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琪:数据科学助力我捕捉研究生教育的宏观效应 | 提升之路系列

导读

 

为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创新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应用创新的“π”型人才,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及相关院系共同设计组织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开始实施并深受校内师生的认可。项目通过整合建设课程模块,形成了大数据思维与技能、跨界学习、实操应用相结合的大数据课程体系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至今,已有来自全校45个院系的2657名同学参加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其中445位同学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获得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证书”。

 

谈起最大的收获,同学们表示无论是自身的数据思维还是本专业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科研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清华的数据科学人才培养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让我们一起通过他们的故事,揭秘各院系清华学子的大数据能力提升之路吧!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王瑜琪

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

 

最开始作出推研和直博的决定时,我其实并未对之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道路有明确的规划,误打误撞的选择教育,是因为本科时期曾有过几段支教经历,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朗朗的读书声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想起心里都难以平静,加之自己也是从曾经的贫困县里走出来的,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也懂得教育对于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怀着这样的初衷,我走进了教研院,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而博一秋季学期的学习,却给斗志昂扬的我,泼了一盆凉水。努力学习了几个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课程,最终只得了B,Stata的基础操作仍然不够熟练,期末机考时完全不知道各类检验所对应的命令是什么,导师也给出了我不适合“定量研究”的建议。摆在眼前的现实让我开始怀疑自己转专业来到教研院读博这个决定的正确性,甚至将转硕与退学提上了日程。就在我陷入困惑与迷茫里不知该如何解决时,转机悄悄来到了我的身边,博一春季学期,通过与学姐的交流,我了解到了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她在选修项目课程后,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比较顺利地写完了博士论文。学姐的亲身经历让我毫不犹豫的报名了项目,期待着自己能通过项目课程学习提高实证研究的能力,而通过这一年的学习经历,我惊喜的发现,项目带给我的成长,比我原本期待的要多得多。

在项目学习的第一个学期,我选修了大数据分析(A)、政务大数据应用与分析,通过这两门课程,我了解和熟悉了如何将大数据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和公共管理中,同时,也终于有机会尝试了Python和R的使用,克服了自己在本科时连编程软件都安装不好的心理阴影。在大数据分析(A)课程上,我掌握了基于主题的文本资料聚类分析方法,并以CSSCI数据库1998-2019年刊载的446篇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的热点研究问题及其迁移情况,从而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这也是第一篇从研究设计到最终成文全部由我自己主导的论文,最终成果发表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上。

在政务大数据应用与分析课程上,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和演示,我了解了面板数据的分析流程,并将其应用到了博士论文的研究中,通过国别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研究生教育规模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且与本专科教育规模的经济贡献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收入较高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显著的结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建议与支撑。入学一年多以后,我终于在科研上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最终成果也发表在了教育学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高教研究》上。

图1第一篇实证研究       

图2 我国研究生教育经济学关键词时区图谱

 

大数据分析(A)的小组作业,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通过全国276个地级市2015-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七的AQI数据及禁放令实施情况,探讨了烟花爆竹禁放令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小组组员一起爬数据,一起搜集禁放令的相关新闻,发挥各自所长,高效地完成了我们的研究。

大数据治理与政策的学习,则让我从治理和政策的角度,对大数据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应用中可能引发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为时两个月的大数据实践课程,更是切实提高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次实践中,我尝试了很多之前未接触过的工具与技术,如Echarts、DWF、dreamweaver等,尽管都是浅尝辄止,最终的成果也并不令人满意,但也不乏收获感与成就感满满的时候,例如,我在伍老师及助教的帮助下成功地将看板中各个控件关联了起来,完成了看板的设计和在DWF中的落地实现,也得到了实践导师“学习能力较强”的评价。

 

图3 看板设计初稿

 

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数据分析的能力,更为我打开了一扇观察新世界的窗。它让我认识到,所谓大数据,并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数字,数据的背后,是春节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美好景象;是疫情期间可查可循的行程防控;是让城市变得更“聪明”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数据不是冰冷的,它是一个个绚丽斑斓的符号,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力,也让我开始相信“只要愿意去学、愿意投入,就能有所收获”,给了我走出舒适区、尝试更多新鲜事物的勇气,更努力挥动人生的画笔,画出更加精彩的篇章。疫情在家期间,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返校以后,我成了师门里定量研究相关课题的主力军,导师也说我终于开了窍。

 

图4 参加唐仲英计划十期开班仪式

 

除此以外,我报名并入选了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第十期,也与师姐合作申请并成功立项了党建课题,希望能通过自己所学,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质量推进做贡献。在来到清华的第七年,我才有底气抛掉自己本科时期学渣的过去,真正走入了这个美丽的园子,去接触那些优秀的人、有趣的事。而这种自信,一定程度上是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赋予我的,在从理科生向文科生的转变过程中,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学习内容,都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我很开心,也很感恩,在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区的过程中,能够遇到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学习的过程一定很难,但全部克服以后,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更高的地方,可以看到更美的风景。虽然大数据提升项目的课程已经全部结束了,但我一定会带着项目赠予我的数据能力与宽广视野,继续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勇攀新的高峰!

 

由于上传限制,分割成3个压缩包了。 (转载) 常常看到坛子里的朋友们专研和讨论SAP某一个功能的配置和用法,精神可嘉。某项具体功能地实现,的确是顾问的基本功,但如果要从SAP业务顾问提升到另一个层次,无论是方案架构师、项目经理,还是管理咨询、业务流程专家(BPX, Business Process Expert),都需要对企业架构、组织功能和业务流程等内容有一个全面而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高度决定视野。 仔细想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客户、供应商、资金等外部资源的竞争,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竞争才是成败的关键。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套优于竞争对手的业务流程,丰田之道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因此,个人以为,在实施SAP系统时,应该花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端到端(End-to-End)业务流程地设计和优化上,尽可地消除业务流程中非增值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地用配置和二次开发来满足用户体验或无关大局的功能。增值与不增值最简单的判断依据就是看客户是否愿意为这一生产活动付钱。当然这并不是唯一标准,例如QA本身并不产生增值,理论上可以省去,但在实践中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流程的主体——人,毕竟不是精密的机器。 最基本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包括: 定单到收款 (Order-to-Cash) 采购到付款 (Purchase-to-Pay) 计划到制造 (Planning-to-Manufacturing) 会计到报告 (Accounting-to-Reporting) 招聘到退休 (Recruiting-to-Retiring) 也许将来按模块划分的SD、MM、PP、FI/CO顾问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业务流程专家。最近,SAP公司在SDN上推出了BPX社区,体现了SAP对业务流程的重视。 SAP Solution Composer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通过预定义400多个最新的行业、跨行业以及基础构造和服务导图,帮助SAP顾问和客户对业务流程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和描述;快速定位客户的关键业务需求并与SAP 商业套件中的解决方案相对应,清楚地界定项目范围;即便是对于SAP的初学者或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SAP Solution Composer学习到跨国企业运作中的主要业务流程和了解SAP系统的概览。 (最新版的SAP Solution Composer 12M左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