了,这个过程中,电感的电流是在上升把,电感两端的电压在降低是吧,如果电容继续充电,充到了 12V 可以把,充到 12V 之后,电感两端的电压就为 0V 了是吧。在电感充电的过程中,给电感的充电电压,逐渐降低,但是还是有电压的是吧。

        在电感充电的过程中,电感的电流逐步上升的,但是电感的电流随着电感压降的降低,电流上升斜率越来越缓是吧,
                                                        电感充电、放电

 大家看这幅图,充电充到 12V 之后,电流会变低,电感会进入负压,也就是 电容两端,电压会超过 12V,然后电感电流下降,会有一个振荡。

 大概有个这样子的趋势,这是电容上电压波形,电感电流有惯性的。

就是直流频率为 0,那感抗是不是为 0,初上电后稳定了,不是充电电流就
只受电容影响吗
不是啊,充电电流还受电感的影响的呢。
电容电压应该充不到 12V,充到 12V,电感上电压为 0,电感电流应该为 0 吧?
充到 12V 后,电感两端没有压降,也就没有电流了。

 我们说,这里这个电容其实是个负反馈电容了是吧,在电感充电的过程中, 给电感的充电电压,逐渐降低。电容电压升高,反馈回去,电感两端电压降低。 负反馈就是输出反馈到输入,调节输出的结果,如果输出大了,那么就会讲输出往小的方向调,如果输出小了,就会往大的方向调整。这样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负反馈就是往反方向调整,你大了,我把你往小调,当电容充到 12V 的时候, 电感上的电流达到最大,此时,电感电流是不能突变的会继续给电容充电。直到 电容电压大于 12V 的某一个值,电感电流放电到 0,此时电感又会反向充电。来回充电,就产生振动,不过有内阻一些消耗,最终振动消失

         假设,t1 时刻,是不是,电感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了?t1 时刻不是也是 C 上的电压达到 12V?电感上的电流不会凭空消失,还是继续给电容 C 充电,C 被充电,那么就是 C 的电压必定高于 12V,直到电感上的电变成 0 就不再充电是吧?但是当电感上电流变成 0 的时候,是不是电容上点电压要高于 12V?既然高于12V,那么此时电感两端的压差由原来的上正下负,变成上负下正是吧?

        此时电感又会反向充电,并且是电容在放点是吧?那么,这个振荡,只要有
内阻的存在,最终会消失,归于 12V,电容电压。

         回到刚才,这个电容在这里其负反馈的作用了是吧,通过负反馈的调节,是可以让系统去稳定的把,也就是说,可以让系统能够收敛把,使用电感时,加个电容的好处就不言而喻了,好了,那么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这个电路还是不能为我们所用把。电感不能接直流电把,需要交流控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利用这个电路,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个电路进行改进啊。

        既然要交流控制,那么我们可以加个开关来模拟交流电。

         我们可以加个开关把,这样产生交流电啊,那么我们说这里电感没有放电回路把,我们是不是需要给电感加个放电回路啊,不然就很危险了

         这样可以给电感提供放电回路。那么这个二极管这样接是可以提供续流回路 的是吧,被二极管钳位在 0.7V 了,也就是我们没办法实时调节续流电流的大小 了。那么我们可以改进一下这个电路?

         假设我这样改呢?二极管这样改动之后,是不是续流电流的大小,是取决于电容两端的电压啊。就这个电路。加二极管,有续流回路啊。

 

 开关断开之后,电流就走二极管了。

         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个电容的作用,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电容上的电压,来改变电感的压降啊,电容电压高了,电感的压降就小,如果开关是闭合的,电感的电压是不是上正下负?

 那么,如果此时开关,突然断开,假设没有二极管会怎么样?

 电感是不是变成,上负,下正?如果假设电容是 5V 电压不可突变,那么, 电感下方电位是 5V,那么电感上面的电位呢?是多少?电流突然变 0,根据 U=L*di/dt ,理论上,电感上端,是不是负无穷大?

