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入门基础个人学习笔记总结2

    根 据 我 下 面 要 讲 的“ 承 ”、“ 乘 ”、“ 比 ”、“ 应 ”、“ 据 ”、
“中”、“正”等爻位之间的关系及“则非其中爻不备”延伸来的
“ 互 卦 ”、“ 连 互 ”、“ 半 象 ,,等 等 这 些“ 爻 象 ”、“ 爻 变 ”、“ 卦
象”、“卦变”的规律来确定的。
三 爻 卦 是以初(一)爻,为地;
                二爻,为人;
                三(上)爻,为天。


七 种 易 象 。即“ 八 卦 之 象 ”
                “六 画 之 象 ”
                “像 形 之 象 ”
                “方 位之 象 ”
                “爻 位 之 象 ”
                “互 体 之 象 ”
                “反 对 之 象 ”共 七 大 类
    “爻”的具体结构、变化规律与特点:
    
    一、正:得位得正当正:爻 位 的“ 正 ”、“ 不 正 ”、“ 当 位 ”、“ 不 当 位 ”
易学思想认为,一切相同或不同的事物都应该处在自己应该
处在的位置上。
一、三、五为奇数  其对应可以表示阳性的、刚性的事物
二、四、六为偶数。其对应可以表示为阴性、柔性的事物
得位:一般表示为吉、好、正确、应该、正当、合理之类的意思。
三爻阳>一爻阳  【阳爻越靠近五爻越好】
“阳”以“天”为本。阳以升发为好。故而越阳越好。
“阴”以“地”为本、为主。阴以沉降凝聚为好。故而越阴
越好。
【上卦】(三爻卦)表示一个事物的外部及外部的事物;
【下卦】(三爻卦)表示一个事物的内部及内部的事物
“阴”性事物由外(上卦)向里(下卦)发展。这叫凝聚
( 收 缩、集 中 等 )。所 以 越 聚 越 好 。
“阳”性事物表示一种活力及能量。它是由内(下卦)向外
(上卦)发展的。这叫扩展(扩大、发散、施放等)。所以越扩
大越好。
    二、承:“承”有承上启下、支撑的意思。阴爻
一般分三种情况。阳上阴下为承;;;;;;
    1一般指,一卦卦体(六爻卦)中,若阳爻在上,阴爻在
其下,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来说,称为“承”。
阴爻支撑着上面的阳爻;虽然不得位,由于天在上,地在下
“初承二”  初爻是个阴爻,二爻是个阳爻
    2一卦卦体(六爻卦)中,若是一个阴爻在下,接连数个
阳爻在上。则下面的这个阴爻对于上面的数个阳爻来说,均可称
“承,,。
    3一卦卦体(六爻卦)中 ,一个阳爻在上,数个阴爻接连
在其下。则下面的这数个阴爻对于上面这一个阳爻来说,均可称
“ 承 ”。
    三、乘:乘虚而入本末倒置的现象。是乘“阳”之虚而“阴”阴爻
入之状态。 阴爻对阳爻
    1一般指,一卦卦体(六爻卦)中,若阴爻在上 ,阳爻在
下。则此阴爻对于下面的阳爻来说,称作“乘”
认为是不正常、不太好、不吉利、不顺利的等状况。
坎坤为比 上乘五 性质相反 却当位了,不吉有所改善;
上乘五  指的也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2一卦(六爻卦)卦体中,接连排列的几个阴爻都在一个
阳爻的上面。则这几个阴爻对下面这一个阳爻都可称“乘”
易与管理
一个阴爻在数个阳爻之上,不可乘;;;
    四、比:对比、比较、亲密  “比”者之间越近越好比
    “比”的原则也是【符合“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
的。四爻与五爻的时候,往往都是重要的爻;;;;
五爻位君王  四爻位多惧;三爻多凶;;;
,“比”的过程中,只要观察六爻卦中,阴阳爻之间
的阴阳属性与位置关系,就能知道它们之间亲密的程度如何了。
    五、应:相应 相互呼应、相互支援、互相闻风而动之意。
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  (1,4;2,5;3,6)
山水蒙 志 应 也 九二爻阳爻与六五爻阴爻阴阳  倒过来为屯5相应
相应的关系表示二者志向相同而互动  及“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应的过程中 ,也要符合易学 “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 ;
水地比 九五阳其他阴爻  上下应也
风天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
火天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
一个爻与多个爻相应 阴阳爻中哪种爻少就“应”哪个爻。
    六、中: 二 爻 多 誉 ”“、五 爻 多 功 
    二下卦以二爻为核心为对称中心。
    五爻又是易卦中阳数之爻中,“阳极”之位
置五爻的这个位置又被称作“王位”、“君位”、“尊位”、“至尊之位”
等 。
    上卦的中爻(五爻)与下卦的中爻(二爻)阳阴相应,而
且上卦的中爻(五爻)又是个阳爻,为阳爻处在“阳”位之上。
这就行成了既“得中”又“得位”的极好状态   “大中”
不管二爻阴阳,且五爻又与其二爻相呼应 易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二爻是“阴得中位”,那就最好了 阳得中位”处在第五爻的位置上最好
火风鼎  是比较难受的、不舒服的:需要动脑筋,要在头脑中
建立新概念 ,抛弃旧观念及老的概念之意 “去旧立新”
雷山小过 有小的过渡、小的过错之意
在分析“爻位”的状态时,【有一个通盘整体的考虑过程】
    七、据:根据、占据、居高临下、应该处的位置等意思;;阳爻
“据”【是阳爻相对阴爻来说的】。
后者,“承”与“乘”【是阴爻相对阳爻来说的】
    1,一个阳爻位于一个阴爻之上。则此阳爻对于其下面的这个阴爻来说,称作“据”
    2,若是只有一个阳爻,其余的爻都
是阴爻。而此阳爻的位置在卦体中又比较靠上。则此阳爻对其余
的所有阴爻皆可称“据”。雷地豫  此九四爻阳爻对其余所有的(五个)阴爻皆可称“据”
火水未济  卦意是大家都处在不应该在的位置上
雷地豫  有享受、安逸、享乐、预备之意。

第二节  八卦之象
    
“八卦之象”的【抽象意义]:
乾(天金 ):乾三连。乾者,健也、动也。
表示健全的、纯粹的、圆满的、自强不息且自我规律很强之类的事物。
兑( 泽金):兑上缺。兑者,说也、悦也、决也。
表示上部有缺口、或缺损、高兴喜悦之类的事物。
离( 火):离中虚。离者,明也、丽也。
表示美丽鲜艳、明亮、中间空虚、外硬里软之类的事物。
震(雷木) :震仰盂。震者,动也、速也、行也。
表示运动、有强大的动力、急速、爆发力很强及有能量施放之类的事物
巽(风木 ):巽下断。巽者,入也、齐也。
表示下部有发展余地、渗透力附着力很强、回旋余地大之类的事物。
坎( 水):坎中满。坎者,陷也、险也。
表示危险、可怕、外柔软内刚性之类的事物。
艮(山土) :艮覆碗。艮者,止也、阻也、成也
表示困难、有阻力、到此为止、有界限之类的事物。
坤(地 土):坤六断。坤者,顺也、众也、静也。
表示众多、顺利、柔软、静止之类的事 物。

