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k集合源码之LinkedList

LinkedList不同于ArrayList,它底层使用的是双向循环链表实现的。继承自AbstractSequentialList<E>不支持随机访问,同时一个LinkedList也是一个双端队列,支持从两端的增删,双端队列在某些多线程并发的场景下有很大的作用,比如两个线程同时从头和尾取数据,不需要加锁。

要理解LinkedList的实现原理,先要认识下它的基础存储结构Entry

private transient Entry<E> header = new Entry<E>(null, null, null);
Entry(E element, Entry<E> next, Entry<E> previous) {
	    this.element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ious = previous;
	}
接收三个参数,自己节点的值,后继,前驱。

上图是一个Entry结构,也是整个LinkedList的头节点,并且它的前后指针都是自指向的。当我们创建一个默认的LinkedList的时候,头结点会自动创建出来。

/**
     * Constructs an empty list.
     */
    public LinkedList() {
        header.next = header.previous = header;
    }

看完构造函数在看看新增操作, LinkedList 的add方法默认从末尾插入,add方法调用了内部的addBefore():

private Entry<E> addBefore(E e, Entry<E> entry) {
	Entry<E> newEntry = new Entry<E>(e, entry, entry.previous);
	newEntry.previous.next = newEntry;
	newEntry.next.previous = newEntry;
	size++;
	modCount++;
	return newEntry;
    }

此处第二个参数传入的是header头结点,假设我们调用 LinkedList .add("a"),通过画图来看下整个过程:

初始只有一个header节点,该节点不存储任何数据。



addBefore首先构造了一个新的entry节点,该节点的后继指向header,前驱指向header的前驱,这里也就是header本身,如下图:


接着改变头节点前后指针的指向:


对于双向链表记住一个规则即可,如果a的前驱指向b,则b的后继需要指向a。当我们构造a的时候,a的前驱指向header的前驱(header自己),所以header.next=a(这里的header又是a.pre)-》a.pre.next=a,a的后继指向header,所以header.pre=a(这里的header又是a.next)-》a.next.pre=a,

如果再加节点b则变成下图(画图工具还不太熟练,大概能看出来意思):


上面的新增都是在末尾新增,再来看下任意位置的新增操作: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addBefore(element, (index==size ? header : entry(index)));
    }

初始有两个元素,a和b。注意头结点(值为null)是一个虚拟节点,对我们来说不可见,因此这个双向链表的size是2。


假设要插入的位置为1元素为c,entry(1)返回的是b这个节点,进入addBefore方法,需要把c包装成一个entry,c节点的后继指向p,前驱指向b的前驱即a,新增c后的结构如下图:


构造完新节点的指向,然后需要改变b节点的前后指针,c前驱的后继节点指向c,c后继节点的前驱指向c。如下图:


把上面的指向画直就更显而易见了,完成了任意位置的插入操作。再来看下更复杂的任意位置的批量插入,方法如下: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
        if (index < 0 || index > size)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 Size: "+size);
        Object[] a = c.toArray();
        int numNew = a.length;
        if (numNew==0)
            return false;
	modCount++;

        Entry<E> successor = (index==size ? header : entry(index));
        Entry<E> predecessor = successor.previous;
	for (int i=0; i<numNew; i++) {
            Entry<E> e = new Entry<E>((E)a[i], successor, predecessor);
            predecessor.next = e;
            predecessor = e;
        }
        successor.previous = predecessor;

        size += numNew;
        return true;
    }

假设当前的链表状态如图:


需要插入两个新的元素c和d,插入的位置为1,即b前面,首先获取后继此处为b,获取前驱a,这里的前驱后继可以想象成是要插入集合的前驱和后继。接下来的循环操作是重点,仍然构造新节点,构造第一个节点c后的链表结构,和前面没有区别:


整个操作我们遵循的是新增节点前驱指向谁,谁的后继就得指向新增节点,所以改变a节点的后继指向c,因为后续还有节点要插入到c后面,所以c的后继先不动,而是c变成当前的前驱节点,第一层循环后变成下图:


第二层循环后:



最后,后继的前驱指向当前的predecessor,把线弄直就是下面的结构图:


新增的过程梳理完,删除的过程就显而易见了。任意位置的删除操作,假设要删除d,代码如下:

private E remove(Entry<E> e) {
	if (e == header)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 result = e.element;
	e.previous.next = e.next;
	e.next.previous = e.previous;
        e.next = e.previous = null;
        e.element = null;
	size--;
	modCount++;
        return result;
    }

d的前驱的next指针不再指向d,直接指向d的下一个节点,即d.next;d的后继的pre指针不再指向d,而是指向d的上一个节点,继d.pre,将d的前驱后继指向null,方便gc垃圾回收,如下图:


新增和删除看完后,后面的查找等操作就简单不少了,查找主要通过下面的一个方法完成:

private Entry<E> entry(int index) {
        if (index < 0 || index >= size)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 Size: "+size);
        Entry<E> e = header;
        if (index < (size >> 1)) {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e = e.next;
        } else {
            for (int i = size; i > index; i--)
                e = e.previous;
        }
        return e;
    }

结合双向链表的特点,这里考虑到了性能,先判断要查找的位置离最后一个节点近还是离头结点近,分别做不同的操作。其他的一些方法没有太大的难度就不逐一去分析了。下面重点看一下迭代器的使用。这里的迭代器有两种,第一种只能从前往后迭代,第二种迭代器可以从后往前实现双向迭代。直接来看第二种迭代器ListIterator的实现,因为第一种实现其实就是第二种实现的阉割版,底层调用的都是一段代码,只是有些方法不可见了(向上转型)。 LinkedList 实现了自己的双向迭代器,并没有使用父类提供的功能。

ListItr(int index) {
	    if (index < 0 || index > size)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 Size: "+size);
	    if (index < (size >> 1)) {
		next = header.next;
		for (nextIndex=0; nextIndex<index; nextIndex++)
		    next = next.next;
	    } else {
		next = header;
		for (nextIndex=size; nextIndex>index; nextIndex--)
		    next = next.previous;
	    }
	}

主要的部分就是构造函数关于初始状态的设置,默认返回的是从头结点开始的双向迭代器,也可以指定具体的位置。整个迭代的过程主要使用nextIndex成员函数来作标记,它的位置时刻指向的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的下标。


如果nextIndex大小等于size,则表明当前已经遍历到了最后一个节点。如果nextIndex等于0则表明已经是第一个节点了。比如初始的情况,调用next返回的是a节点,nextIndex变成1,。当第四次调用next的时候返回的是最后一个元素b,此时的nextIndex为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