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章 学习的本质:“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
3.1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如果把学习定义为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以及能够在以后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那么你获得某项知识或技能的速度只是整个学习中的一个环节。等到需要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的时候,你还能想得起来吗?虽说练习对于学习和记忆来说至关重要,但研究已经证明,只有当练习被分散安排在有间隔的培训里的时候,才更为有效。
有间隔的练习,穿插安排其他的学习内容,加上多样化的练习,会让你把学到的东西掌握得更牢固,记忆得更长久,而且更为实用。但这些好处是有代价的:当练习有间隔、与其他内容有穿插且多样化的时候,你花费的努力也就越多。你会觉得花了更多精力,但收效却不划算。这种练习会让你感到学习收效来得更慢了,而且以前靠集中练习(补习班,训练营等)获得的快速改善以及确定感都不见了。
3.2 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
为什么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为有效呢?
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中,记忆痕迹(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3.3 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从感觉上说,用穿插安排内容的方式学习,效果要比集中练习来得慢。教师与学生能体会到这两者的差异。他们发觉,用了穿插练习,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就要慢得多,而保持长期记忆的优势并不是那么明显。结果就造成穿插练习的方法并不受欢迎,而且很少被使用。教师们不喜欢它是因为见效太慢,学生们则认为这样做会导致混淆:他们刚刚对新资料有点儿了解,还没有熟练掌握的感觉,就要被迫转换到其他方面。但研究清楚地显示,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上看,穿插练习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3.4 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通过难度较低、集中式的练习学到的东西,被编成了一个更简单、相对来说更直白的心理表征。相比之下,多样化、难度更高的练习需要耗费更多力,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会被大脑编成更灵活的表征,适用范围也会更广。
3.5 善用练习组合,带来成长性思维
在生活中,实际问题往往是以混乱的方式出现的: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会遇到问题与机遇,没有任何顺序。由于学习必须要有实际价值,所以我们必须能辨别出“这属于哪一类问题?”,这样才能选择并应用恰当的解决方案。
有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来提高辨识能力。
记忆与辨识需要“事实性的知识”,这可以被视作比“概念性的知识”低一个层次的学问。概念性的知识需要我们理解大结构下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分类学需要的就是概念性知识。有人按照这个逻辑指出,练习检索事实与范例的方法不足以让人理解一般性特征,它达不到理解一般性特征所需要的智力水平。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辨识并区分复杂的原型(例如同一科物种的相似性),能帮助他们领悟背景差异与功能差异。学生了解这些差异,不仅是在获取简单形式的知识,还是在实现更深层次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