从 【方位上】讲 :面朝南后天八卦方位对应左阳为上,右阴为下 前后左右
卦 先天八卦方位 后天八卦方位 前后左右方位 上下左右方位
乾: 正南             西北             右后        右下
兑: 东南             正西              右         右
离: 正东             正南             前         上
震: 东北            正东            左         左
巽: 西南           东 南          左前        左上
坎: 正西            正 北          后         下
艮: 西北              东 北       左后        左下
坤: 正北            西 南         右前        右上

从【人体部位上】讲: 
            全身    上身    面部     眼耳      脏器穴
卦 总体
            分布     分布    分布     鼻口      位周围
乾 : 头    右足   右下腹   右下颌   右下方       右下部
兑 : 口    右手臂   右胁    右颊(耳) 右边      右部
离 : 目    头首膺喉 头首膺喉  额头     正上方    正上部
震 : 足    左手臂    左胁    左颊(耳)  左边     左部
巽 : 股    左肩      左肩    左太阳穴   左上方    左上部
坎 : 耳    脚        会阴     下巴     正下方     正下部
艮 : 鼻    左足     左下腹    左下颌    左下方    左下部
坤 : 腹    右肩      右肩    右太阳穴    右上方   右上部

从【人体脏俯、经络、颜色上】讲:
卦     脏俯         经络                         颜色
乾:   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                     大赤、橘红、金色
兑:  肺与气管 手太阴肺经                         纯白、银色
离 : 心与小肠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红、花、闪亮
离     心包与三焦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震        肝         足厥阴肝经                    绿、青
                                
巽         胆         足少阳胆经                    蓝、碧(蓝色略带点绿色)
                        
        
坎  肾与膀胱、生殖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黑、紫、藕荷色
        
艮:    胃             足阳明胃经                         棕、咖啡、褐、棕黄
坤:    脾             足太阴脾经                         纯 黄

从【干支、五行构成上 讲:
卦   天干            地支           五行属性
乾: 庚 ( 辛 )     戌、亥         金(化学性质稳定之金)
兑: ( 庚 )辛         酉             金 (化学性质活泼之金)
离: 丙、丁             午         火
震: 甲             卯             木(树 木 之 木 )
巽: 乙             辰、巳        木 (随风摇摆之草木)
坎: 壬 、 癸         子             水
艮: 戊 ( 己 )    丑、寅         土(石块状之硬土)
坤: ( 戊 )己     未、申         土(松软之土)

乾( ):
点、圆、球、弯曲等。金玉珠宝、水晶、钻石、钟表、镜
子、古旧物、高级高档物品、各种结晶体、帽子、眼镜等。首
都、皇宫、大会堂、政府机构,圣地、名胜古迹、郊野等。辛辣
之 味 。
兑( ):
有缺损、破损、有口、小巧等状。饮食器具、食品、五金用
具、瓶子、垃圾、玩具、废物、损坏之物、乐器等。沼泽地、洼
地、游乐园、音乐厅、饭馆、路口等各种口、工地、洞穴、五金
厂矿、废墟、交易所、交流场所等。辛辣之味。
离( ):
外硬内空、美丽明亮、随意之状、三角形。文章、字画、合
同书之类契约、书刊杂志 、屋子 、箱子、窗户 、化妆品 、电视
机 、照相机 、印制 、照明设备等 。火山、院子 、军营 、电视台
站、图书馆、影剧院、炉冶之场所、电站、辐射污染场所等。苦
味。
震( :
向上发展、急速、有声响、高、大等状。绿色事物、音响、
各种车类、枪炮火箭、飞行器、鼓、跑道、裙、裤、扩音器等。
山林、田园、舞厅、歌厅、剧院、机场、发射场、多弯曲的大
路、停车场、喧闹之地、战场、声像器材店等。酸味。
巽( ):
长条形、细长、漂浮不定、直的等状。纤维制品、电线、
笔、旗杆、香椿、宝剑、茅草、帆船、蚊香、兰花、标枪等。竹
林、过道、长廊、商店、寺观、直路、通风通气等通道、芦苇
荡、各种管道、索道、升降机、指挥部、草原等。酸味。
坎( ):
弓型、冷冻、有芯、旋转、有毒、狡诈等状。油类、酒水
类、液体物质、药品、盐、水车、潜艇、冷藏排水设备、海味、
鱼、桃、李、影视盘、毒品等。浴场、江河湖海、井、泉、汽车
场站、冷饮店、加油站、冷库、油脂储运厂、酒店、煤矿厂等。
咸味。
艮( :
坚硬、静止、相反、山形等状。岩石、门板、台阶、石碑、
石块、墙壁、讲台、影壁、列车、柜子、手套、土坑、座位、巧
克力等。山区、堤坝、交叉路口、小路、城墙、坟场、监狱、矿
山、石料加工厂、看守所、寺庙、仓库、银行、山坡等。甜味。
坤( :
平的、方的、柔软、厚、湿的等状。衣裳、布匹、泥陶瓦瓷
器具、水泥、米、玉米、面粉、大车、纸张、箱子、轿子、轿车
等。平原、农村、牧场、庄稼地、广场、粮库、肉类加工厂、停
车场、农贸市场、地产商、平房、城郭、古陵等。甜味
另有我的专著《周易卦象》、《易象延》可参考

从【社会分工、家庭成员构成上】讲:

卦    家庭成员      社会组织构成     社会各团体分工

   父亲(长辈祖父君王
乾     老人)            社会各种领导等            岁数最大的那个男人
        
兑 :少女        教师服务业等吃开口 饭的人。     岁数最小的女人。
            
离 :中女        部队、文化人、炉冶之职等         岁数中间的女人。
     
震 :长男            军警、运输、广播等职。         岁 数 较 大 的 那 些 男孩)

巽 :长女          僧尼、技术、商业、 教官等。      岁数较大的那些女人。

坎 :中男      匪盗、酒水业、安全劳动等         岁数中间的男人。
 
艮 :少男     司法、矿山、看守、土建等              岁数最小的男人。

坤 :母亲(长辈女人祖母) 百姓、地产、农民、纺织。岁 数 最 大 的 那 个 女


“八卦之象”中,没有特别标
注或说明是对应于“先天八卦方位”之象意者,其他象意都是
与“后天八卦”或“后天八卦方位分布”相对应的意义
主要靠我们前面所提供的这些象意作为基础,去
发挥、去联想、去类比就可以了。发挥联想它们的形象、形态、
色彩、质地、结构等等。这样一发挥联想,可能就会将“八卦之
象”在各个领域、各种事物的表述内容乃至从整体表述模式上,
认识掌握的更清楚、更明确了