 问:为啥负无穷大? 答:U=L*di/dt 在很短的时间内,电感电流要变为 0,dt 很小,是不是 di/dt 就无穷大,是不是 U 就无穷大啊。

那么,我们看看,上端是负无穷大,假设有二极管的存在,D3 是导通还是截止?那么,如果有二极管的存在,是不是上端不可能低于-0.7V?

 那么电位就是这样子了,那么,是不是可以实现续流?

 二极管是导通的,电流回路就是这样。

十九、BUCK拓扑讲解

 我们就拿上面那个电路来讲一下,我们来分析,S1 开启,和 S1 断开的情况 来分析一下。

 当开关 S1 开启,是不是有这几个电流?

IL、Ic、Io(负载电流) 。那么请问,此时,电感的电压是怎样的?电感,右边和左边 那个电位高?左正右 负,电感正处于充电状态是吧?右边电压是在变化的,不管电压。

         ​​​​​​​那么,在充电阶段是 IL 的电流缓慢充电,电流缓慢上升,如果此时,突然 断开 S1 这个开关,请问电感的电压将会是左变高还是右边高?右边比左边要更高,电感变成左负右正了。

        刚开始电流斜率是上升的(充电),电压左正右负,突然断开,电流斜率是 下降的(放电),电压左负右正。并且,按照这个电路,电感放电是不是无穷快?充的电,一瞬间放掉了是吧?

 看下是不是这样?电流是不是一瞬间变成 0?从 2A 一下没了,也就是开关关闭之后,电感上,不再有电流回路了是吧?一瞬间,从 2A 变到 0A,能量在电感内部消耗了

 断开之后,外部不在有回路,一瞬间从电感器内部消耗完,那么,根据公式 U=L*di/dt 中 di/dt 有多大?是无穷大,那么, U=L*无穷大是吧?我们知道,电感左负右正,并且 U 无穷大。

 假设,此时电容电压为 5V,电位是不是这样?

 下方为 0V 电位。

一端是 0V,一端是负无穷,那么,如果在两端加一个二极管呢?

 比如这样,请问,二极管 D1 是正向偏导通,还是反向截止?

 二极管下方是参考 0,那么二极管上方呢?是不是刚好比参考 0,低一个二极管压降?

 电感 L1 此时,左边是不是电位为-0.7,电感右边是不是电位为 5V?压差 5.7V。

 我们看看,是不是此时就有了一个续流回路?

         现在定性,不管电流多大,如果有二极管续流,电感的电流就不再是一瞬间变 0 了,而是如图上一样缓慢下降了,二极管续流是必须的,不然电感会损坏。

         假设在这个电路中,如果电容 C1 足够大,虽然,电容有时候充电有时候放电,只要充放平衡是不是可以基本维持在 5V 左右?

         像这样子是吧,充放电平衡,电容足够大,在 5V 上下波动,我是说如果, 此时如果是 5V,只要电容足够大,然后充放电平衡,是不是 就可以维持在 5V?5V 是控制出来的。

        比如刚开始,充电>放电,那么就是电容电压会一直升高,当电容检测到升到 5V 之后,再想办法控制充放电平衡,是不是只要电容足够大,是不是可以稳定在 5V?

         ​​​​​​​大家看下节点 A,是不是一个周期内存在 4 个电流? IL(电感电流)、Ic(充 电电流)、If(放电电流)、Io(负载电流),这 4 个电流,在一个周期内都可 能存在的,这没问题吧?我们可以先不管对谁放电,我们需要的结果是 5V 要稳定是吧? ​​​​​​​

         那么,在一个周期内,是不是必须是充电电流平均值=放电电流平均值,是吧? Ic 平均=If 平均

        那么,对于节点 A,是不是又有一个结论?IL 平均电流=Io 平均电流是吧?Ic 和 If 平均值,抵消,那么系统要稳定,必须也有 IL 和 Io 刚好抵消。你们可 以把电流看做水流,进来的水流量平均值=出去的水流量平均值。

         ​​​​​​​如果是 BCM 模式,是不是就是图上这样了?三角波是电感电流啊,红线是不 是三角波电流的平均值?那么是不是这个平均线,刚好=Io?如果 Io 为恒定电流 输出的话,IL 平均值=Io 平均值。

