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统分结合、职责明确的疾控可持续发展信息化体系

      建立统分结合、职责明确的疾控可持续发展信息化体系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疾控体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医改”政策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 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而现有大集中式的信息化模式将难以适应未来的业务发展模式。因此,建立国家、省、市(县)多级的统分结合、 职责明确的疾控信息化新模式,将会有效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控能力,有力支持我国疾控体系应对新挑战,不断开拓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    现状分析


      疾控信息化是国家公共卫生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现有系统模式超期运行,早已不堪重负,并且安全与性能管理问题突出。2003年,国家CDC建设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监测信息系统”(简称:大疫情系统),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视。该系统我国疾控体系中最重要的信息系统,覆盖传染 病、慢病、免疫、死因、重点疾病直报、监测等业务范围,采用大集中式模式部署在国家CDC,有效的提高了我国疫情报告和疾病监测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但是经 过多年的系统建设与运行的实践,一些系统建设和业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在逐步显现。
      从现有国家疾控系统自身建设角度看,系统经历7年来多次的改造和扩充,应用系统由最初设计的2个增加到15个,数据量和交易量已是设计容量的5倍以上,因 经费问题不得不开发和部署在原有架构上,系统早已不堪重负。其次,系统提供各省、市数据的下行传输,系统的管理责任将越加繁重,安全与性能管理问题突出。 最后,对于集中式系统的依赖,将使管理风险愈加扩大,地方机构使用集中的系统,一旦系统发生“单点故障”,其影响面巨大。
     另外从疾控整体的业务角 度分析,现有系统功能与模式立足于基本的公共类需求,难以满足全国各个地方上因地制宜的发展需要。“新医改”政策指出,地方可以在中央规定的基础上增加公 共卫生服务内容,并要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这要求地方上要因地制宜,面对各自不同的突出问题,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疾控与疾控信息 化体系,但现有大集中式模式,重共性,轻个性的属性,将对业务的发展造成瓶颈:
    1.    不能广泛覆盖地方的管理业务。对于营养监测、水源监测、砷中毒监测、大骨节病监测、克山病监测和地方病等业务国家系统并未建立相关的应用系统支持。而且根 据各地的能力和特点,地方上也承担诸多的专项科研类项目,对于此类信息化的需求,国家系统也未涵盖。此外,对于地方上疫情防控的跨部门协作,大集中式系统 也不可能实现。
    2.    不能满足各级部门差异化管理要求。地方CDC关注点较国家CDC更为细化,省、市(县)级CDC属于业务的战术层与执行层,负责具体的现场调查、病人追 踪、个案核实等工作,强调的是执行与协作的能力,而国家CDC则属于业务的战略与宏观管理层,负责重大事件的处理和业务指导,体现的是决策与科研能力。因 此,采用大集中式的模式,全面涵盖各方面需求,是不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
    3.    未体现不同地域的特殊管理侧重。对于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其公共卫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治理血吸虫和大骨节等地方病为首要问题,而 经济发达地区则因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带来疾病负担较重。因此,大集中式系统难以满足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的个性化需求。


      面对现有情况,个别省、市正探索或已建立区域性质的疾控网络,但是从全国来看,尚未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分级部署体系。

 

二、    发展趋势
      共性与个性互补,内部管理与外部协作并进,建立国家、省、市(县)三级的统分结合、职责明确的疾控信息化新模式,是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主要趋势。
      共性与个性互补是指统分结合,即公共卫生信息化需要面向不同的公共卫生业务、不同的级别与能力的机构、不同的应用场景,分级建立与部署之相适应的信息系 统。国家级系统可以建立重点关注的、决策支持的以及公共类的应用,地方上则可以根据个性需求建立区域性质的应用系统。国家级系统与地方上的区域系统可以通 过接口进行应用整合和数据交换。此外,地方上可以形成有效数据的积累,既可以支持其科研能力的进步,又提高了国家整个疾控体系上的数据安全。
      内部管理与外部协作并进是在统分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级、国家级的多级多类部门横纵向联合协作机制,形成共同发现、评价、控制公共卫生风险的网络化体 系,对建立的各种系统实现有效的应用集成与数据整合,整合公共卫生管理的业务流程,提供切实、有效的系统功能,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通过协作既实现高效 的处理和应对,又降低管理人员、业务人员重复建设、重复操作、重复分析的负担。
      此外,国际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都已建立分布式的疾控系统。而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地方上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新农合系统、卫生执法监督系统、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等系统的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初步形成,将会加剧对于区域疾控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整合需求。

 

三、    解决建议


      在新的疾控信息化模式下,将形成国家、省、市(县)多级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理顺业务、明确职责是体系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体系的实用性和发展潜力。对于具体的实施而言,体系中业务系统的部署策略,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考虑:
1.    业务属性,这是结构上的,是横向的,决定了各级CDC相关业务系统的建设数量。
    首先,对于国家卫生部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的需要集中管理的业务,必须由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支持,例如甲类传染病直报业务。
    其次,对于新发突发并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传染病,由国家统一建设相关信息系统,例如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等。
    最后还包括,随着业务不断发展而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其他相关业务,例如实验室监测网络等。
上述业务,地方上如无特殊需求,无需另行建设。
2.    分级角色,这是功能上的,是纵向的,决定了各级CDC相关业务自身的功能范围。 基于第一点业务属性,各级机构可以确立所要建立的业务信息系统,例如慢病、 免疫、科研、地方病、艾滋病、健康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业务培训、突发事件管理等以及地方上所关心的其他业务。但由于各级CDC的职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 考虑系统的定位以及整合,做到面向不同能力、不同级别、不同角色的机构或部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功能。
    对于国家级系统,着重于两方面内容,基础性数据维护和综合管理。基础性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字典、地理信息、人口信息等方面。综合管理是基于关键性指标的统计分析,汇总地方上的业务数据,用于决策支持、绩效考核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等方面。
    对于区域级系统,则需要实现业务与管理流程的延伸,建设和完善具有地方特色、满足地方需求的疾病预防控制应用体系。区域级系统着重于关键业务领域的信息 化,如免疫预防、慢性病管理、疫情监测预警管理等方面,并涵盖信息收集、现场处置、跟踪治疗和区域综合管理等功能。区域级系统的建设,将使业务前移,从而 更效保障辖区公共卫生安全。
     此类业务系统,需要在国家、省、市(县)多级部署,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利用接口进行整合。
     除上述基本的部署策略外,还需考虑一下几点关键内容:
1.    应用统一数据标准,从而有效整合各级信息系统。
2.    加强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规划,明确其发展方向和蓝图。
3.    新的模式并不是对现有系统的否定,,现有系统可以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适度的改造和完善。
4.    应选择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符合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度可超前,效益需优先。

 

四、    前景展望


       新的疾控信息化模式将会为我国疾控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1.    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基本战略安全,采用分布部署,提高了系统应用的可及性与持续性。
2.    促进疾控事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CDC决策与科研能力的发展,更好发挥资源效益。
3.    促进疾控事业的全面发展,有效保障地方CDC执行与协作的能力的发展,促进各地疾控的积极创新,相互借鉴,避免了等、靠、要的局面。

 

五、    结论


      建立国家、省、市(县)三级的统分结合、职责明确的疾控信息化新模式,是具有前瞻性与科学性的战略构想,且关系到我国公共卫生战略的基本安全,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保障,负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要保障战略构想的落地,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下功夫,要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总结国际与国内的发展经验,并应把此战略构想把纳入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以保障疾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医改”政策与“十二五”计划的持续进行,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应继续深入研究相关的业务机制与技术体系,并在人力、财力、项目上给与充分保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