方位之象:1上南前2下北后左东右西  一种立体的分布表述模式
先天八卦分布正上方是乾正下方是坤“天地定位”
左边是离右 边 是坎  “水火不相射”
左上方是兑右下方是艮“山泽通气”
右上方是巽左下方是震“风雷相传”
这种立体的结构分布模式在任何环境、状态、条件
下,它总是固定不变的
先天::一种内部呈波动性事物的结构分布规律。
乾( )卦为1
坤( 卦为8
上下相对二者的数相加为9
离( )卦为 3;
坎( )卦为6
左右相对二者的数相加也为9
兑( )卦为2 ;
艮( )卦为7
左上、右下相对二者的数相加又为9
震( )卦为4
巽( )卦为5
左下、右上相对二者的数相加依然是 9。

后天::表述及反映事物的南北
东西中分布外,还可以表述和反应事物的前后左右中分布、上下
左右中分布及内外左右中分布的结构关系。
正上方是离正下方是坎“戴九履一”
正左方是震正右方是兑“左三右七”
左上方是巽右上方是坤 “四二为肩”
左下方是艮右下方是乾“八六为足”
表述的都是我们直观感觉,都能直
接看到 、感觉 、感受和体会得到的事物及其分布结构关系和规
律。
“左青龙”“震”还为木、为雷、为动表示是一种动力、活力能量及能力
“右白虎”兑”还为金、为损、为毁折。故表示的往往是一种破坏力。
“南朱鹊”“离”还为火、为文、为明、为丽。故表示的是一种良性的想像力和动力。
“北玄武”“坎”还为水、为匪盗、为险陷。其所表述的是一种不良的思维及动力。

“后天八卦方位分布”每卦所对应的数字如下:
离 卦对应于9 ;
坎 卦对应于1
对面相对应的二者相加等于10
震 卦对应于3
兑 卦对应于7
对面相对应的二者相加等于10
巽 卦对应于4
乾 卦对应于6
对面相对应的二者相加等于10
坤 卦对应于 ;2
艮 卦对应于8
对面相对应的二者相加等于
其中间中央部分还有个5土。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空间分布的位置
上,有个位置的差异和改变的规律
我们必须要竖直上看一看、纵向看看、横向看看、上下看
看、前后看看、左右看看、内外看看等 从各个方面的分布、
结构、状态上来观察分析一个事物或事物。

只要把“后天”方位分布位置
及卦象意思记清楚,不管在什么方面、什么区域中,都将其“方
位分布结构图”往上套用,保证都能进行较准确的判定与推断。

整个的宇宙及其一切事物都是遵循同样的全息性的

    易学思想抓住了一切事物最基础、最根本的共通性规律。
只要注意力集中到哪里,“气”就会达到哪里
    学习易学的目的:为了使我们的认识尽可能地符合
大自然的本源规律性。用易学唯物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研
究一切事物。免得做出错误的判断以及上当受骗。
    易学给我们的就是一切事物本源结构状态规律的一种理论根
据。依据这个根据,如果我们按照它的哲理和思想方法去推导判
断,那么,也能判断的像他(她)们这些“神仙”一样的准确。
并且也能做到知道整个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因为事物之间总是有一种生克制化
的规律。就利用这些规律,你也能做得到这些结果
学会了易学的各种规律,悟到了其中的内涵道理。你自己运用这些规律来
调动这些场,就可以产生这些效果。

像形之象
一个六爻卦,很形象地表述着一个事物的总体与
具体结构。这也是根据某个具体事物的形象结构,套到卦象上
对应套出来的一种卦象。火风鼎
    “像形之象”之后,就可以根据其所描述具体事物的卦形,来联想并描绘
出这个具体事物的形象。这不过也需要熟练地掌握了易学中卦、
爻“象”的各种规律、状态后,才能做得到。
山雷颐 颐者食也 自求口食

一个六爻卦的上卦可以表示一个事物的前面部分或前部
“像形之象”与“八卦之象”联系起来统一考虑某一个(多爻)卦时,
这个卦及卦中的具体结构、形象就很容易地表现出来
            爻位之象
“爻位之象”说的是,在一个六个爻的易卦中,处在不同的
爻的位置上,其所表示的是不同状态下的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事
情;也可以表示为同一事物或同一事情的不同位置、不同的过程
或不同的状态等。
可是它可以表
示任何一个系统中间的任何的一个(层次)位置 。只要将这些
事物能任意的分成六等份就行了。(爻不仅仅是表
述一个局部的事物,而且也能表述一个事物的局部)可以表述一
个事物发展变化的全部过程。
        爻由初开始向上六爻发展,实际它是表示一个事物的产生、
发展、成长、壮大,一直到成功后,慢慢地衰老衰败,最终走向
自己的反面 消亡的全过程。
从社会分工 
上爻,为顾问委员会;为董事会;省人大主席;政委;职工大会;
五 爻 , 为 部 长 ; 为 总 经 理 ; 省 长 ; 司 令 ; 厂 长 ;
四 爻 , 为 局 长 ; 为 分 公 司 经 理 ; 市 长 ; 军 长 ; 车 间 主 任 ;
三爻,为处长;为部门经理;区长、县长;师长;班长;
二 爻 , 为 科 长 ; 为 项 目 经 理 ; 乡 长 ; 团 长 ; 组 长 ;
一 爻 , 为 职 员 ; 为 公 司 雇 员 ; 镇 长 ; 营 长 ; 工 人 。

初爻,表示人的脚、足、脚趾头(人体下部、手部等最末梢的 部 位 )。
二 爻 ,表 示人 体 下 部的 胫 骨 、腓 部 。即 小 腿及 “小腿 肚
三爻,表示人体的胯、股一带。
四爻,表示人体的腹部及心胸部。
五爻,表示人的头面部。
上爻,表示人的头顶或颠顶部

易卦的对应表述方法 ,就是 “人体全息率”的一种表
述方法。这种对应比例关系怎么用都可以。随意在面部找一个部
位,按比例照前法分成六等份。然后找其对应部分的四爻对应位
置进行治疗。心脏照样也会不疼、不痉挛了。