         ​​​​​​​我们看看,电感电流 IL 是不是开关开启的时段?电感电流下降时,是不是 开关 S1 断开的时段?我们把开启的时段称为 Ton,断开的时段称为 Toff 。 周期 T=Ton+Toff 这个概念大家知道吗?如果不知道就请记住啊,三角波,就是电感电流,整个三角波都是电感电流。

        我们看,三角波,上升的幅度,是不是刚好要等于下降的幅度?Ton 期间, 电感电流上升了 2A,Toff 期间,电感电流下降了 2A。那么我们根据这个特性来 看下公式啊。根据公式 U=L*di/dt ,是不是得到 di=U*dt/L ?

        那么,我假设 Ton 期间,电感的电压为 Uon,是不是 2A=Uon*Ton/L?假设 Toff 期间,电感两端电压为 Uoff,是不是 2A=Uoff*Toff/L?那是不是:
                                                Uon*Ton/L=Uoff*Toff/L
                                        进而得到了 Uon*Ton=Uoff*Toff
                                        因为电感就是同一个电感可以约掉了

幅秒平衡 什么意思呢?
电感充电时两端的电压乘以电感充电的时间 = 电感放电时两端的电压乘 以电感放电的时间。
Uon 的单位是 伏, Ton 的单位是 秒
Uoff 的单位是 伏, Toff 的单位是 秒
因为 Uon*Ton= Uoff*Tof,所以称为 伏秒平衡。

看下面这个波形

 这个波形就是一个 PWM 波,这个波形的周期是 T,为什么叫脉宽调制波呢? 因为这个波形 ON 的宽度是可以调节的。

 比如这样,ON 的时间变长了把,也就是波形中 ON 的宽度变化了。

         其实我们可以看这个波形,我们把这个波形称为单个脉冲,也就是这个波形存在一个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就称为一个脉冲,那如果这个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之间的宽度可调的话,我们就称为这个波形是可调脉宽的脉冲波。

        那如果这个波形是一个周期性的波形,也是一样啊。两个上升沿之间的时间才是周期,如果这个波形的脉宽可以调节的话,我们就称为脉宽可调的波形是吧。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方波。或者 PWM 波。

 这个波形中,周期是 T 吧,我们这里 T 假设固定,ON 的时间是 T1 是吧,那 么我们把 ON 的时间与整个周期的 T 的比值称为占空比啊,也就是占空 比 = T1/T ,假设 T = 100   T1 = 50,那么占空比是多少啊?就是 50%。

二十、电感电流的上升斜率由什么决定​​​​​​​

其实我们可以从公式 U = L*di/dt 可以知道把,di/dt = U/L ,也就是斜率跟 U 和 L 有关了,那么,我假设 L 是固定的,我们来讨论下 U 不同对斜率的影响好吧。

 比如这里供电是 12V,di/dt = U/L ,di/dt 是电流斜率,假设供电电压是 12V ,电容上是 5V 可以把,那么这个时候开关闭合电感两端是 7V。那么我们如果把供电电压换为 30V 呢?

         是不是开关闭合的时候,电感两端是 25V 啊,这两种情况,大家看看,哪 种情况下电流上升快啊,很明显是供电 30V 的时候。这是固定电感量不变,变电压的情况。

        那么如果我们固定电压不变,改变电感量呢?比如说这个电感是 6mH

 这个是 3mH,开关闭合时,两端电压都是 7V,那么,两种情况,哪个电流上升快啊?是不是 3mH 的时候,电流上升快啊,也就是说,电感电流的上升斜率,由 U 和 L 共同决定是吧?

