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此问题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考核面试者对Android系统了解,“卡顿”是站在用户角度的描述,对于开发人员应从,Android的发展历史、程序的运行机制、程序性能优化等诸多方面进行延伸回答。技术层面应对性能优化做为回答重点,突出专业知识。
目录
前言
Android是基于Linux的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一般用于移动设备,自2008年第一部Android手机发布以来,到如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测试版本,到最新的Android 10.0,甚至计划在2020年3月份开放的开发版。经历了近20个发行版本后,被用户所吐槽最多的卡顿问题为什么还一直得不到解决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碎片化后的系统因素
所谓碎片化,简单的理解就是:Android整个平台上的差异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原因有以下因素:
- Android在市面上的流通版本过多,其官方发行的版本就有20个。
- Android设备形态各异,有平板、车载系统、手机、广告机等,设备形态的差异,导致Android必须接受各种各样的适配和定制。
- 第三方ROM厂商,深度改造Android,目前各国内手机厂商,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定制系统,华为的EMUI,小米的MIUI等
Android的开源为系统的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导致的碎片化问题,造成了Android系统的混乱,也增加了企业的开发维护成本。那这跟卡顿有什么关系呢?关系是有的,在Android高速发展的前期,手机ROM定制厂商非常多,其研发能力、定制目的各有差异,一些水平较弱的厂商,定制后的系统美其名曰为“深度优化系统”,但事实上其性能比不上原生系统,还有些厂商,在原生系统的基础上加了很多后台服务,做诸如用户行为搜集、广告推送等一些定制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