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易学的方法和途径:
1一切事物都是存在于一定时空2关系中,
没有任何一个孤立存在的事物。所以我们必须能“知变”“应变”“适变”,才不会被发展变化的客观时空规律变迁所抛弃
2自拓学径,有“象数”及传说中开窍,于实践中寻理,反窥经文领悟,反复如是,且结合现代科技
哲学及工作生活等实际,反复研究实践。
传统从微观到宏观,长远的整体观
六十四卦 (六爻卦)就其整体来讲 ,是表示一个大的周期
规律;其每一个卦 (六爻卦)就是这个大周期规律中的一个局
部规律(也包括六爻卦中的每一个三爻卦);每一爻又是这个局
部规律中的一个个体规律。
八种符号就可以系统、全面、整体、准确地,有规律地表
述、类比、归纳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与关系等。既可以从抽象的总
体高度,又可以从具体的实际状况进行表述。
“易传”中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纹与地之宜,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于是始做八卦 以类万物
之情,以通神明之德。”
尽量要做到客观、唯物;尽量减少或不带有主观臆想和唯心
成分。只有这样做,才容易找到事物的真实、本质的规律。而易
学就是一种表述一切事物客观规律性的学问。
佛 家 的“ 悟 空 ”“、遁 入 空 门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 ”,还 是 道 家 的“ 无 妄( 望 )无 助 ,无 中 生 有 。”
“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无 为 而 治 ”“,无 欲 ”,或 是 儒 家 的“ 易 无 思
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 渺 渺 兮 ”“、 恍 恍 兮 ”“、惚 惚 兮 ”“、 似 有 似 无 ”“、无 中 生
有”、“混混沌沌”等状态都是在告诫我们在观察、了解、分析、
研究事物之前,头脑思维相应处于的一种状态
我们的大脑思维中无
任何唯心成分的干扰
因为观察事物的层次、角度、位置
等不一样,眼睛在感觉过程中会产生误差,不容易抓住事物的本
易传中讲:“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道也屡迁,变动不
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根据时空关系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
能一成不变的
我把这种时空对应规律叫做“对应统一规律”
按类比 、旁通 、归纳等原则
我们要掌握一种各种行业都能共通实
用的道理。即掌握一种世界观、方法论。
非常主动、自愿客观地
而不是唯心强行地去认识、适应、运用这些事物的规律性
精神 --- 形而上
易学的主要思想::变易 简易 不变易
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化繁为简,抓住事物的主要(共同、共通性)矛盾;
“对应统一规律”是不变的;;;;;
普遍性、根本性的规律,总结、归纳--周易
变易:易 学认 为一 切 事物 都 是在 发 展的 、变化 的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且永远是一成不变的。
本挂 --变卦--终结为对卦 错卦
事物就是这样不断地发展、转化着 物质不灭定律
“ 在 天 成 象 ,在 地 成 形 。变 化 见 也 。”
“刚柔相 推而生变 化。”
“ 变 化 者 ,进 退 之 象 。”
“一阖一辟为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变而 通之 以尽利。”
“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 变 化 者 ,趋 时 者 也 。”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
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简易”“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如 果能 按 易学 中 的 “易 简” 指 导 思想 去 分析 事
物,处理事物,就能达到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的目的 抓住事
物的主要(共同、共通性)矛盾。
事
情越简单,矛盾越突出,解决起来也越容易
。任何事物又都是要走向自己的反面的。
“不易” 其变 化 的基 本 (根 本) 的 “一 阴 一阳 之 谓道 ”
的“对应统一规律”是不变的。