为什么 3mH 的时候,电流上升快? 电感量小,阻碍电感的变化能力就弱啊。自然斜率就上升快了啊。 di/dt = U/L ,U 不变,如果 L 越小,是不是 di/dt 越大。

二十一、开关频率对电感电流的影响

         我们固定电感的电感量,这里假设电感量为 3mH,电容上的电压为 5V,那么 开关闭合的时候,电感两端的压降是 7V,对应电感电流在上升,开关断开的时 候,电感两端的压降是 5.7V,对应电感电流在下降,也就是说,电感电流上升 和下降的斜率是固定的。比如这幅图。

 

那么接下来我们讨论下,如果频率不一样,电感电流的曲线会如何变化。我们假设频率是
10KHz,我们可以画出对应的电流曲线。

 是不是这样啊,下面的 PWM 波控制电路的开关。

 这个开关现在是由这个 PWM 控制的,

这个频率是 10KHz(频率是周期的倒数),表示这个 PWM 波的整个周期啊。

         那么开关闭合的时候,电感充电,所以电流上升把,开关断开,电感放电, 所以电流下降把,这是 10KHz 的情况。假设我把频率加大呢?我把频率变为30KHz。频率变快,周期是不是变小了啊。

         PWM 波形是不是这样啊,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个 PWM 把电感电流的曲线也画出来把。

         这里只是举例说明频率跟电流的情况,实际情况下,如果 BUCK 的输出电压 电流不变,那么电感的平均电流是不变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下面两个结论啊:

结论一:相同的电感,周期(频率越小)越长,则平均电流越大。
结论二:相同的电感,周期越短(频率越高),则平均电流越小。
接下来讨论频率固定,但是电感量变化,电感电流的曲线又会有什么不同了。
还是这图,假定频率固定为 20KHz,我们先来看,如果此时电感量是 3mH 的情况。

 

 同样可以画出这个图把,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把电感量变为 1mH 呢?

是不是这样啊,如果我再把电感量变小呢? 

 是不是这样啊?根据这三幅图,我们同样可以得出结论啊:

结论一:频率一定,电感量越小,电感的上升斜率越陡,电感的腰线电流(平均 电流)越大。
结论二:频率一定,电感量越大,电感的上升斜率越缓,电感的腰线电流(平均 电流)越小。
        我们讲下,为什么说电感的腰线电流不一定是平均电流。我们说对于连续模式和临界模式,腰线电流等于平均电流。

 腰线电流就是从三角波的腰上画一根水平直线。那么对于断续模式,腰线电流要大于平均电流是吧。

断续模式平均电流就是求这个面积的积分。 

我们再来说下, 电感的电感量不同对电流斜率的影响 ,我们讨论的前提是假设不同电感量的电感,它们的饱和电流是一样的啊,实际上不同电感量的饱和电流也是可能一样的。

 我们假设电感的电感量为 1mH 的时候,上电后,电感的电流会上升把,那么我们可以画出对应的电流曲线图啊。

 电感电流以某一固定斜率上升,最后到达饱和,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下,如果电感量变小呢,电流曲线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这样啊?假设饱和点一样,电感量变小了,也就是说,电感量小,电流的上升斜率陡,电感量大,电流的上升斜率缓。

电感不是非线性元件吗?为什电流上升斜率是不变的?
U = L * di/dt 根据这个公式 L 固定 U 固定 那么 di/dt 就 是固定的啊。

         再看这张图啊,那么如果电感量小的话,要想电感不饱和,是不是要让电感开通时间要短啊。也就是开关频率要高一些把,因为小电感的电流上升斜率快,到达饱和点快,所以要想不饱和,那么就需要频率要高。而大电感量的话,就可以频率稍微慢些。

        如果我们从腰线电流的角度再来看下,大电感量的电感,是不是电流上升斜 率缓。那么如果我们想让腰线电流高一些的话,是不是就要开通时间要长一些啊, 也就是频率要慢一些把。
我们可以再讨论 下电感量相同的话,电感两端的电压不同的话 ,电感电流的斜率会如何变化。

 假设电感两端电压是 3V,电感量是 1mH,是不是对应着一个电流的斜率啊。

我假设 3V 的时候,对应这个曲线可以把,假设电感两端电压是 3V 的时候,电流曲线是这样的,那我把电压变为 6V 的话,斜率怎么变化啊。

 

 是的,斜率变陡了是吧

 是这样的图,电压再变大呢 变到 10V。

 斜率更陡了是吧,如图。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电感两端电压施加的大小,跟电感电流的斜率是有关系的,电压越大,那么电感电流斜率就越陡。反之就越缓了啊。

斜率再变大 会不会提前到达饱和点啊? 有可能的啊。
下面我们了解下, 电感的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

大家看这幅图,哪个是直流电流,哪个是交流电流啊? 

