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个人笔记8

本文探讨了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的重要性,指出学习过程中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无意识的机制1和有意识的机制2在决策中的角色,强调了自我反省和客观标准在提升学习效果中的作用。提到了邓宁-克鲁格效应,说明从不擅长的事情中学习的困难,并提出实践和测验是暴露学习漏洞的有效手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第五章 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效率的本质取决于我们领悟周围世界的能力,以及衡量自己表现的能力。我们总是在判断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是否有能力处理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关注自己,在进步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或行动。

优秀的判断是一项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技能,需要敏锐地洞察自己的想法与表现。有几个因素导致我们在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就面临劣势。其一是在不胜任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优秀的判断是 一项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技能,需要敏锐地洞察自己的想法与表现。有 几个因素导致我们在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就面临劣势。其一是在不胜任 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并认为没有理由调整自己的判断。其二是,身为人类,我们很容易被错觉和认知偏见所误导,盲从于那些我们为了解释周围环境而自行编织的故事,自以为是。想要更好地胜任一项工作,或者是成为专业人士,我们必须学着看出他人身上的能力,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采用那些能取得成果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客观的途径记录自己的进步。

5.1 没头脑的机制1和爱自省的机制2

机制1”(自动机制)是无意识的、直觉式的,而且是瞬发式的。它会调用我们的感觉与记忆,在一瞬间评估形势。

机制2”(受控机制)是指有意识地分析与推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较慢。这部分想法会权衡选择、做出决定,并进行自我控制。我们还会利用它来训练“机制1”,好让自己能当机立断。

“机制1”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而且作用很大,但它会受到错觉的影响。你需要“机制2”来帮你管理自己:检查自己是否冲动、预先做好计划、分辨选择、想清楚这些选择的意义,并控制自己的行为。

5.2 学习时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

人们有极强的天分说服自己接受自己想看到的结论,同时否认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真相。

人类有一种叙事的欲望。这种欲望源于我们对模棱两可与随机事件的不适,它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当意外发生时,我们会寻求解释。这种期望厘清事情的心理会非常急切,即便我们遇到的事情并不重要。

叙事与记忆结成了一体。我们刻意地组织自己的记忆,让这些记忆更容易被记住。叙事提供的不仅仅是含义,还提供了一种意识框架,好让我们把含义灌输到今后的经历与信息中,从而有效地塑造新记忆,来适应我们已有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记忆和谷歌的一种搜索算法有些相似,学到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之间联系越多,对一段记忆做越多关联(例如把记忆和一个有形的图案、一个地方或是更长的一段经历联系起来),你就会拥有越多意识上的线索,方便今后查找并检索这段记忆。

暗示的东西才会被人们记住,而明确表述的东西则不然。

心理学家所说的“知识诅咒”,是指在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或是从事我们所熟悉的工作时,我们会倾向于错估他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那些听起来很耳熟的描述会让人产生知晓感,也会让人把它们和真实情况混淆。这就是为什么政客与广告虽然履行不了自己的承诺,但不断重复自己说的话却能让大众信以为真,尤其是那些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的承诺

假如你和一群人一起回忆过去的事情,有人记错了其中的一个细节,你就 有可能将这个细节填补到自己的记忆中,以后回忆的时候也会记住这个错误。这个过程被称作“从众记忆”,或者是“记忆社会传染”。

反过来看社会影响效应,我们会发现人类倾向于假定其他人与自己的看法一致,这个过程被称为“错误共识效应”。我们一般认识不到个体对世界理解的特殊性,分辨不出我们和他人对事件解读的区别。

5.3 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两个心智模型的例子:对于咖啡师来说,心智模型可以是烹煮一杯上佳的16盎司无咖啡因的星冰乐所需的步骤与材料。对于急救中心的接待人员来说,心智模型就是如何给病患分类与挂号。

对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当你在某些领域成为专业人士后,你的心智模型就会发展得更为复杂,而组成心智模型的步骤也会淡化成记忆背景(知识诅咒)。
最了解学生们在接受新概 上有什么困难的不是教授,而是其他学生。

5.4 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

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分不清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这种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

避开错觉和误判的办法是,用一组自身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替代用作决策参考的主观经验,这样我们的判断就能贴合周围的实际了。

5.5 实践和测验才能暴露学习漏洞

在判断自己学到了什么的时候,要留意判断的线索依据。能顺畅地描述某事,并不一定代表着你真的有所长进。同理,即使你在课本上接触到了一篇文章,并能在稍后的小测验中轻松检索到其中的一段话,也不代表你真正学透了。(但若是延迟一段时间后还能轻松检索,这倒是 能代表你学得不错。)

更好的做法是打造一个心智模型,让其中的资料整合文章中的各种理论,把它们和你的已知联系起来,使你能够做出推论。要想知道自己对一篇文章理解到了什么程度,一个不错的判断线索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因为解释文章需要你从记忆中回忆要点,把它们组织成自己的语言,并解释为何这些才是要点—— 它们和大的主题是什么关系。

在很多领域中,和更有经验的同伴工作,可以校准一个人的判断和学习。

想要校准自己对已知和未知的感觉,有时候最管用的反馈是你在实地操作时犯下的错误。前提是你能从这种失误中幸存下来,而且能够接受其中的经验教训。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