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个常用网络命令原理和一点说明

本文只是总结了两个常用的网络命令的实现原理和一点使用经验说明。这些东西通常都分布在各种书籍或者文章中的,我勤快那么一点点,总结一下,再加上我的一点理解和使用经验,方便大家了解。这些也是很基础的东西,没什么高深的。

Ping 
这个应该大家都会用的吧,最主要的就是检测目标主机是不是可连通。Ping程序实际就是发送一个ICMP回显请求报文给目的主机,并等待回显的ICMP应答。然后打印出回显的报文。Ping不通一个地址,并不一定表示这个IP不存在或者没有连接在网络上,因为对方主机可能做了限制,比如安装了防火墙,因此Ping不通并不表示不能使用FTP或者TELNET连接。 
PING得到的结果包括字节数、反应时间、以及生存时间。Ping程序通过在ICMP报文数据中存放发送请求的时间来计算返回时间。当应答返回时,根据现在时间减去报文中存放的发送时间就得到反应时间了。生存时间(TTL),本来就存放在IP数据报的头部,直接就能够获取。 
上次和Dancefire说天网防火墙的时候,现在不是天网能识别哪些程序在进行网络连接么,结果试验用Ping的时候,天网就不知道了,呵呵,反正是没有警告。那ICMP木马天网能防么?

Tracert 
一个探测路由的程序,可以让我们看见IP数据报到达目的地经过的路由。 
Tracert利用ICMP数据报和IP数据报头部中的TTL值。TTL(Time To Live)是一个IP数据报的生存时间,当每个IP数据报经过路由器的时候都回把TTL值减去1或者减去在路由器中停留的时间,但是大多数数据报在路由器中停留的时间都小于1秒种,因此实际上就是在TTL值减去了1。这样,TTL值就相当于一个路由器的计数器。 
当路由器接收到一个TTL为0或者1的IP数据报的时候,路由器就不再转发这个数据了,而直接丢弃,并且发送一个ICMP“超时”信息给源主机。Tracert程序的关键就是这个回显的ICMP报文的IP报头的信源地址就是这个路由器的IP地址。同时,如果到达了目的主机,我们并不能知道,于是,Tracert还同时发送一个UDP信息给目的主机,并且选择一个很大的值作为UDP的端口,使主机的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都不使用这个端口。所以,当达到目的主机的时候,UDP模块就产生一个“端口不可到达”的错误,这样就能判断是否是到达目的地了。

有说法是利用ping得到的TTL值来判断主机类型,这种办法可以大概地用来判断,有人问为什么一般得到的都不是标准的TTL值。这个就是因为ICMP数据包走的路由器线路的原因,所以,用ping 和 tracert 一起来用更容易判断主机类型(不过并不一定两次走的路线都一样,所以,还是个大概值,不过更接近点,而且主机的默认TTL值是可以改变的)。

C:>ping 211.99.199.204

Pinging 211.99.199.204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11.99.199.204: bytes=32 time=20ms TTL=248 
Reply from 211.99.199.204: bytes=32 time<10ms TTL=248 
Reply from 211.99.199.204: bytes=32 time=10ms TTL=248 
Reply from 211.99.199.204: bytes=32 time=10ms TTL=248

Ping statistics for 211.99.199.204: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20ms Average = 10ms

C:>tracert 211.99.199.204

Tracing route to 211.99.199.204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0 ms 10 ms 20 ms 211.99.57.121 
2 10 ms 10 ms 10 ms 202.96.13.1 
3 <10 ms 10 ms 20 ms 202.96.13.62 
4 20 ms 10 ms 10 ms 210.77.139.186 
5 <10 ms 10 ms 20 ms 210.77.139.170 
6 <10 ms <10 ms 10 ms 211.99.193.154 
7 <10 ms 10 ms <10 ms 211.99.199.204

Trace complete.

C:>

Ping得到的TTL=248,经过了7个路由器,减少了7,所以主机的TTL值是255。这样来判断吧。下面是一些主机的默认TTL值。

LINUX Kernel 2.2.x & 2.4.x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64

FreeBSD 4.1 4.0 3.4; 
Sun Solaris 2.5.1 2.6 2.7 2.8; 
OpenBSD 2.6 2.7 
NetBSD 
HP UX 10.20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255

Windows 95/98/98SE 
Windows ME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32

Windows NT 
Windows 2000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128



https://www.2cto.com/net/200410/271.html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实验一 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配置 【实验名称】 使用命令行界面 【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 【背景描述】 你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路由器,了解、掌握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 【技术原理】 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路由器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路由器的网络接口,但特点是线缆特殊,需要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路由器时必须利用Console进行配置,使其支持telnet远程管理。 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等几种。 用户模式 进入路由器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路由器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特权模式 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路由器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查看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全局配置模式 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路由器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路由器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全局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config)# 端口模式 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路由器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 end命令是直接退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命令行支持获取帮助信息、命令的简写、命令的自动补齐、快捷键功能。 【实现功能】 熟练掌握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 【实验设备】 R1762路由器(1台) 【实验拓扑】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