不同感量的电感,都会在一个周期后回到原点吗? 放电斜率不一样啊,小电感量,放电快啊,也能回到原点啊。

        我们再说下直流和交流的关系,我们之前是不是听过,直流电压,交流电压, 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的概念啊。比如我们说的直流电压,其实完全的直流电压是 不存在的把,直流电压上会有纹波,直流电压上总是会驼着交流电压的把。如果 要是一个完全的直流电压,是不是交流为 0 啊,要是一个纯的交流电压,是不是 直流电压为 0 啊。但是实际上,交流和直流是同时存在的把,都是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的形式啊。

横线是直流分量,红色线是交流分量。 

正弦波有直流分量吗?         直流分量 + 交流分量啊 。
电感的饱和电流是怎么确定的? 如果是标准电感,要查手册,如果是定制自己设计的那就计算很复杂。

二十二、电感的构成讲解

        关于电感,的构成,大家都知道,不就是绕线缠绕在磁芯上面么?只是我们 要知道,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吧。首先,磁芯有材质之分,比如我们之前说的,铁 氧体材质、铁硅铝材质这些就是材质不同。然后,磁芯还会有形状之分,有工字 型,环形,贴片。
电感绕线用的是漆包线吗? 是的,一般用漆包线。
裸露的铜线会出问题吗? 裸露的话,可能跟其它地方接触短路啊。

这个是环形

工字型是这样的,整一个工字都是磁材

        还有就是,绕线的线有圈数多与少的区分,圈数越多电感量越大,圈数越少电感量越小,还有绕线还会有粗细之分,毕竟流过的电流大小在每个电路中是不一样的。

 是不是要浸漆呢?是的,这个是生产工艺了,都要浸漆,不然容易有声音。

浸漆是起固定铜线的作用吗? 就是固定。
浸漆不是为了绝缘吗? 不是,振荡容易啸叫,电感都是有一个磁通密度的,如果电感的磁通密度,
达到一个极限的时候,电感就会达到饱和。
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电感的啸叫,这个大概和什么有关? 就是频率在人耳接受范围,就能听到振动的声音。
怎么能改善这个声音? 可以尝试改变频率,也可浸漆,跟振动频率,内部寄生参数都有关系。不过
大部分,浸漆之后能得以解决。啸叫这个问题,主要是实际想办法解决的问题。1、浸漆 2、改变频率 3、换电感

二十三、交流分量和直流分量对电感饱和影响讲解

        电流对电感的饱和有什么影响?比如,每个电感都有一个饱和电流的,电流 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磁芯的磁通密度达到了极限,电感就会饱和的,这个是电流 大而导致的饱和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可能会引起偏磁,最终,也会导致电感饱和的。
        如果,有个这样的,电压加在电感上,电感会不会饱和?正电压是不是更高? 正电压时间=负电压时间,但是 正电压>负电压大小 ,如果是这样子,请问, 在一个周期内,伏秒平衡吗?明显伏秒不平衡哦,那么是不是,每个周期电流上 升量 > 电流下降量?那么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电流每个周期都会往正方 向偏一点点是吧?如果经过若干个周期呢?一点点一点点的累加,往一个方向偏

 

        是不是这样子?图上我们看出来,电流每个周期往正偏,电流会越偏越大,对应在磁里面,磁通密度也会向一个方向偏,会越来越大的,最终肯定会饱和了。 刚刚说的是,幅度不同。
        我们也可以看下,幅度相同,时间不同呢?

 

 比如这样,是不是,同样也是伏秒不平衡?