可以从【各个方面把一个人及其任意大小的部分分成六等
份】照样,一个易卦也可以【把一个事物的好坏(程度)分成
六等份(六种状态) 。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
初爻            比较含混“难知”
上(六)爻        表示一个事物的最终结局    
任何一个事物变化的全过程
初(一)爻:表示“变之始”。
即表示一个事物或任何事物变化发展的开始及起始阶段。
二爻:表示“变之显(分)”
表示一个事物或任何事物变化与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与发
展。说明事物已能够明显的显现出来,分辨出来,有了一定的眉
目。也是与其他的事物有了明显的区分的阶段。
三爻:表示“变之通”。
表示 一 个事 物 或 任何 事 物发 展 变化 进 入 了一 个 非常 通
(顺)畅的阶段。各方面的渠道都比较清楚了。并且都已经在沟
通。同时也认识并能区别各种事物及其规律性了。
四爻:表示“变之动”
表示一个事物或任何事物发展变化有了非常大的动向阶
段。这个时候,就要有一定的实际行动了。而且往往是起着决定
性作用的大动作。
五爻:表示“变之成”。
表示一个事物或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完满及成功与实现阶
段。
上(六)爻:
表示“变之终”。
表示一个事物或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最终(状态)阶段。
说明了其最后的归宿在哪里。也是事物发展变化最后的结果、结
局及状态。
“降本流末”            初爻为事物之“本”
: 数 往 者 顺 ,知 来 者 逆 。”
要想知道事物是从哪里发展来的  外部(上爻)向里面(初爻)去寻找
要想知道事物将来发展到哪里去     内部(初爻)向外面(上爻)方向去寻找
“爻位之象”在“易传”中,还有“二爻多誉,三爻多凶,四爻多惧,五爻多功”之说。
    “阴爻”以向下卦的中间“二爻”的位置靠拢为好。离二爻位置越
    远越不好。“阳爻”则是离初爻越远,离“五爻”越近越好。阴
    阳爻之间的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相反)的。
“三爻”是六爻卦下卦的最上位是表示事物发展到了最终阶段。即穷途末路的阶段
“三爻”与“五爻”之位一定要是“阳爻”占据才
好。如果是“阴爻”占据的话,相对来说可能就有危险和不吉利
了。
“一爻”与“四爻”相应
“一爻”在六爻卦下卦的最下位。表示一个事物刚刚产生、
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是非常脆弱的。
上卦 事物的上半部或上部  事物的外部组成部分或组成
下卦 一个事物的下半部或下部 事物的内部组成部分或组
“ 外 卦 悔 ,内 卦 贞 ”
“外卦”可以表示不好的事物或事物的不好的方面。
“内卦”可以表示好的事物或事物好的方面。
外(上)卦往”、“内(下)
卦来 ”。
上卦表示事物的“左”部或“左”部的事物。
下卦表示事物的“右”部或“右”部的事物。
内 卦 (下 卦 )当 然 是 事物 的 主 要矛 盾

“卦象”
是表述一定时间情况下的具体事物的,那么事物的具体情况也就
清楚了。
二爻“二爻”独居“柔中”
所以,当处在
这些阴爻的位置上时,从处世哲学上讲,自己也要不断地反省自
己的所作所为。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少犯错误,乃至尽量不
犯错误。即使是犯了点小错误,也要能够马上改正过来。这是很
重要的 “ 其 要 无 咎 ”。

“中爻” ,,,,,,,,,,,,,,,,,,,,,,
三爻和四爻
上卦的“中位”。
即第五爻。下卦的“中位”。即第二爻。
中间的那四个爻(二、三、四、五爻)。
三四爻 从“卦变”的规律上讲,这两个爻的阴阳搭配变化是非
常重要的 。两次连互后最终为4个卦:乾,坤,水火既济,水火未济卦
找任何事物的本质性的规律;想找到和辨别事物的真相与是非,
就必须通过“中爻”之间的关系、状态进行分析
三、五爻的规律及性质、特点: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
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假若“三爻”和“五爻”成了柔弱者
的位置,即阴爻占据了这个位置,那就表示是一种危险、危机、
危难的状态。
“三爻”和“五爻”这个位置,应该是阳(“刚”)
爻占据这些位置才能战胜任何邪恶的干扰。假如,阴的“柔”
弱者占据了这个位置,就不利了。

十翼”会告诉并指导你怎么样来鉴别卦、分析
卦,以及卦爻之间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特点等。

互体之象:::::::::::::::::::::::::
非其中爻不备
“互体”看做是事物将来发展变
化的趋势
一个六爻卦体中,二、三、四爻和三、四、五爻形成的组合(集合)卦体。
又 称 作“ 互 体 ”、“ 互 象 ”、“ 互 卦 ”等

一个六爻卦中的【任何四个爻组成的卦体都看做是“ 互 卦 ”】
二、三、四爻组成的卦在下面,所以它是“下卦”
表示事物的下部或下部的事物
三、四、五爻组成的卦在上面,
所以它是“上卦”。表示事物的上部或上部的事物。
二、三、四爻
“内卦” 表示事物的内部或内部的事物

三、四、五爻组成的卦是
“外卦 '表示事物的外部或外部的事物
如果,将一个六爻卦体,看做是一个事物的整体或整体的事
物。且事物往往又都是由中心向四外发展变化的。


“连互”就是把“互卦”之间的内涵,或者说深层隐藏的事
物,通过“展开”、“放大”的方式,将其显露出来的一种易学
分析表述方法。也就是说,是一种将卦不断地相“互”将其层
层展开的思维方法。

易学中“连互”的方法,就是一种放大、展
开式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能把事物内含或隐藏
的(矛盾)细节搞清楚。不受其表面现象所迷惑。
四个爻之间的连互
“四爻连互”  二爻和三爻一起重复使用一次;;;;;;;;;
是将四个爻的 “互卦”中 ,中间的那两个爻一起重复使用
一次(同时用一回 ,继续再使用一回),所形成的新的六爻卦
体,就叫做原“互卦”的“四爻连互”卦体。
初到四 爻的 \ 二 至 五 爻 的  \ 三至上爻 \

要把刚才那些四个爻的“互卦”展开才能看清
楚。将其内幕、隐情、内部的秘密、内部的蹊跷揭示出来。

二爻和三爻一起重复使用一次
展 开 后不是四个爻了形成了一个六个爻
即将四爻媾( ) 卦
的上下爻不动,只是中间的二、三两爻一起重复画一次。
一个阳爻表示 个事物,一个阴爻表示 个事物
火风鼎( )卦的 “四爻连互”中 ,可 以分为三组
1初至四爻“互卦”为媾卦。“四爻连互”卦体 天风媾卦。乾、巽 两“ 经卦 ” 外
2二至五爻“互卦”为央卦。“四爻 连 互 ” 卦 体 泽 天 夬 卦 有 兑、乾两“经卦”外,
3三至上爻“互卦”为睽( )卦。“四爻 连 互 ” 卦 体 火 泽 睽 卦 离 、兑二 “经卦 ”外
12个
就是将上面“四爻连
互”出来的“连互”卦体,还运用以上的“四爻连互”原则继
续“连互”。每个“连互”卦体又可以“连互”出三个新的六爻
卦体。这样就形成了三三得九个六爻卦体。加上原来的本卦卦体
和第一次“连互”出来的三个六爻卦体。总共是十三个六爻卦
体。每个六爻卦体中,包含四个“经卦”单元。一共是五十二个
“经卦”单体。按其顺序将卦爻排列起来,这将是数十个爻的卦
体了。因此,其反映事物的情况相应的就更精细了。