“易传”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
虑 。”
其基本的本质道理(包括规律)
都是一致的
“太极”、“对称”、“互补”、
“均衡”、“稳定”等对事物认识的思维模式。
要想学好易学知识 ,就必须先掌握 “十传”
“十传”
“系 辞 上 传 ”:易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系 辞 下 传 ”:卦爻辞的例子 讲解了易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彖辞上传”和“彖辞下传”:
通过运用 “大象”的概念 ,从六十四卦 ,每一个六爻卦的
整(总)体上来讲,这一卦的总体概念及其状态、意义。
“大象”乾为天、坤为地、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
水、艮为山
“ 文 言 传 ”:主要是解释乾
坤两卦的含义及规律的。
“ 说 卦 传 ”:解释组成六十四卦的八个“基本卦各自抽象及具体含义的
“ 序 卦 传 ”:解释六十四卦的发展规律的只要我们能遵循这个顺序处理事物,将无往而不胜。
“ 杂 卦 传 ”:归纳了任何两个互为“反、对卦”(六爻卦)的卦义
就是掌握一种客观地
每个六爻卦及六十四卦的思想逻辑过程以及
其逻辑思维方式、方法--研究、分析、认识事物规律的方式与方法。
卦的生成:::
爻
阳爻,用“- ”来表示。
其表示刚、硬、热、向上、明、天、动等积极上进、充满活
力的主动性事物。
阴 爻 , 用 “ ”来表示。
其表示柔、软、冷、向下、暗、地、静等消极待动、缺乏活
力的被动性事物。
“仰则观
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
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八个“经卦”一共可以生成 六
十四种结构状态(六爻卦)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焉”
“乾坤生六子”:9乾老阳变:一爻变巽、离兑;二爻变艮坎震;三爻变坤;
6坤老阴变:一爻变震坎艮 二爻变兑离巽 三爻变乾 经卦
乾 坤 易 之 蕴 邪 ”
“乾 坤 易 之 门 户 ”
,乾、坤两 卦 老 阳 ” “ 老 阴 ”乾坤两卦就确定为是表示可以变的卦爻;
“易传”中的规律,“阴卦多阳,阳卦多阴”
7 震坎艮三卦中阴爻多阳爻少---为少阳卦;
8 巽离兑阳爻多阴爻少---为少阴卦;
“叁伍以变,错综其数。”含三为一,天地人
老变少不变;;;;;;;;;;;;;;
初2345上;;;阳为九,阴为六
“九”“六”还表示的是“变”的意思。
也就是说,六十四卦中,哪个“爻变”了,才是该爻“爻辞”所表达的意思。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五世后四爻变成卦:有八纯卦 京房卦一样
五世后四爻变成卦由乾-5剥卦,4爻变为晋为游魂卦,下面三个爻同时变为归魂卦
易学思想主要是靠易卦及卦爻之间的构成和变化来反
映的。因此,易学的思想和方法论的内涵,全都体现在其“象”
爻象、卦象
每个爻反应的是一定特定时间条件下所对应的具体事物的特定位置和状态等;
时间变了所对应的爻位时空位置也往往有所 变动,所表述的意义也就有所改变、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爻在卦中
不同的位置上,其表示不同或相同类型和不同或相同
范畴、范围、领域、性质、层次、状态等的事物。
六 爻 相 杂,唯 其 时 物 也
说明每 个爻所反映 的是一定 (特定)时 间条件
下所对应的具体事物的特定位置和状态等 。时间变
了 ,所对应的爻位 (时空位置)也往往有所变动 。
那么,所表述的意义也就有所改变。
六个爻的结构模式,其表(描)述的范围会更大、
更具体、更细致一些
这样做系统大了,内涵也多了,反映事物的规律也就会更充
分一些。使事物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细节等都能反
映的更充分、更细致、更具体一些。针对性也更强一些。
因为爻的变化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是对应于一定时间条件下的那个具体事物的
“刚柔相易”。通过阴爻和阳爻的不同性质的变化
来表述其“刚”“柔”之间的关系。即通过这些变化来反映卦、
爻 之 间 的 规 律
唯变所适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
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天为阴阳56 地为刚柔12 人为仁义34
阴阳的“对应统一规律”是事物的根本“大道理”
一三五为阳 ,二四六为阴
刚义 柔仁
二爻多誉,三爻多凶,四爻多惧 ,五 爻 多 功 。
”“ 其 初 难 知 ,其 上 易 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