        正 向 电 压 = 反 向 电 压 , 但 是 , 正 向 时 间 < 反 向 时 间 , U+*t+ < U-*t- 不就是伏秒值不相等,不就是没平衡吗?所以我们设计一个 正常的系统,伏秒必须平衡,不然系统会不稳定的。
充的少,放的多,多放的电流从哪来的呀?         放你可以认为是反向充,不是真正的放.因为,是有正电源,和负电源的
所以在设计一个系统项目,伏秒平衡是必要条件,不然面临饱和,Buck 就是 一个很好的例子

 必须有负电源才能反向充电吧?是的,电感只要离 0 这根线,越来越远,实际上就是在充电,不断是正方向越离越远,还是反方向越离越远。如果离 0 这根线,越来越近,就可以认为是放电。

         只要交流电,不是绝对的对称,就可能偏磁是不是?如果交流电,正负,绝对的对称,只要设计合理,电感是不会饱和的,但是一旦有一丝丝不对称,时间久了就饱和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偏磁现象

二四、我们下面讲下电感的电气参数啊

        首先我们在选电感的时候,是不是要关注额定电流,额定电流是我们要关注的点把,根据负载来进行确定,再一个我们还需要关注下电感的工作温度啊。一 般是建议绝对温度在 100 度以下。就是环境温度加温升,比如客户要求,环境温 度 70 度,那么就是放 70 度的 高温箱中老化测试温度。然后我们还要关注峰值电流把,关注这个峰值电流,可以防止电感饱和,然后我们还要关注电感的体积,看实际场合,选择合适体积的电感啊,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关注下电感的绕线啊,绕线的直径大小决定了能通过的电流大小呢。但是有绕线也会存在铜损,可能带来发热的问题。所以有时候也需要关注下绕线的问题啊
和温度有啥关系? 温度太高,电感会失效啊
只要电感工作,肯定会发热? 是的,Buck 电感,总会发热,没有不发热的。        
如果测出电流峰值是不是就可以选择对应的电感,不用留余量了? 一般都是要流余量的,需要考虑万一出现的异常啊,这样预留还是按 1.2 倍 到 1.5 倍。

二十五、电感Q值

我们下面讲下 Q 值,电感 Q 值:也叫电感的品质因数,是衡量电感器件的主要参数,品质因素,其实主要表征的是内阻,比如一个电感,他必定是有一个内阻 R 的,对于电感的品质因素,实际上就是, 感抗/等效电阻, Q=感抗/等效电阻     Q 值越大,是不是表征着,内部电阻越小?那么,内部电阻越小,是不是,电感本身的损耗肯定就会更小了,是不是可以认为,电感的品质还可以。Q = wL/R (w 是角频率,w = 2*Π*f)。这个等效电阻其实实际使用的时候,不太会关心他的,因为,他引起的损耗,没太大影响,基本不太关系。
铜阻跟截面积有关系吗? 有关系,截面积越大,铜阻越小。

二十六、LC 退耦电路在电路中的作用

        其实就是 LC 滤波电路,退耦其实就是退除耦合,因为低频和高频的东西耦合在了一起,我们想把高频滤除的话, 就叫退耦,其实也是解耦。就是滤波,大家记住退耦就是滤波就可以了。
        

电感的常见疑问

        1、电感可流过的电流是什么限制的?这个就是磁芯的大小,如果磁芯小了,电流太大,可能就饱和了。磁芯是不可以饱和的,饱和就失去了磁芯的性质了。

        2、饱和相当于短路吗?饱和之后,电感就相当于一根导线了。

        3、频率越高感抗就越大吗?感抗的公式 XL = 2*Π*f*L 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4、为什么电压和电流相位差 90 度?电感的电流滞后于电压 90°,根电容特性相仿(电容:电压滞后于电流 90°) U = L * di/dt 如果 U = Umsin(wt),那么求导就知道了。

        5、防浪涌是什么意思? 比如防止开机瞬态大的尖峰电流。

        6、浪涌是高压还是大电流?对于电容来说,可能尖峰电压,对于电感来说,可能是浪涌电流。

        7、电感损坏是断路吧?可能磁芯毁了是短路,可能线径毁了是断路,可能烧黑了但是还有电感特性但是不能用了损伤了。

        8、对于多少感量可以抑制多少电流有经验值吗?这个跟电感两端电压有关系,如果两端电压 U 固定,那么知道电感量了之后, U/L 就是电流的变化斜率。

  • 40
    点赞
  • 26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