因为以上这四卦[乾为天
( )、坤为地(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卦]是
易学表述一切事物最基础的四个基本卦。

按“连互”的规律,同样一个卦,其中的“连互”次数最
多也只能是“连互”上三次。

四爻连互”的方法,主
要是揭示两个事物(以三个爻的“经卦”为单元的)之间的内
涵细节的。

五个爻的连互 33“中间一爻重复使用一次”
三个事物(以三个爻的“经卦”为单元)
“五爻 连互 ”就 是展
(揭)示【三个事物】之间的矛盾内涵的另一种易学思维方法。

“五爻连互”就是指在六爻卦体中,五个爻之间“互体”的
一种“展开”、“放大”方式。
火山旅(离艮 )卦有不安定、不亲密之意
从“旅” )卦上面的五个爻(二、三、四、五、上五个
爻)看,为“互卦”鼎( )卦。其中包含二、三、四爻组成
的“经卦”巽( )卦;三、四、五爻组成的“经卦”兑( )
卦;还有四、五、上爻组成的“经卦”离( )卦 这么三 个三
个爻的“经卦”。
“五爻连互”的方法是:
将其五个爻之间最中间的那个爻(不管阴阳性质如何)重
复使用一次,连同原来五个爻的“互卦”中,上面和下面没有动
的那四个爻,共同组成一个六个爻的新卦体。
“九四”爻 

“五爻连互”只有两种情况。即上面(二至上
爻)的五个爻和下面五个爻(初至五爻)的“连互”两种情况。
原有的四个“经卦”,现在又变成了八个“经卦”

实际上新的六爻卦形的形成,只要将原来四个爻或五个爻的“互体”中的
“上”卦放在新卦的上卦位置上,
“下”卦放在新卦的下卦位置上。

其最中间的那两个爻的性质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把最中间的两个爻(四爻卦中,是二、三两爻。六爻卦中,是三、四
两爻)看做是事物的中心、基础、起源或本质。因为事物往往是
由中间向四外发展的,故而卦的中间位置又可以表述是事物将来
的发展趋势。
1【中间两爻全是阳爻 。根据易学的“半象”
(“连互”)原理,中间两爻一起重复使用一次,可展开为四个爻
的“互体”乾卦。再由“四爻连互”后,得六个爻的乾
为天 卦 。
2【中间两爻全是阴爻 。根据易学的“半象”
(“连互”)原理,中间两爻一起重复使用一次,可展开为四个爻
的“互体”坤卦。再由“四爻连互”之后,得六个爻的坤为地卦。
3【上面是阳爻,下面是阴爻】。根
据易学的“半象”(“连互”)原则,中间两爻一起重复使用一
次,则得四个爻的“互体”未济卦。再由“四爻连互”
后,得到六个爻的火水未济 卦 。
4【上面的爻是阴爻,下面的爻是阳爻】
。根 据 易 学 的“ 半 象 (”“ 连 互 ”)原 理 ,中 间 两 爻 一 起 重
复使用一次,得四个爻的“互体”既济卦。再由 “四爻
连互”后,得六个爻的水火既济卦。
乾”“坤”两卦往往都隐藏在其他的卦里。
任何的卦变化发展到最后,总是要归本于“乾”“坤”两卦的

【总之 ,
假若:中间两爻都是阳爻( )时,经过两次“连互”之
后,就形成乾为天( )卦。
假若:中间两爻都是阴爻( )时,经过两次“连互”之
后,就形成坤为地( 卦。
假若 :中间两爻中 ,上面是阴爻,下面是阳爻( ) 时 ,
经过两次“连互”之后,就形成水火既济( ) 卦 。
假若 :中间两爻中 ,上面是阳爻,下面是阴爻( ) 时 ,
经过两次“连互”之后,就形成火水未济( ) 卦 。
“中爻不备”中 间 这 两 个 爻 所 反 映 的 是 【 事 物 将 来 发 展 的 趋 势 及 结
果】事物是由哪种基础本源发展来的。
还说明了事物是不断地由内向四外发展壮大的
无论事物怎样变化,最终都要返归其本源的。
“既济”说明事物发展变化已经达到了应
有的结果、效果,或达到了成功、达到了目的等,但是事物的发
展转化总是不会完结的。成功的内里还蕴含着其相反相成的结果
任何事物总是会向自己的反面发展
转化的。
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对
应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间。时间变了,对应的空间结构也随之改
变了。此时空间中对应的事物规律往往也随之变化了。因此,事
物的变化永远不会终结。故而这种易学变化规律也是如此
“未济”状态。
事物总是这样不断地
往复、发展、转化着。

“半象”实际是变形(变象)的“互体之象”。
“半象”就如同数学中“归纳法”的规律一样。
“连互之象”是将事物内部展开的话,那么“半象”
就是将事物整体或局部收缩、压缩的一种方法。
“半象”的定义:
取三爻卦(“八经卦”)中,除了本身之外的其他两个“经
卦”中的一个 “经卦”的上两爻和另一个 “经卦”的下两爻 ,
上下重叠又组成的卦体,叫“半象”卦体。

就是任何一个“八经卦”(三爻卦),都是由其
他的两个“八经卦”的上两爻和下两爻组成的。
“经卦”坎卦是由“经卦”兑卦的
上部分的两个爻在上和“经卦”巽卦的下部分的
两个爻在下组成的。
“经 卦 ” 坎 ( )卦的“半象”生成规则,说明其中间
的那个阳爻( )是上下部分的共用部分。即“共用爻”

“连互”规律原则:
即卦为双数(偶数)个爻时,中间两爻一起重复使用一次,
形成“连互”卦形;
卦的爻数为奇数(单数)个爻时,中间一爻重复使用一次,
形成“连互”卦形。
【既可以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又可以把复杂的事物简单
化】
根据易学“易简”的思想,把复杂的事物压缩,将其共性
的事物压缩、归纳后,能较清晰且容易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一解决,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
:“大坎之象”::
在六爻卦中,出现有三个爻 、四个爻( 、五个爻
( )或六个爻( ) 的 “ 坎 ” 类 之 象 ( 卦 ) 的 缘 故 。 即 “ 经
卦 ” 坎( ) 卦 、四 爻 的 “互 卦 ” 大 过 ( ) 卦 、 五 爻 的 “ 互
卦”大过( )卦以及六个爻的泽风大过( )卦。
    
方法:::山雷颐
    按以上我们讲的易学“半象”原则,将山雷颐( )卦的
    中间四个阴爻两两合并。则得四个爻的“互卦”颐( ) 卦 。
    再将四个爻的“互卦”颐( )卦 中间的 两个 阴爻 ,合而
        为一。得到外面是刚性(阳爻),内里是柔性(阴爻)的三个爻
    的“经卦”离( )卦。
    “离者,离中虚也。”将其山雷颐( )卦中间的共性事物
    (阴爻)合并。形成“经卦”离( ) 卦 。
    假若,想把“经卦”离( )卦展开看看其内部的内涵时,
    就可按我们的易学“连互”原则:将其中间的一个阴爻,重复使
    用一次。得四个爻的“互卦”颐( )卦。
    再将四个爻的“互卦”颐( )卦中,中间两个阴爻一起
    重复使用一次。得六个爻的山雷颐( )卦。
“大离”之象
    1易学“半象”性质的运用,像前面咱们讲过的一样,是为了
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将其事物统一归纳起来。把共性的事物压
缩。区别不是共性的事物。然后,从总体大的规律、状态上来看
问题。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了。就容易抓住事物的主
要矛盾(主流、主流趋势及大方向等)。
    2易学的“连互”分析法,是为了把一个表面上看是很简单的
事物复杂化。使我们能将被表象所掩盖的内涵细节及矛盾关系揭
示出来 。在细致分析的基础(前提)上 ,作出更加切合实际的
判断与决策。

像卦之象
    
山雷颐(艮震)卦是离卦之象;
风泽中孚(兑巽)卦也是离卦之象;
泽风大过(巽兑)卦是坎卦之象;
雷山小过(震艮)也是坎卦之象。
按“半象”
合并“同类项”(同性质的阴爻或阳爻)的原则

反对之象 :::      一个卦倒过来看
定义:一卦覆之,又别成一卦者,叫“反象”
“反象”在不同的易学著作中,又被称作“综卦”、“综象”、
“ 覆 卦 ”、“ 覆 象 ”、“ 反 卦 ”、“ 反 易 ”等 
就是说,把一个卦倒过来看,所看到的卦象,

除了乾为天( )卦 、坤为 地 ( 卦、离为
火( )卦、坎为水( )卦、雷山小过( )卦、泽风大过
( )卦、山雷颐( )卦和风泽中孚( ) 卦 个卦以外,其
余56个卦都有其“覆卦” “ 反 卦 ”
震 艮    兑 巽

而雷山小过( )卦和泽风大过( )卦,又都是“大坎
之象”的“坎类”之卦。从这两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坎之
象”越大,过错越大。“大坎之象”越小,过错也随之变小。

水雷屯:最幼小、最困难的(状态)时期  ,
是一种困难的、事物
刚刚开始萌芽、开始发展的一种初级阶段状态。也是比较幼稚
蒙;朦朦胧胧不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的状态

观察分析同一个事物,虽
然它们之间存在着共性的特点及内涵,但是必定所观察分析的结
果,还是有区别的。往往是从总体上来看,很相近或相似,可是
从其局部上来看,又是有区别的。
天水讼( )卦之意是打官司、“不亲也”、不亲近的一种
关系状态。
水天需( )卦是一种需要 “等待”的意思。

同样一件事物,从其相反的方向去观察分析及
看待时,所感觉和认识到的总场及总场性有可能是一样的。有可能是不同的

场态对应于“先天八卦”“经卦”
总结::::::::::::::::::
“连互”是在四个爻之间形成的“互体之象”的基础上,发
展发挥的一种卦变的方法。也可以说,“连互”是“互体之象”
的一种变种。
“互体之象”在不同的易学著作中,又被叫做“互体”、“互
卦”、“互象”等。其包括三个爻之间、四个爻之间、五个爻之
间的“互体之象”状态。
“连互”主要是四个爻之间的“连互”(又叫“四爻连互”)
和五个爻之间的“连互”(又叫“五爻连互”)两种情况,因为
在六个爻的卦体中,每四个爻的最中间有两个是其“互体”卦
(三个爻的“经卦”)之间的“共用爻”。
每五个爻的最中间有一个爻是“互体”卦(三个爻的“经
卦 ,,)之 间 的“ 共 用 爻 ,,。
“连互” 展开、放大之后,可以将原来表面看来
是简单的事物群体中间隐含着的矛盾及关系,揭示出来。
“四爻连互”是将【一对 事物关系中的内涵展示出来。
“五爻连互”是将【三个】事物关系中的内涵展示出来。
“半象”的意思,是将复杂事物(卦)之间的关系,将其同
性质相合的卦爻合并、归纳成同一个爻。将事物关系化简 抓
其主要矛盾。
“连半象”的意思,是若想将事物(三个爻的卦)之间隐藏
的内涵展示出来,就可以像“连互”一样将其“半象”(三个爻
的卦)展开。这同样也是我们将易学思想发展、延伸出来的一种
思路和思想方法。
“反卦”。“反卦”是一个卦正着看是一个卦,反过来看,就
形成了另一个卦。“反卦”之间是相辅相成成对出现的。
卦中,传统的易学者认为,只有乾、坤、坎、离、中孚、
颐、小过、大过 个卦是没有“反卦”的之外,其余的 卦都
存有各自的“反卦”。一共形成 对“ 反 卦 ”。
“易经” 卦“序卦”的卦序,基本上是按“反卦”的方式
排列的。“非覆即变”

在“ 系 辞 ”中 ,这 种“ 反 “” 覆 ”之 象 特 别 多 。卦 既 然“ 反 “” 覆 ”
了 ,那么,一卦中的三四 、二五 、初上各爻也会相应的 “反 、
覆”变化位置。虽然,其位置变化了,但往往它们之间还保留了
某些共通的性质和内涵。

对 象
对应位置相同,且阴阳爻性质完全相反的两个卦,称之为
对 象 ”。又 名“ 对 卦 ”、“ 错 卦 ”、“ 旁 通 卦 ”、“ 类 卦 ”等 。
“一卦卦爻与另一卦卦爻完全对应而相反的卦,
叫‘旁通卦’。”
一个爻或两个爻的“对象”变化状态,有的书中把这种变化
状态,叫“飞伏”中的“飞卦”。

乾为天( )卦的“对象”是坤为地( 卦。
坤为地( 卦的“对象”是乾为天( ) 卦 。
坎为水( )卦的“对象”是离为火( ) 卦 。
离为火( )卦的“对象”是坎为水( ) 卦 。
山雷颐( )卦的“对象”是泽风大过( ) 卦 。
泽风大过( )卦的“对象”是山雷颐( ) 卦 。
风泽中孚( )卦的“对象”是雷山小过( ) 卦 。
雷山小过( )卦的“对象”是风泽中孚( ) 卦 。

看看过去(“本卦 、看看现在(“变卦 、再 看 看
将来(“对卦”)。
对象”是用做事物【横向】及【横向发展与联系
判断时,使用的思维方式。
反象”是用于【纵向】判断事物时,所使用的思维方式。

水雷屯( )卦的“反卦”是山水蒙( )卦。
水雷屯( )卦的“对卦”是火风鼎( )卦。
火风鼎( )卦的“反卦”是泽火革( )卦。
泽火革( )卦的“对卦”是山水蒙( )卦。
山水蒙( )卦的“反卦”是水雷屯( )卦。
火风鼎( )卦的“对卦”是水雷屯( )卦。
泽火革( )卦的“反卦”是火风鼎( )卦。
山水蒙( )卦的“对卦”是泽火革( )卦。

“易经”的卦爻辞根据有时往往从其“对卦”(旁通卦)中
才能找到答案 。“旁通情也”

“交易之象”又名“交卦”。有交错、交换的意思。


在一个六爻卦体中,将其下卦上移至上卦的位置
上,又将其上卦下移到下卦的位置上后,又组成的新卦体就是原
卦的“交卦”。
“交易之象”与“对象”、“反象”相同,也是互相成对存在的。
事物的双方交换一下位置。你站到我的位置上来,体会感受
我的处境与状态;我站到你的位置上去,体会感受你的处境与状
态。

内部关系在交相易位或双方互相站在对方的立
场上去考虑问题,往往不但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和状态,而且还可
以从根本上改变双方共同的处境及状态。
易学中充满着辩证的哲理和
辩证的哲学思想。学习、掌握这些哲理和思想,其目的就是使我
们在了解、判断、分析事物及其规律状态时,能从各个方面把一
个事物尽量完整、全面地考虑分析清楚。然后,对事物再决定如
何地去取舍。

    “反卦”使你在事物的这边看看,然后到它相反的那边再去
    看看;从当时事物的【纵方向状态上】,上面看看,下面看看;
    内里看看,外面看看;
    然后,又依“对卦”方法,从发展过程的【横向状态上]
        看看:从左边看看,看完后,再从右边看看;从过去状态看看,
    再从现在状态看看,最后还得从将来的状态看看 长远宏观地
    判断判断;
    此后,再依“交卦”的方法,【交换一下位置(立场)】看
        看:你站到我的位置(立场)上看看,我站到你的位置(立场)
    上看看 互相体谅,为对方着想;
    还要从“上半对卦”的方法中看看:【我(下卦为“我”)
    不变,你(上卦为“你 变化】会形成什么状态和局面;
    再从“下半对卦”的方法中看看:【你(上卦为“你”)不
    变,我(下卦为“我”)改变】又会形成什么状态和局面;
    还得从“对卦”的方法中看看:【你(上卦为“你”)我
    (下卦为“我”双方同时改变】还会形成什么状态和局面;
    再 加 上 用“ 八 卦 之 象 ”“、 爻 位 之 象 ”“、 像 形 之 象 ”“、 方 位
之象”“象”法的分析、研究同一事物,那将会构成一个
相当大的“巨系统”思维方式。    

“错综复杂”
    “错”是指的“对卦”的变化系统。
    “综”是指的“反卦”的变化系统。
    “复”是指“重卦”及“复合卦”、“反卦”组成的变化系统。
    “杂”是指易学中打乱 卦的排列顺序的“杂卦”变化系
统。在《易传》中,专门有一章是介绍“杂卦”的。
这四种卦的变化系统,将构成一个内涵相当“错综复杂”的
更大系统。
实际这中间的“复卦”与“综卦”是有共同的意思的。“复”
与“覆”是通假字。故“复卦”也有反过来看的意思 俯视
与仰视是相反的观察方法。但是,“复卦”除了有“反卦”的意
思之外,还有“重卦”和“复合卦”(四个爻、五个爻、六个爻
⋯ 乃 至 数 十 个 爻 组 成 的 卦 ) 的 意 思 。 将 三 个 爻 的 “ 基 本
卦” “ 经 卦 ”,两 两 重 叠 ,组 成 八 六十四卦。形成一个比
较复杂的六十四卦系统 ( “当万物之数”、“类万物之
情”)。它所构成的是包含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个事物之间的矛
盾关系系统。
11520
 36根蓍草才能确定一个阳爻,一个阳爻中,内含着36个事物的因素
 24根蓍草才能确定一个阴爻,一个阴爻中,内含着24个事物的因素。

一个阳爻同时内含了36个事物,一个
阴爻同时内含了24个事物。

六十四卦中,阳爻总共可以表示192根蓍
草( 36x192=6912个 事 物 )。
阴爻总共可以表示192根蓍草(24X192=4608个事物)
11520 =6912+4608  

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再加上它自身的“反卦”、“对
卦 ”、“ 半 对 卦 (”“ 上 半 对 卦 ”和“ 下 半 对 卦 ”)、“ 交 卦 ”、“ 连
互”(“四爻连互”、“五爻连互”)、“半象”等卦形变化状态
( 以 上 这 些 卦 形 , 还 可 以 再 按 以 上 规 律 继 续 进 行 以 上 的 变
化)这个系统是不是内涵的内容(因素)非常之多。

在这六个爻的矛盾系统中,确定的那个“变爻”,
又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及主要矛盾一解决,
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找出其共同性的规
律来。这是易学“易简”思想的【最高最终的体现】。

易学所寻求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相对平衡系统。是一种宏
观、长远、整体看问题的顾大局的思想。

“先天八卦”表述的是事物高维存在形式的规律
越是“偶然”的,就越是客观必然的。

上半反象”是说,一个六爻卦,上下两个(三
个爻的)“经卦”中,其上面的这个“经卦”变成了自己的“反
卦”
同一事物状态
中的双方,一方自行 (当时)变化到了自己的反向状态 ,而另
一方还保持着原来的状态 。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事物(组
合)状态。根据这种状态与原来状态进行的比较及分析的结果,
在保证原来共性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借以确定我们的取舍。
“下半反象”就是指一个六个爻的卦,其卦体中,上卦(三
个爻)保持原来卦形不变,而下卦(三个爻的“经卦”)变成了
自身上下颠倒过来的“反卦”
[艮为( )顽固][巽( ) 为 进 退 不 果 ]
[巽( )卦]这个不能当机立断、犹豫不决
“上下反象”指的是,在一个六爻卦体中,其自身的上下两
个“经卦”都同时转变成了各自的“反卦”(上下颠倒过来的)
    表述了同一个事物总体或局
部变化到了自己的相反方面去了 这些变化之间还存有原来状
态的共同内容。还保留了某些与原事物共性的状态(指“反卦”
与原卦内,还有位置及性质相同的公共爻和共用爻) 【只
是同一个事物(卦)、同一种场的不同结构状态】。
    “本卦”、“变卦”两卦之间从总体或局部上,没有任何一个相对
应的位置上,有共性及共性特点或共同的状态 【完全变成了
与自己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共性的另一种结构(互补)状态
( 事 物 、场 、卦 等 )】。
之卦之象   “正”的意义有相同之处
完全当做了“当位”、“不当位”的“爻象”
规律来对待了。
“之(变)而得其正” “之”的概念发挥到应用(占筮)中去的“卦变”意义。
“包卦之象”是指在一个六爻卦体中,用上下三个画(爻)
中间包住中间三个画(与其上下三个爻性质相反的三个爻)。
由“互卦”的规律推衍而来的
把一个六爻卦先分成两个三爻卦;再由这两个卦各自再分
成两个卦。即一正一反两个卦,此两卦又分而得到了四个卦。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将泽山咸( )卦,看做是坎( “) 包 ”巽 );
将雷风恒( )卦,看做是坎( “) 包 ”兑( )。
把山泽损( )卦,看做是离( “) 包 ”震( );
把风雷益( )卦,看做是离( “) 包 ”艮( )。
“包”的卦及卦象组合,
是由(取决于)二至四爻或三至五爻所组成的三个爻的“经卦”
“命卦之象”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而 “命卦”却是在其爻所系之辞中 ,带有卦名
的这种形式的卦。这样形式的卦就是“命卦”。
其原卦为 “阳”卦,其中含卦名的那个爻 ,以 “阳”爻论
(当做是阳爻);
原卦是“阴”卦 ,那么 ,其含有卦名的爻 ,按 “阴”爻论
(当做是阴爻)。
“声应之象”
。由于这些“象传”中的词语,都有其对应的阴
阳区别的声韵 。因此 ,我们可以以 “平”声为 “阳”性之音 ;
以 “ 仄 ” 声 为 “阴 ” 性 之 音 。 我 们 再 将 “ 阳 ” 性 之 音 , 作 为
“阳爻”来看待,而把“阴”性之音,作为“阴爻”看待。这样
又组成的新卦体就称其为原卦的“声应之象”。
“平”声为“阳”爻,“仄,,声为“阴”爻。
“消息之象”
地雷复(11 ) 卦;“大雪”节气到“冬至”“一阳初生”
地泽临(12 ) 卦;小寒”节气到“大寒”“生机振作”
地天泰(1 ) 卦;立春”到“雨水”,充满生机
雷天大壮( 2)卦;“惊蛰”节气至“春分”“阳德普施”
泽天央( 3) 卦;“清明”到“谷雨”精华尽泄而分
乾为天( 4) 卦;“立夏 ”节气 至 “小暑 ”达到了极盛时期
天风媾(5 ) 卦;“芒种”到“夏至”生机开始逐渐的收敛
天山遁(6 ) 卦;“小暑”节气到“大暑”阴气的上长而退藏
天地否( 7) 卦;“立秋”到“处暑”阴阳二气“乖逆”相应开始凋零
风地观( 8) 卦;“白露”节气到“秋分”内部空虚,只表现为其体魄
山地剥( 9) 卦;“寒露”到“霜降”生机衰退枝叶开始剥落。
坤为地(10 卦。“立冬”节气到“小雪”阴气要开始消亡并向自己的反面
以上最前面我们讲的是研学易学时,所必须掌握的基
础 知 识 和 专 用 术 语 。比 如 :“ 承 ”、“ 乘 ”、“ 比 ”、“ 应 ”、“ 据 ”、
“中”、“正”等。它们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是事物处在不同的位
置上、不同的时空环境条件下,与周围事物应该如何对应与呼
应;我们应该怎样去分析、归纳事物,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来。讲的是这些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当然,其中还包含了一些
“爻象”之间的规律。
还有后面讲的这些:“八卦之象”、“六画之象”、“爻位之
象 ,(,“ 上 下 ”、“ 左 右 ”、“ 内 外 ”、“ 前 后 ”、“ 往 来 ”、“ 远 近 ”、
“ 南 北 ”“、贞 悔 ,等象。还有“互象”、“连互之象”、“四爻连
互”、“五爻连互”、“半象”、“连半象”等)、“方位之象”、
“ 反 对 之 象 ”(“ 反 象 ”、“ 上 半 反 ”、“ 下 半 反 ”、“ 上 下( 同 时 )
反 象 ,,、“ 对 象 ,,、“ 上 半 对 ”、“ 下 半 对 ”、既“ 反 ”又“ 对 ”的
“反对之象 、“交易之象”、“像形之象”。还包括“大象”、
“ 广 象 ”“、包 卦 之 象 ”“、像 卦 之 象 ”“、命 卦 之 象 ”“、声 应 之 象 ”、
“ 辟 卦 之 象(”即“ 月 卦 之 象 ”“、 消 息 之 象 等“象”法。
以上这些易学方法,就类似是我们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
学科中的定理、定义、定域、公理、公式、定律之类。都是一些
思想方法和变换公式。但其最基础的概念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的“不易”的思想。“一阴一阳”的对应关系是任意、随机
大可小的。具体讲,其对应状态、形式、物类等是没有固定的格
式与模式的。
无极状态::“宇宙最原始的无形无象的本体”
也就是大脑在确定观察、研究、考虑、分析事物之前茫无目
的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大脑在思考、分析某事物时,首要所应该
处于的一种状态(无意识的客观状态)。这时脑子里没有任何的
想法;注意力也没有想注意到什么;也没有想考虑什么或想做什

当我们的注意力还没有处于在观察、
分析、研究某事物的时候;当我们还没有注意观察某事物之时;
当我们的注意力还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调查、分析某事物之前
我们大脑中什么想法也没有的时候。这种大脑中的朦胧状态
就是属于“无极”状态。

易儒”所说的“感而遂通”之前的“易无思也,无为
也,寂然不动”时的状态。这个时候,也是道家、道学所说的
“无妄(望)无助,无中生有”之时的“无妄(望)”状态。这
自然也是一种“无极”的客观状态。
即系统内部复杂到找不
到头绪的时候。此时,易学所提供的方法是:干脆,这整个的系
统的内部状态我就不管了!因为在其内部什么也闹不清楚了。这
也叫做是一种“无极”状态。

跳出到此系统外 到更大的系统中去进行研究和寻找规律。将原来的整个系统看做是一个新的起始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